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不清是記憶還是夢境,這樣一個片段始終在我腦海里重復:
在農村老屋前的土臺中央,站著一位小男孩。他身前橫著一把掃帚,左手握住掃帚桿,右手在掃帚扇形區域做著撥弦的樣子,身體不停地晃動。嘴里還哼著不具名的電視金曲,仿佛土臺就是演奏的舞臺,臺下一片歡呼。
男孩的母親在身后的老屋屋檐下摘著菜,不時抬頭看看兒子扭動的樣子,發出陣陣笑聲。面向老屋高臺,左邊是一條小土路。路的另一邊,鄰居家的大門正對著土臺。鄰居被男孩的動靜吸引,圍在大門口邊笑邊調侃他的動作。
此時男孩扭動的更賣力,歌聲哼的越發響亮。
為什么我會分不清是記憶還是夢境?因為在無數次的夢里,這個畫面都出現過。如同時光穿梭,帶我回到了這一幕正在進行的時刻,不過夢里我是以第三視角從空中俯視整個場景。仿佛身臨其境卻又隔絕在事件之外。畫面中的人物都面容模糊,只能依靠無意識喚醒的記憶來和場景、人物對上號。
夢醒之后,這段模糊的記憶會摻雜清晰的夢境,組成全新的次真實記憶,儲存在我的大腦中。所以久而久之我都分不清這到底是真事發生過的事,還是單純臆造出的夢境。
我有些慌了,不管最初的場景到底如何,我都要記錄下現在的記憶。以防未來的夢境繼續改造這段記憶。某天夢醒,這段記憶又準備揉入新的夢境時,我能翻開這篇筆記找到校正的參考。不過這次記錄本身就是一次校正,我相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如果這個場景又出現在夢里,這次記錄的版本會變成我拍攝的劇本。
2
2017年5月10日早上7:00。被液體擠壓的膀胱不時向大腦傳遞一陣陣刺激信號,半夢半醒間我來到朋友的餐廳尋找隱蔽角落,乘著無人注意開始釋放壓力。但結束后并沒有舒適感,沒一會刺激信號繼續傳出。這時,一陣噠噠聲遠遠傳來,聲音扁平,感覺下一秒就會消失。持續的噠噠聲并沒有消失,而是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努力分辨著聲音的來源,大腦逐漸清醒。此時,噠噠的聲音仍在繼續,我側身望向玻璃窗外,確定了聲音傳來的方向。
酒店東面50米有一條城中小河,河面上一座普通的水泥路橋板連接兩岸,橋下經常有一兩艘船停靠,販賣西瓜和本地甌柑。噠噠聲在最高亢的時候突然啞火,我猜測是小船準備停泊在橋下了。
又一陣刺激感強烈來襲,起身蹦向衛生間,終于一身輕松。但誰又能保證我不是進入了另一個夢境,真實身體的膀胱其實仍然被液壓按摩著…
單薄的噠噠聲明天還能支撐小船行進至此,但在我沒有注意到它的時候,它就不存在于我的世界里。即使很多次在此酒店住宿,我也是第一次留意到它的存在。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常常被我忽略,而在一瞬間我仿佛又習得了發現這些細節的能力。原來窗外的馬達聲也能讓一個普通的早晨更加飽滿,值得記錄。
此時窗外又一只船被噠噠聲推著駛向停泊點......
2017年5月10日,這個現實中的我還要去拜訪客戶。洗漱、穿衣、整理背包,我又回到了熟悉的軌跡。路過水泥板橋時,我看了眼泊在橋下的小船,會心一笑。
這兩個片段,一段是害怕明天就會忘記而記錄下的記憶碎片,一段是主動在手機記下的清晨夢醒片段。他們都躺在筆記和備忘錄里,在不知道寫什么的時給我提供寫字思路。而我逐漸發現越是主動記錄,越是能感知更多生活細節。
如果你還在苦惱不知從什么事開始記錄,建議你從起床這件小事開始。哪怕是流水賬一樣記錄完起床到出門的整個過程,你也會發現整個早上變得充實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早晨。不信?試試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