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除了四處串門吃下一頓頓熱鬧油膩的飯菜,也發覺“人們對于金錢的渴望及關注遠超過去,而且賺到錢的人多了”。
過年期間親戚鄰居間串門,經常被問到“你一個月賺多少錢?”閑話家長里短時也繞不開誰誰誰今年賺了多少錢在哪又買了房或買了車。僅今年過年,村里十幾戶多出來的小汽車就差不多五臺,我媽媽開玩笑說幾年前有個摩托也就不錯了,沒想到這么快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了。于是在外界他人的壓力及自己對更富裕生活的追求上,人人都在想怎樣才能掙到更多錢。
想掙錢的人多,現在這個社會掙點小錢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在農村,大多家庭的模式可能都是“老人在家帶孩子,年輕人外出打工掙錢”。我們村里的大多數年輕人,沒讀多少書,在北京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里勤勤懇懇地打工,一年掙個十來萬也算不錯,比在家里種地干農活收入來的高,也沒那么辛苦。雖然這件事情不能讓他們大富大貴成為人生贏家,取得什么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不可否認,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手里的錢越攢越多,也可以在老家買房買車,讓家人都過得更好,改變了家庭的生活質量。
舉個例子。
我表姐跟她老公都屬于沒念什么書,在外搞裝修,主要是賣體力活。據說他們公司的模式是這樣的,平時每個月只發1000多塊錢的生活費,年底一次性結算工錢,也就是多做多得。
夫妻倆平時工作時很少休息,過年期間會歇個一到兩個月,在家陪陪父母孩子。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0萬左右,純靠工作拼命。
現在已經在家鄉買了30多萬的房(含商鋪),花了10多萬裝修,還買了10萬左右的車。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
夫妻倆已經計劃再在外打拼幾年,積攢做生意的錢,然后可以在家做個小買賣,方便照顧孩子上學和老人。總之,日子是越過越有奔頭。
也許這些錢不夠在大城市買房,但是在農村,滿足一家人正常生活需要還能有結余,逢年過節給父母零花錢,已經很好了啊。并不是人人都想要或需要過上世俗人所謂的成功生活,他們所向往的生活,無非是家人在身邊,錢夠花,就行了。而這些,他們一步步都實現了。
從我身邊很多例子看來,這些能夠靠打工賺到錢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認清自己的能力,踏踏實實做事,勤勞肯干。
當然,反面例子不是沒有。
一個表哥,二本大學畢業,畢業后去了太原一家國企,嫌工資太低,辭職回家后在家鄉一家放貸公司做銷售,主要就是給缺錢的個人放貸款。
大概是見多了放貸的例子,眼紅短期高收益,于是他問自己周圍的人都借了錢甚至套現了信用卡,自己放起了貸款。結果因為借款人未及時還款導致周轉不開,被銀行催款,最后他父母都不得不出面再次問親戚朋友借錢去幫他堵窟窿,以至于一家人連年都沒有過好。
這其實就是“未能認清自己的能力,眼高手低,為追求短期迅速致富甘愿鋌而走險”的反面教材。
我爸爸常跟我說,起點低不可怕,怕的是不踏實不努力。
我覺得更可怕的是,父母年歲已高,你非但不能照顧他們,卻還不能照顧自己。
因此,賺錢這件事,慢慢來,堅持去努力,生活總會越來越好。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賺錢的速度超過父母老去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