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是一場雨
而是過境的季候風
一吹經年
你有沒有遇到過一個人,你和他互相喜歡,卻又用各自的方式默默抗衡著。
張駿和羅琦琦,用一句話描述他們是這樣的“世界這么大,我卻偏偏遇見你,世界這么小,我卻偏偏丟了你,世界這么大,我卻偏偏放不下你,世界這么小,我卻偏偏無法再見到你”。
從開始彼此的暗戀,到張駿看似不經意的告白,都盛滿了不可復制的喜歡,但是喜歡一個過于清醒理智的人,終究是要輸的,更甚,是慘敗。
張駿總認為琦琦光芒太盛,要足夠優秀的人,才能站在琦琦身旁,也是琦琦的理智一次次將張駿的喜歡包裹,最終消失。琦琦覺得張駿就是幾年前肆意的“小駿哥”,自己才是自卑的,她也從未覺得張駿真正站在她身旁。
兩個人就像端著一碗水在獨木橋上相遇,誰也不肯退讓,水好比是滿滿的喜歡,橋好比是一次次自以為是的誤會,然后水灑出容器外,“喜歡”所剩無幾,或許不是所剩無幾,而是自己護住了碗,不讓對方窺探自己的“喜歡”。
互相猜疑和試探是失去感情最痛苦的方式,兩個人一味用自己的方式來喜歡對方,用自認為最好的來彌補對方,卻從來沒有認真談過一次心,認真和對方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女生的小心思總是最多的,不肯讓他人看輕自己,所以張駿的禮物琦琦從未收過,張駿就覺得琦琦不喜歡他送的禮物,也就是不喜歡他。男生的自尊心總是最強的,認為自己被拒絕一次就失去了應有的尊嚴,就不敢再試探,只能壓低自己的心。
那些設想過的美好未來,在失去了身旁這個人之后,看起來很嘲諷,多年以后的往事被挖出,牽扯出以前從未察覺到的真心,那么,他們還能不能回到過去。
十九歲時,張駿躲在小學教室里,趴在琦琦坐過的位置上,為她哭泣,可她永遠不會知道有一個少年為她流過淚。盡管分手是張駿提出的,但最初讓張駿做出這樣抉擇的是琦琦提出過分手。雖然琦琦挽留,在十九歲張駿的心里,似乎更像施舍,他愿意放他的女孩去更遠的天際。
二十九歲時,張駿再次為琦琦流淚,琦琦可會知道。歲月是一顆催淚瓦斯,往事被曬在太陽下,一切真相都已大白,他沒有勇氣站在她面前。
十年后,張駿和琦琦一個橋下,一個橋上,卻是隔著十年人世光陰。誰能說清眷念的是那個人,還是單純的年少時光。
我從不曾覺得張駿有什么過錯,在真正喜歡的人面前大概誰都是笨拙的。喜歡上一個清醒理智的人,大概只能看清放手。反而是琦琦,除了張駿提分手時,她真正卑微過之外,從來都是張駿小心翼翼,一心討好,誤會越積越多,最后只能痛苦。琦琦覺得自己卑微,可卑微的都是自己的心理暗示,她又何曾見過張駿的脆弱。
只能說,這是一場沒有輸贏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