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這么多學習方法的書,看過這么多分享學習心得的文章。
看得是很爽,卻沒有給生活帶來什么實在的幫助。
感覺迷失在學習的路上,就好像大家所說的,自己的努力只是感動了自己而已。
那怎樣的學習方法才奏效呢?
學習的最好方法,當然是用得上。
讀書筆記、讀后感、解讀、分享、演講……這些都叫學過的知識用得上。
但怎樣的用得上才是最好?當然就是立即解決到問題,并且有創新式的應用,活用。
下面介紹我最近遇到的一件事……
在學文案寫作的課程上,老師提醒著我們必須要思考“讀者需要什么”。知識的運用最好的方式是雙向。你需要什么,我給什么。
所以,我今天說的一個高效學習方法是“倒逼”。被提問來倒逼知識活用。
這個體驗沿于這周偶然的接觸的“分答”,初感是一個互聯網知識折現的小游戲——“尚可玩玩”。游戲前自己能預想到,在這里的被問也是一種知識應用。但我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意外的情況。
這是一個陌生人的提問,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第一直覺是:這個問題好大啊,兩者好像沒什么大的聯系。但畢竟是陌生人的信任,若直接回答“沒什么聯系”于心有愧。
所以寫畫著這兩個知識體系的導圖,翻回《你的知識需要管理》列出分枝;查找著印象筆記里的對“企業流程管理”的收藏,同樣的列出分枝;如下圖所示當兩導圖神經元式的分枝漸長出,它們分枝感覺就在眼前著自動勾搭。
按照“知識管理”四個步驟:學習-保存-共享-使用-創新
企業流程管理的目的:風險可控-提高效率-知識顯化-資源合理配置
將“學習”和“風險可控”串聯會聯想到,企業流程可以參照母公司和同行的流程進行修改編制,這樣降低出錯率和修改次數;將“保存”和“效率”進行串聯,會得到流程編制的保存編號和地址怎樣便于搜索和運用來提高效率。
如此進行隨意串聯組合,其實可以得到4*5=20種組合,但基于只有60秒,所以最后只反芻出幾個明顯一點的串聯關系。如下圖,正是因為這次的“倒逼”,幫助我完成解答的同時,也讓我體驗兩個知識點的串聯組合。
在這個問答游戲中不禁讓我回想起《必然》“提問”這章。當時我只是停留在“嗯,是這么回事”的接受階段,但并沒有深刻的體會。
現在一個問題用上了兩個知識點的重組(創新),同時這個游戲剛好也印證了《必然》所說的“提問”趨勢。讓我再次覺得“看過的書總有用,只是時候未到”。
我自己也更相信,知識無界,活用、創新才是最終的方向。
所以我分享“倒逼”的方式,可讓朋友向自己提出更加不相關的兩個知識點,甚至三個……
被一個帶著信任的提問逼你反芻所學,同時知識重組。大家可以體驗一下“倒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