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1.
轟轟烈烈的《中國有嘻哈》(簡稱《有嘻哈》)終于落下了帷幕,令人大跌眼鏡的「雙冠軍」,也算是載入選秀類節目的史冊了。
面對這個結果,一半人選擇了接受,一半人則選擇了抗議。
事實上,這已經是《有嘻哈》第n次遭到非議了。
「吳亦凡有資格當制作人」「歐陽靖淘汰是必然?」「TT被爆吸毒?」「Jony J突然替代Vava?」
......
如此這般的質疑,不絕于耳,幾乎貫穿了整個節目的始末。
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是一旦淪為散播「陰謀論」的鍵盤俠,那意味可就變了。
不過沒關系,他們從《有嘻哈》里看到的是陰謀,我卻看到了可貴的love&peace.
且聽我娓娓道來。
2.
要說真正把《有嘻哈》卷于輿論風暴的,當屬「Gai和Pg one撕逼」事件。
具體的來龍去脈我就不贅述了,簡單說下就是......
Gai和Pg one早就互相看彼此不順眼了,在微博和朋友圈掐了起來。之后,他們的朋友和粉絲們紛紛站隊分庭抗禮。
有「細心的網友」發出質疑,節目是提前錄制的,可是為什么節目播出到Pg one 演唱《Hme》的時候雙方才開始對嗆?這是不是節目組的炒作?
有一定的道理。
可是反過來,如果節目錄制期間被爆撕逼,你難道不會照樣覺得是炒作?
對于嘻哈文化,外行人有著天然的誤解:
「玩嘻哈的那些人臟辮又紋身,看起來好像混社會的......」
「唱Hip-pop的整天臟話罵來罵去,沒有素質!」
「嘻哈圈的是不是整天懟人?」
其實人之所以會誤解,大多數時候是不了解。
臟辮和紋身可以說是玩嘻哈的標配,但也并非圈內的人個個如此,你看孫八一西裝革履的樣子,唱起Hip-pop照樣很炸。
而說臟話這事,其實國內的嘻哈圈已經很收斂了,你是沒有見過國外的說唱,三句話一個「fuck」。這是一種情緒的宣泄,更是歌詞意境的助燃,無可厚非。
至于「懟人」這事,嘻哈圈有一個更專業的術語叫做「diss」,你可以理解為寫歌吐槽對方。
說實話,因為diss這種特殊文化的存在,嘻哈圈才顯得與眾不同。
Pg one
在一次采訪中,Pg one直言:
「diss是說唱文化里面不可缺少的部分?;ハ郿iss和beef并不是說我真的對你怎樣,罵你啊或者對你帶恨,這個東西就是一個技術交流,就像武功在切磋一樣?!?/b>
可能我倆在臺上battle得你死我活,散場后該怎么喝酒就怎么喝。
當圈外的我們不了解一種文化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予以尊重。
3.
如果說Pg one是酷酷的,那Gai絕對稱得上是「張狂」了。
就像他所居住的重慶的火鍋一樣,Gai的性格熱辣、滾燙,但凡看見不爽的人和事,就是一個字——罵!
Gai
用Gai自己的話說,「老子的人生就是四個字,快意恩仇。」
但,就是這么一個「快意恩仇」的人,在和TT的比賽中,連提了兩次「我們是有愛的!」。
網友們翻出上一期他「格殺勿論」的言辭,開始大肆抨擊Gai「虛偽」「兩面派」「人格分裂」。
我想我必須站出來為Gai說兩句話。
這并非什么「人格分裂」,在我的理解里,這就是嘻哈的包容精神。
玩嘻哈的人來自各行各業,從不問出處,互相評判的標準只有一條——你唱的好,你就是王。
我可能在私下很厭惡你,但是你的音樂牛逼,那我照樣在音樂上敬重你。
包括那次撕逼事件,紅花會吐槽的只是Gai的人品而非技藝,而Gai也不止一次夸過Pg one的現場即興能力。
就像伏爾泰對盧梭說的那句名言一樣:「我不贊成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p>
「和而不同」,這才是嘻哈最大的魅力所在啊。
4.
Gai和Pg one的「和解擁抱」,被很多彈幕評論「尷尬癥都要犯了」,甚至各種陰謀論也甚囂塵上:
「節目組一定是不想得罪任何一邊的粉絲,所以才暗箱操作搞了這么個大團圓的結局!」
你覺得,以這幫嘻哈人的性格,會服從節目組的暗箱操作嗎......
「keep real」是他們的信念,一旦迷失了自己,只會被嘻哈圈所不齒和唾棄。
對于綜藝節目,部分人總是戴著一種有色眼鏡——
選手有個性,他們就覺得是節目組的人設;選手泯然眾人,他們又大呼沒勁。
為什么,就不能給《中國有嘻哈》這類小眾的節目多一點love&peace呢?
無論如何,感謝《有嘻哈》在這個夏天為我們獻上一場音樂的盛宴。誠如總制片人陳偉所言:「這不是中國嘻哈的結束,這僅僅是一個開始?!?/p>
最后,用歐陽靖在總決賽獻唱的《fight for Hip-pop》結束此文:
「嘻哈是什么,什么是嘻哈/不管你主流,或者你地下/只要你尊重這個文化/我們個個都在一個家。」
祝嘻哈崛起,愿世界和平。
ABOUT ME
西門君,學電視節目編導出身的好青年
會寫劇本段子軟文吐槽詩歌雜文微小說
曾擔任浙江衛視《跑男》第一季編導,
目前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就職文案工作。
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請在后臺留言。
撩我就來新浪微博@過氣網紅西門君。
喜歡西門君,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吧!
《西門君不吐槽》(ximenjun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