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后一季,我在簡書的寫作也差不多快一年了。陸陸續續在這里公開寫了90多篇的內容,也差不多碼了將近20萬字。當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的今天,無論在個人微信公眾號、知乎還是在各寫作平臺,都可以通過寫作,記錄下看似飛速流逝的時間,文字也隨著歲月的流逝,記錄下了個人這一年來的成敗得失。生活中有無數可以記錄并深度挖掘的內容,通過不同的視角也給了我們看待生活更為立體的角度。盡管在朋友圈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各類轉發的文章,亦或是引爆了上千萬閱讀量的文章,總有一些觀點和視角能夠擊中你的某些感慨、觸碰到你內心最敏感的那根神經,觸發你為其點贊、轉發。只是,那些特別爆款的文章,總在幾天之后不是出來向公眾道歉,就是被指三觀不正,很快便淹沒在了茫茫互聯網中,真正能讓你翻回頭還想再讀一遍的文章不多。在這個美麗的秋季,在年度工作干得差不多的時候,是時候為自己的2017做一個盤點了,今年我只談這一年來個人還需要反思和不足的內容,不會像去年那樣曬一年的成績單。報喜不報憂,是我們的習慣,那今年我就不走尋常路一回,把一年來還需要改進的地方做一個盤點。
1.關于2017年寫作的反思
?以法國留學為主線,通過文字回顧了我在法國留學過去七年的一些膚淺體會,這一系列的文章還是寫的過于倉促,很多問題在認知的視角和內容方面需要進一步細化,以更為水平的視角進入,而不是個人站在一個高點上俯視整個法國留學。這一年來,這一系列的內容,我都盡可能的做到避開寫什么留學攻略,那個留學技巧的內容。留學本身是個系統工程,一些技巧和攻略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對別人有依賴性,越來越不愿意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留學式體驗小說今年開始試點,那些在留學路上遇到的人、發生的事像小說一樣精彩。這一年,這一塊的內容還是寫的有些勉強,很多內容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工,故事的可讀性還不足夠的精彩,我個人也一度陷入敘事性的誤區中,而忽略了在文字上的打磨。這上面我下一年還會花大力氣解決,讓這一塊的內容能有更寬泛的視角和更豐富的內容。
?學習和思考類的文章,還是思考的不夠深度和深入,很多文章現在讀來并沒有思考的特別到位,內容上值得深入的修改,有些內容在思考的視角上還是過于局限和狹隘。實際操作中可交付性不強,理論性的內容過多,會讓人讀起來有一種停留在表象而缺乏實踐后的梳理和升級。
?旅行和休閑類的內容還需要在品味和審美上下功夫,這一類文章不需要大量旅行攻略和精美圖片的堆砌,而是要通過一個視角讓讀文章的朋友產生共鳴和旅行的沖動,以自我旅行單純曬單的文章越來越不受歡迎。下一步這一塊的內容,在內容上和見聞上更多的打磨,不光有旅行的視角還要加入旅行深度體驗上的更深度、細膩的旅行微視角。
2.關于2017年讀書、學習的反思
?精讀與泛讀的尺度仍需要更好的拿捏,現今的出版行業速度驚人,出版的圖書數量是過去幾年的總和。讀書的領域要廣但不泛。很多讀過的內容并不能形成深刻印象,盡管我花了大力氣在印象筆記里也建立了很多文件夾和分類,但內容過多后,根本來不及復盤和復習。造成了一種自我滿足感的假想,總是感覺在別人眼里擁有海量知識,其實面前只是一些假把式,并沒有真正系統化掌握知識本身的精髓。一年下來,很多的知識還是零碎的儲存在了印象筆記里,而沒有真正進入自己的大腦,打通各知識點間的壁壘,造成了一年看似很忙碌,閱讀量大的驚人,而實際效果確實是低的讓自己都嘆為觀止。
?下一年度的讀書的視野要寬泛,但是要及時的回顧和翻看,讓筆記的內容也更濃縮和精簡。一段時間后除了定期整理相關筆記內容外,還是要有相關的寫作內容,這一部分的內容,要按照學術性寫作的標準,要求自己,有一個整塊的內容出來,也算是一段時間學習的一個整理。
?最新鮮熱乎的內容,基本在聽書app上可以獲取,這也從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一部分時間,作為拓寬閱讀領域的一個補充。但是,不過度依賴,很多內容不錯的書籍,還是要找來整本的讀一下,對于其中的細節和相關例證要有一個筆記版的內容。非虛構類書籍,好的都在美國亞馬遜上,這也為不斷熟悉外語提供了了一個不錯的平臺。亞馬遜的聽書app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今年很多法語書籍的內容,我都是通過這個平臺獲取的。
