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感知VS體驗感受》
文/耿鯤鵬
轉塘蟻棧小屋2020-01-04
? ? ? ?有時候,無法明白為什么前一秒想的特別好,可是每當去實踐的時候,就會出現落差,甚至會覺得原來想的那個東西并不實際,最后往往出現不了了之……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此類的事情,特別是當你突然間收到某個靈感,這個靈感帶給你的那種各種可能性,讓你無限美好,瞬間覺得:哇,對啊,這樣的話該多好呀!可是當你真的去實踐時,又會覺得跟最初想的那個場景完全不一樣了。
? ? ? ?在最近的體驗中,我同樣感受極其深刻,說實話,自從2010年開始博客的文章寫作,發覺自己就是比較容易在電影、電視或生活中捕捉到靈感,特別是在很多西方科幻類的電影中,獲得很多關于人生的靈感源,發覺在那個時候,快速的記錄自己的靈感和文字,真是一件極其暢快的事,而且回頭看文字,就感覺根本不是自己能寫出來的。
? ? ? ? 然而,不得不承認某種事實的呈現,這里面有著極其特別的現象和規則。只要用心,其實我們很容易捕捉到靈感,從生命、生活中各個方面都可以獲得靈感,只是我們對于靈感的那份掃描和捕捉,是否能夠迅速的抓取到。同時對于靈感的落地,是否有一套實踐、證偽的落地程序,否則在大腦里的想象就容易流產,也會發覺距離“現實”很遙遠。
? ? ? ?靈感在大腦意識中,產生了瞬間的穿越感,讓你感受到一股特殊的加持,也是一種意識上的感知。其實這種意識感知更能讓人沉醉和癡迷,市場沉迷在意識感知的群體,反而更適合做咨詢,可以從高于人類的維次空間去開啟另一個通路,讓你接收到不同的信息。
? ? ? 實踐就是體驗,只要真的去實踐,才能懂得每個體驗場景的不一樣,這并不是說當初意識里的想象完全是錯誤的,只是必須在體驗中去感受最初的感知,才能找到客觀規律下的平衡點。從意識上的感知到體驗上的感受,這才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循環,只有意識的感知,沒有體驗的感受,很難在具體的體驗場景中去感同身受。這也是為什么,常人說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