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春來困乏,夏來無力。沉迷于跟室友互懟葛里葛氣,熊里熊氣無法自拔,所以忘了還有號要
做。昨日偶然翻翻后臺,不更這么久。看來不打個招呼是不好撤了。
恰好最近也掃了幾本好書,先拿出一本跟大家分享交流。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算是一本大眾級的財務讀物----《窮爸爸富爸爸》 。正好前兩天跟好友通電話也正好聊到它。
雖然對這本書早有耳聞,但自從知道自己不是金牛座后,便分外的懶了幾分。到清明回家,才在微信讀書上草草掃一兩遍。至于為啥不是紙質檔,學校圖書館并找不到。
書里提了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叫“老鼠賽跑”。作者為了解釋這個說了太多,我大概精簡為出生—上學—工作—升職—結婚—孩子出生—計劃養老,然后孩子開始上學開始下一輪的賽跑。我想作者大概不是要展現人生的無趣與絕望。他大概只是想告訴我們,大多數人一生都在一個固定軌道里,難以逃脫。
用古人簡練的話來說叫“可憐今日南飛燕,一生只為稻粱謀”。(我也不記得是哪個古人說的了,要是沒有古人提前認領,就說是我說的。)
不給解決方案的概念都是流氓概念。所以作者還是給出了解決方案的。他讓我們自我賦能,動用財務手段來跳出軌道之外,得乎自由。
好吧,說人話。所謂自我賦能,大概指得是終生自我教育。
畢竟,按作者說的“造成貧困和財務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恐懼和無知,而不是經濟環境、政府或者富人”
然后你說,這年頭,誰沒有受過一二十年教育啊
作者就又說了“不幸的是,對許多人來說,離開學校是學習的終點而不是起點”
大概現在熱衷的“知識付費,終生學習什么的”的祖源基因就出自這里吧。然后發育成了大眾的知識焦慮,促成了一個偌大的行業。
但我覺得吧,行業大歸行業大,熱鬧歸熱鬧。自我積淀,是個要靠自己的苦活累活,焦慮不得,也焦慮不來。
那所謂財務手段指得又是什么呢?以我粗淺的理解,大概是指構建能不斷產生現金流的機器。小機器就門店,大機器就企業,再大點國家。
按老百姓的說法,就錢生錢唄。不過說是這么說,放銀行生是生,自己創業也是生,到底怎么個生法呢。
作者大大說了,要想生的有效率,至少得有點財務知識吧。至少你得分的清資產和負債吧。你說這他喵太簡單。那房子算啥?資產? 按它的定義估計只能算負債。
作者的定義很簡單:
資產是能把現金放進你口袋的東西。
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里取走的東西。
作者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明晰二者的概念,不斷買入資產。
當然,要很好的完成這項工作,你還需要借助資產負債表,收益表等工具。(這里可以推薦,學堂在線清華的肖星的課程)
然后作者把真正的資產分為了以下幾類:
1.不需我到場就可以正常運作的業務。我擁有它們,但由別人經營和管理。如果我必須在那兒工作,那它就不是我的事業而是我的職業了;
2.股票;
3.債券;
4.共同基金;
5.能夠產生收入的房地產;
6.票據(借據);
7.版稅,如音樂、手稿、專利;
8.其他任何有價值、可產生收入或有增值潛力并且有很好銷路的東西。
容你參考參考。
其實書中,也還提了對于法律的熟悉,管理技巧等相關的建議。你可先去看看,或等我的P2。(可能永遠沒P2系列.jpg)
另:新來的朋友們好。還在的老朋友們好。
最后:
愿你一生不為稻粱謀,終得自由。
(注:題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