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經歷過多場群聚,幾次傾心的交流,我說的最多的是“你是個明白人”,突然想表達下心里的想法。想被別人理解,就需要學會表達,而表達的真偽,在于和對象的關系,我要說點兒真心話,因為我和很多群組很熟,熟到不必虛偽。
我想,群聚的現實意義在哪里?在于貼近生活,直指當下生活中最流行的狀態。這個時代是我們的,我們在這里活著,在這里奮斗,也在這里迷惘,我們以吃喝為媒介,把這附帶青春烙印的時代灌醉,然后清醒著體悟。這里映射著社會現實的種種,我們用自己淺薄的體悟來交流,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的生活狀態都帶著相同的時代烙印,當然,閱歷、性格的差異又造成差異化的迥異生活——我們總是喜歡用自己的眼光去揣度別人的生活,然后羨慕別人的種種,抱怨自己的不足。于是,交往的過程變成一種對比,一種學習,用自己的優勢去平衡個人心理,然后學習別人生活的長處,在交往中我們獲得快樂,獲得知識,獲得更好的生活方式。
那么,群聚變成一種富有意義的應酬,而這種應酬恰恰是當今社會人與人交往的一種溝通藝術,是在生活中出世待人的一種重要的溝通技巧,懂得應酬的人,往往給你的人際交往涂上潤滑劑,你變成一個明星,到處受人歡迎。觀察我們群,一些朋友具有天然的親和感,他們游刃有余在各種場合、各種人群,獲得了各種贊賞,這樣的個人魅力與交往技巧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社會的人,我們離不開圈子。信息化的時代讓我們有了群,不再囿于周圍的三五親朋,我們把虛擬圈子和現實聚會相結合,達到治療時代疾病——比如孤獨——的目的。為了興趣、為了解悶、為了尋找朋友,我們才偶遇在這里,然后篩選出值得交往的人,這個過程充滿太多偶然,真的不容易。既然這里能慰藉我們,既然我們作為社會的人,就該好好經營這個圈子,讓它更有意義。
今天我要說點兒實話,用我的視角去看這群體,分享我的思維方式。我不怕傷人,說實話是為了幫人,赤裸裸的謊言才是真正殺人不見血的刀。這個群里的人都是好人,個性鮮明性格迥異,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知心的朋友,大家都在甄別,然后慢慢形成相互認可的朋友圈子,其它只能流為熟人。大聚有時候是種義務,三五好友的小聚才有傾談的權利,不要輕視那些小聚,外人你真的融不進去!
大家心里都有評價的天平,每次的表現都看在眼里,我們不論工資不論能力,單論人格與品德,這是平等的,但在交往中,我們關注的往往是那些不平等的東西。我們可以評說誰功利,可以唏噓誰幼稚,可以譏諷誰淫蕩,但一定不要有惡意,那只是歷史原因形成的過往而已,我們可以表達自己意見讓對方參考,采納與否是別人的權力。了解一個人,就該走進他的心里,膚淺的交流沒多大意義。
我討厭大規模的聚會,發動組織協調很不容易,當你邀請的人扭扭捏捏不愿意,你本身就產生一種厭惡感,當你抱著美好想法去踐行,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我們不可能照顧好所有人情緒,總有些紕漏瑕疵讓我們不滿意。大規模聚會容易形成集體的狂歡,集體的狂歡意味著個人的孤獨,那是發泄的場合,對真正的交流沒大意義。我喜歡傾心交流的小聚,沒有群聚的嘈雜,可以用較小的音調把內心娓娓道來,分享種種體悟,對我來說這更有樂趣。
我也討厭KTV和酒吧,嘈雜的環境完全淹沒了自我的聲音,跳動的霓虹帶來別樣的麻醉,讓我不知道自己是誰。很多朋友表達了相似意見,我希望以后的聚會要有個人意見的表達,不要用集體的法西斯去強迫個人的自由。其實無他,只要在某種情境下獲得快樂,這就是有意義的,否則就不要參加。金錢的投入是小事兒,帶著抵觸情緒的參與,說重了也是另一種精神的強奸。
捫心自問,我們交往了這么久,你了解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了解你?我們看不透任何一個人,但我們用自我判斷,選擇了去欣賞一些,這就夠了。很多朋友和我談論群友,對一些人有共同的好感,多數人仍是陌生的熟人,這就說明一些問題。這篇只是想說,這么有意義的圈子,往復雜說,和我們經營的其它圈子一樣,我們不應該迷迷糊糊地在這里吃喝,而要在交往中明白起來,明白這里不是虛擬的網絡,也不是小孩子過家家,而是波云詭譎的現實社會。
你用什么樣的態度看社會,社會也用同樣的態度看你,認真點!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