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故鄉的大場
? ? ? ? ? ? ? ? ? ? 丁建設
? ? ? ? 大場,又叫打麥場,南方叫打谷場。淮北農村曾有過無數個大場,具體有多少?真的很難說清,事實上有多少生產隊就有多少大場。大場不僅是小麥、大豆等莊稼成熟后脫粒、晾曬及各種農產品收益分配的地方,也是人們集會、休閑的好去處。但自從聯合收割機這一龐然大物出現后,大場這個存在了不知多少個冬夏春秋的老物件竟神不知鬼不覺地再也難以見到了!
? ? ? ? 大場的“風水”十分地講究,大都選在村莊路口,這一方面是為了方便運送莊稼、糧食的車輛和人畜的進出,另一方面,麥場更要具備充足的陽光、強大的風力,才能滿足曝曬和揚場的需要,而且還要具備地勢相對較高的優勢,才能確保在連續降雨的情況下糧食不受或少受損失。麥場的大小因具體情況而定,小則三、五畝,大則十來畝,只要能夠滿足生產隊全部莊稼的晾曬脫粒,以及麥穰、豆草等作物秸稈的存放就行。那時候可不像現在,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處理秸稈這些“廢物”。那時候無論麥穰、豆草還是紅芋秧、花生秧等等都是大受農民歡迎的香餑餑。離開了它們,隊里的牛馬驢騾等大牲畜就沒有了口糧,那是無法安全越冬的!麥穰不僅是喂牲口的飼料,還是農民建房時脫胚、粉墻必須使用的輔料,也是家里臨時存放諸如蘿卜、白菜、土豆、山芋等越冬蔬菜、食品的保暖器材。就連人們清明節上墳祭祖也會到麥穰垛上扯幾把麥穰,來充當金條銀條,既省事又省錢。
? ? ? ? 麥穰垛是隊里的臉面,因為都在村口的大場上,所以非常地顯眼兒,離村莊一里多路就能望得見。如果哪個生產隊的麥穰垛垛得又多又大又好看,則說明這個隊的隊長能力強,生產抓得好,糧食打得多。反之,這個隊的隊長就不咋的,群眾的生活就沒有保障。每個場上都建有幾間大小不等的場屋,用于杈把、掃帚、揚場锨等農具的存放和看場人的值守以及非常情況下的應急響應等。場屋也和牛屋一樣,都是隊里的生產設施,很多時候也被用作文化夜校或隊里的會議室。一般情況下,生產隊的倉庫也會建在大場邊上,便于管理。
? ? ? ? 午季到來的時候,隊里的老莊稼把式要提前把場面預備好,說得簡單點兒,就是把原先龜裂的場面用鐵耙耙一遍,然后撒上麥糠,再輕輕地灑上一遍水,用一頭老牛拉上石磙反復地碾壓,這就是所謂的“按”場了。那吱吱吱吜吜的石磙聲、老農趕牛的鞭子聲從莊口傳到莊里,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帶有麥收的氣息!什么時候場面被軋得光亮如鏡了,什么時候大場就“按”好了!從6月初開始動鐮,到7月下旬夏糧入庫為止,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是農村里最為繁忙的季節,可謂黃金鋪地,老少彎腰。收、種、管交織在一起,因此被稱作“三夏”大忙。于是乎,大場成了最繁忙、最熱鬧、最有人氣的地方,男女勞力們每天在這里揮汗如雨地重復著攤場、翻場、起場、揚場、收場和曬糧、垛垛等整個午收除收割以外的全過程。
? ? ? “三夏”大忙忙的是大人,真正感到快活的是我們這幫未成年的“小社員”。學生們都放了麥忙假,男孩子多是去地里摟麥子,頂多是到湖里給大人送水喝,偶爾也會彎下腰來幫大人割上十米八米的。女孩子主要是幫助父母帶孩子,到中午時,再燒上一鍋紅芋飯,等著收工回來的父母直接享用。有時候隊里的牲口忙不過來,大家也會被隊長喊去幫助拉大車,也能掙個三分五分的。 到了晚上,沒有了炙熱的太陽,孩子們便自發地聚集到大場上。大孩子會把弟弟或妹妹放在木锨上坐好,而后拉著木锨滿場亂跑。什么時候把弟弟或妹妹弄掉地上弄哭了,什么時候才肯停下來。
? ? ? ? 相對于午收而言,秋季的大場則清靜了不少。這是因為秋收的品種比較多,不光有大豆,也有少量的綠豆、芝麻、高粱和玉米等。只有大豆需要在場上脫粒,綠豆是人工采收的,芝麻只需割好后捆成個兒,再圍成團,在陽光下充分曝曬,然后左手拿起芝麻個兒,右手輕輕拍打,白花花的芝麻粒就會落到地上。玉米也都是白天曝曬,晚上沒事時再用手工一穗一穗地脫粒,因此,秋季的大場只有一個晾曬的功能。
? ? ? ? 冬春季節,大場實現了華麗轉身。白天,孩子們在場上玩各種各樣的游戲,什么跳繩、踢瓦、打陀螺、推鐵環,什么把腿翹起來“斗雞”、靠在麥穰垛上邊曬太陽邊打撲克、靠在場屋的墻上“擠棉油”等等,每天玩得不亦樂乎。到了晚上,如果場上沒有電影看,則又成了大家“打瘋狗”、唱大戲的露天舞臺。
? ? ? ? “大包干”以后,隊里的大場變成了一家一戶的小場,午收時戶自為戰,雖然大家庭里或親戚朋友之間也有一些互助合作,但那種熱鬧的場景卻再也見不到了。再后來,大型聯合收割機開到了地里,糧食出了收割機就上了汽車,連家也不用進就換成了一沓沓鈔票。一家一戶的小場也演變了成了良田,再想找以前那樣的大場,只有到村里的文化廣場了!而且文化廣場還配套了大舞臺,聲、光、電各種設施一應俱全。當年那幫在大場上一天到晚瘋玩的少男少女們,都已變成了廣場上跳舞的大爺大媽,而她們的子孫則成了城市的新主人,享受著城市化帶來的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