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一下最近寫的這些文章。發現除了偶爾幾篇是記錄日常的日記外,更多的是一些個人隨筆。
這種筆隨心走、聽之任之,自由散漫的創作方式下誕生的,居然更多的是這種形式,這不由地讓我對這種題材有了好奇。
個人隨筆應該算是非虛構創作中的一種??梢詫懙膬热莺芏啵梢詫懮缯?,可以寫游記,可以寫肖像描寫;還可以寫評論或者回憶錄等等??傊?,這種形式非常自由,不限題材,不限結構。
有的時候寫日記,隨意地加入一些對話呀、詩詞啊,就感覺它已經不僅僅像一篇簡單的記錄日常的日記,而增添了更多的、新穎的元素,這個時候,再說它是一篇日記,我覺得就是對它質地的輕視了。
個人隨筆大部分都是片段式的寫作。
它就像一張生活的“快照”,是在“模糊的景色中映襯出來的”特定回憶。
為了強化對隨筆這種題材的認識,我特意翻閱了一些關于寫作方面的書籍
李·古特坎德在他的《非虛構寫作藝術》一書中,描述了四種掌握寫作個人隨筆的技巧。
——潤飾描寫。不要人為地追求精確,要加強人物性格和場景設定的戲劇化效果。
——使用對白。重塑你印象中的會話場景,但是不要寫那些并未發生的對話。
——加入內在的視角。讓讀者通過你的眼睛親臨實境。
——在場景中鎖定目標。場景是以行動為主的,是電影化的和三維的。它們的畫面感建立在能夠誘使讀者進入其中的動人細節上。
隨筆自成一格,是一種最接近真實的利器。
他仿佛就像一個人說給另一個想聽的人。同時,因為這種形式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所以對剛開始踏入寫作之門的新手作者們,真的太有吸引力了。
其實如果掌握了個人隨筆的一些重點要素,那么想把一些隨筆寫出特色,寫出風格,其實也并不難的。
美國著名作家羅伯特·阿特萬指出了個人隨筆的四個要素:筆調,形式,戲劇性和真實。
1.筆調:隨筆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并且以第一人稱寫作。
它不足以完全呈現出經歷的全貌;作家必須設定他或她自己的視角。作為作家,不要害怕說出自己的想法,處理主觀性問題的方法是將每個個體都視為一個微觀世界,同時把個體經驗升華,使人物具有普遍性。當你誠實地分享某種你的深層體驗時,它就會觸動讀者,這樣就可以使個人經驗具有普世性。
2.形式:隨筆處于小說和詩歌的交界地帶。
作家將他的個人體驗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用詩歌的技巧對其加以潤飾。將故事娓娓道來會使得陳述聽上去不那么唐突,而富有詩意的文字則擴展了其中的深意。正是對故事和詩歌的平衡才使得隨筆如此富有魅力——既靈活,能夠適應任何多變的形式;又不失深刻,能夠展現精彩的個人經歷。
3.戲劇性:正如狄勒德曾經寫道的,沒有什么主題是不可涉及的。
整個世界都可以作為呈現的主題——只要這個主題足夠有戲劇性。隨筆可不是板起面孔的以前學校里教的那種八股文。個人隨筆就是這樣一種對于真實生活的講述,只能說真實生活本身就充滿戲劇性,而作家只是經歷其中。
4.真實:隨筆將真實同時留給了作者和讀者。
故事沒必要為讀者留下一個真相,但是隨筆卻不同。這就是短篇小說和隨筆之間最大的差別。通常大家認為隨筆是一種偽裝起來的短篇小說,或者相反,短篇小說是一種偽隨筆。但根本不是這樣。隨筆通常基于某件真實發生的事情,作者對此會有充滿深意的內在解讀,但并不會說透,讀者必須自己去辨別。正如羅伯特·安特萬在《重拾隨筆》這篇文章中所說的,“隨筆的價值就在于,不斷翻飛的思緒。”
通過學習,把握要領,才會有更精彩的表達。
整理這些內容的時候,我仿佛又回到讀大學那會兒,一邊寫一邊學,一邊懵懂一邊成長。
寫作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把真實留下來,把精彩輸出去。
莽莽撞撞中的書寫,很真實,但是有很多缺點。通過學習,把握要領,才會有更精彩的表達。
我想,這就是我在寫作上的成長。
希望在以后的堅持里面,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
加油!同行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