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朋友離開了一家做共享概念產品的準互金平臺。
據說,這家公司的董助不僅經常阻撓其他人和老板接觸,進而獨享恩寵,而且在聽下屬匯報工作時也常表露出不愉快的情緒,因為下屬說的內容他往往聽不大懂。在董助的這種管理下,公司出現了人員的高頻流動。許多能做事的人走了,許多能力一般、難再高就的人卻留下了。
這種狀況,對很多大城市職場上的人而言并不陌生。能做事的人和做不了事的人,就像是之前人們說的良幣和劣幣一樣。
在金幣和銀幣按照法定比價同時流通的時代,市場上的金銀比價發生變化會引起金幣或銀幣的“實際價值”與“名義價值”背離。這時,實際價值高于名義價值的貨幣(良幣)就會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于名義價值的貨幣(劣幣)則會充斥市場。簡而言之,價值相對低的劣幣會把價值相對高的良幣排擠出流通領域。
朋友的這家平臺,就存在著像兩種貨幣同時流通一樣的兩種職場人并存的局面。這兩類人,其實際價值(專業能力+綜合素質+可貢獻價值+其它)與名義價值(收入水平+受尊重程度+可發展預期+其它)之間的比值是存在差距的。這個值越大,也即實際應得的比他表面得到的越多,其職場穩定性就越弱;值越小,也即實際應得的比他表面得到的越少,其職場穩定性也就越強;這個值為1時,也就是實際得到的恰恰也是他應得的。
當職場上充斥了較多實際價值低于名義價值的“劣幣”時,他們一定會對良幣產生排斥。這是必然的,道理不復雜。因為工作能力和實際貢獻差的人,拿了本不屬于自己的那份待遇,他會擔心在更專業的人面前露出破綻,更擔心真能做得了事的人來競爭資源。同時,這其中還有一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問題,人文環境非常重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人和濫竽充數、過度包裝的人在氣質、氣場上原本就有沖突,最終只能是一種人占據主導地位排斥另一種人。
當職場上充斥了劣幣之后,老板耳朵里聽到的關于良幣的負面聲音就多了。既然他能用不做實事的人做董助,也就可以受到負面反饋的影響,偏聽則暗,最終做出停用良幣的選擇。
為什么會有劣幣充斥職場的現象?這又和公司管理特別是老板用人有關。作為公司決策者的老板,用人永遠是第一位的。用錯一個人,下邊就會跟著用錯一大片,公司的資源就會浪費一大塊。
劣幣的層級越高,其驅逐良幣的能力和危害也越大。因為管理崗和基層職能崗不同,它涉及對管轄事務所需的資源和人員的分配安排。如果管理層出現了實際價值低于名義價值的劣幣,出于自身利益,他必然排斥和他層級相近的良幣。同時,為了維護地位,他也需要一幫真正支持和擁護自己的人,而不是以工作為中心的人。越是業務疏漏、管理能力不足的人,越需要拉幫結派、黨同伐異,也越傾向于重用業務水平不足、性情觀念相近且易于駕馭的下屬。于是,一級一級傳導下來,也就會劣幣成災。
劣幣驅逐良幣的直接惡果,是公司資源和財力的浪費。不懂專業、業務能力差的人,在上家公司薪水連10K都不到,但到了一個管理不成熟、劣幣充斥的環境里,憑借和負責人的私人關系,可能會取得20K的崗位。由此而生的,是公司產品的高投入低產出。花費打造120分產品所需的成本,最終造出的是60分不到的東西,令人痛心。
因而,作為企業管理者,首要問題是用人。對于自己并不了解的職能崗位,選人時務必懇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幫忙把控。這點非常重要。一定要摸清各重要崗位負責人的實際價值,并確保其與名義價值相符。
剛好想道|從現象到本質,細觀察勤思考,奉行原創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