新找的工作是英語教育行業,雖然才短短的兩個星期已經見識了各種各樣的孩子各種各樣的父母,今天,有一個孩子被他媽在前臺說哭了,期間甚至說出讓孩子去大街上要飯,讓他做個爛人這樣的話,這個孩子已經十幾歲了,媽媽的話肯定會對他的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但有些父母卻沒有這樣的意識,完全沒有把孩子當成大人平等的對待,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有些事完全可以用商量的語氣心平氣和的交流,偏偏要對孩子說出惡毒的話,還理所當然的以為這是對他的愛。
有那么多教孩子的課,其實最應該有教人怎樣做父母的課,這樣才會有好的孩子。
每個孩子生來可能會帶有父母某些方面的基因,但后期父母的一言一行,處理事情的態度才真正影響孩子的一生,誰也不是一開始就知道怎樣做好父母的,這需要不斷的學習實踐改正,可是就有些父母認為自己是全對的,認識不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還一味的批評孩子,從還不反思自己。
我也是一位媽媽,當我第一次離開女兒讓她奶奶帶孩子的時候,奶奶說不讓我告訴孩子,讓我偷偷的走,一個一歲多的孩子之前一直是我帶,突然找不到媽媽肯定會大哭,我就直接告訴女兒說媽媽出去上班晚上回來陪你,一開始她會哭鬧,過兩天她就會知道,媽媽是出去上班了,晚上能回來陪我,也就不哭鬧了,還特別高興的跟我說再見。
有一回給女兒打疫苗,抱著她一進門就哇哇的哭,在她記憶里一來到這里就會疼,等到下一次打預防針之前,去之前我就一直跟她說,咱們去打針,打的時候會有一點點疼,不打了就不疼了,如果你忍不住可以哭,但是去了要等一會才打,等的時候不疼,打的時候才懂呢,奶奶一直用懷疑的眼光看我跟朵朵的對話,說孩子聽不懂,結果去到那里朵朵有一點想哭,我又跟她重復上面說的話,這次她沒有再哭只是有點緊張,后來打的時候也哭的不厲害,打完就不哭了,奶奶這才信了朵朵能聽懂。
孩子一天天長大,時間過了就是過了,所以在教育這個問題上一點都不能含糊,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都讓老人帶孩子,包括我自己,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肯定會有分歧,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讓孩子爸爸和你有一樣的教育觀念,然后告訴老人什么樣的教育觀念才是正確的,如果他們不聽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什么樣的方式是正確的,比如孩子摔倒以后要怎么做,如果你用正常的語氣跟她說沒事寶貝,自己起來,下次走路小心一點,她可能一點事也沒有不哭不鬧,下次摔倒也能自己起來;如果你特別夸張的說哎呀,你沒事吧寶寶,摔疼了嗎?然后沖上前把她抱起來,她可能沒摔疼也會立馬哇哇的哭,因為她會從你的表情和語氣里感覺到自己好像摔的比較嚴重,這就是不同的方式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告訴朵朵奶奶處理朵朵摔倒的方法時,朵朵奶奶說看孩子摔倒心疼啊,當媽的難道就不心疼嗎?再心疼也要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心里可以萬馬奔騰,說出的話要心平氣和,如果她真的摔的特別厲害可以給她個擁抱安慰安慰,但很多時候是家長們大題小做了。
前幾天看到一個小朋友上《開門大吉》會唱很多歌,還會背很多古詩,甚至能明白詩中的意思,這孩子是姥姥姥爺帶大的,他們經常給他看書聽音樂,兩個老人平常也不玩手機每天陪孩子一起讀書,耳濡目染孩子自然優秀,有的家長自己不學習下班后一直抱著手機還抱怨孩子學習不好,不反思自己是不是給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作為父母,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哪怕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都不要對他說過分的話,也不要過分的溺愛;然后要把孩子當成大人平等的對待,無論何時何地,當你想要批評他的時候請想一想如果有人對你說出那樣的話你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請也不要對孩子那樣;在安全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去試探,去嘗試,去感知這世界的美好和殘缺;接受孩子的與眾不同,包括他的一些小缺點,多鼓勵少批評,對于不能陪在孩子身邊的父母,要讓他感覺到你的愛,讓他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孩子,比如跟他說我愛你,雖然我們的父母很少這樣表達,但作為新一代的父母,我們為什么不能改變一下呢?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同,做父母也不像交通規則一樣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但至少每個家長都要反思一下自己在跟孩子說話時的語氣和態度,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就多看看這方面的書,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但是目前有很多家長根本不會反思,你跟他們說的時候他們振振有詞的說,我就是這樣被教育的啊,現在不是好好的嗎?讓人很無奈。
如果每個父母都能用好的方法教育孩子,那么這個世界就會少很多讓人傷心的事,也不會有那么多慘痛的事件發生,但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希望,還有那么多孩子在愛的枷鎖下被粗暴的對待,未來他也可能這樣對他的孩子,想想都覺得心痛。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