?成年人的學習更要注重在工作當中的實踐,學到的知識或者內容一定要想辦法在實際工作中得以應用,讓知識真正“活”起來;如果不能應用,就如死尸一般靜靜地躺在那里的,就是些無效的內容,盡快從自己的知識硬盤中刪除。
?我不認為碎片化真的存在,是你愿意被碎片化,如果你不愿意你就不會被碎片化,比如說我知道今天有很多人是能夠做到坐下來專心讀書,一讀讀一個小時甚至一整天,那么他在讀書的過程中他的時間就沒有被碎片化。而另外一些人會不由自主的被各種外界的東西所打擾,比如手機來短信了,微信響了,那其實都是你自己選擇被碎片化的。不錯過關鍵信息這件事,其實不需要恐慌的,如果你對某個領域有深入的研究的話,沒有什么關鍵信息是你會錯過的,巴菲特老先生就說,其實新聞是沒必要看的,有很深刻的道理。
3.關于2017理財的反思
?這些年看過很多財富雞湯:別人恐懼你貪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充滿了中國式的雞賊心態,好像別人是傻瓜,你最聰明。這種小錢意思不大的。要搞錢,就要搞大錢。怎么搞,我不會告訴你的。但說幾條原則:一是有硬本事,偷雞摸狗,無法持續。二是有硬關系,省略一萬字。三是做大哥,不貪小利。
?今年是ICO的元年,可是在中國這個新技術、新領域發展的并不順利,下半年開始國家開始對這部分虛擬貨幣進行整頓,那一段時間人心惶惶,很多微信群組,也是失去了往日的活躍度,更多的是詛咒和謾罵,投資和理財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分析和判斷,靠著某些名人、大V、理財專家們的消息,注定會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給自己莫名增添更多的戾氣。
?理財就是要有一部分資金是被判了無期徒刑,就放在那里,有它沒它都不影響現在的生活。否則的話每天看盤、每天分析、每天復盤這種天天資本寒冬的事情,心理上根本承受不住,也會讓整個人的狀態處于消極、焦慮的狀態。
?對于任何一個投資小白,投資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學會學習,不管是做什么樣的投資。其實雷軍對做天使投資人的建議是對的,就是“不懂不投”,這四個字特別重要。如果這件事情你看不懂,你就不能投,房子看不懂,那就別投,雖然它后面漲了,但是因為你看不懂,所以跟你也沒有關系。
?股票,如果對某家公司不懂,那就不要投了。因為不懂,做的決策就是錯誤的,然后就睡不著覺。所以,雷軍說的不懂不投不僅僅適用于天使投資或者互聯網投資,其實是適用于任何一個投資領域的,所以,你要想投且又是小白,那怎么辦?學習,不停的學習。
?不盲目進入各類打著理財或者投資的群組或是小密圈,那些都是別人的理論或是分析,還不如自己真正找到這些領域的相關書籍或是論文仔細讀一讀,然后形成自己的投資習慣,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特別的難。總會有一些消息讓你為之心動,而失去自我的判斷,然后盲目跟風做投資。投資、理財絕對是自己的事兒,依靠任何外力,最終倒霉的還是自己。投資、理財不需要信仰,需要的是分析和判斷。
?區塊鏈(ICO)是未來發展一個重要方向和趨勢,做一部分這一領域的投資很有必要。
4.關于2017其它的內容反思
?特別羨慕一小部分人,學習的速度驚人,一年的時間總感覺人家可以比自己多活幾輩子一樣。可以出好幾本暢銷書,投資很多家公司、還能抽出時間到世界各地旅游,能在一年內以專欄作者的身份,持續更新一年不間斷,文章的質量也是高的驚人,真正的跨界高手。這里除了自律外,一定有更核心的學習和與時間成為朋友的方法論,刻意練習與快速把學習、實踐的觸角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其說是一個跨界高手,不如說是一個對時間與時光深度掌控的高手,個人的精力和注意力的管理,也是一項長期可完善和打磨的技能,這一年我做的其實并不好。
?成年人的學習本質上不需要培養興趣,應該用任務來驅動。把這些任務分散在生活中的各各角落,把生活中的一些瑣事,都替換成一種任務驅動,通過這樣的驅動力讓自己不斷的練習和完善。哪怕是生活中簡單的做飯、參觀一個博物館,到一個陌生國家旅行……用做任務的心態來對待生活,是提升自身一個不錯的嘗試。
?成功與成長前者需要有一定的機會,通俗來講就是有一些“命”的因素,自己不可控的范圍。但是,大部分還是在自我的可控范圍以內,成長這事兒本身就是自我掌控的事情,其中一定有一整套的核心算法可以帶動自我成長,下一年法國留學的相關內容,我想從這個角度完成一個更容易踐行版、可交付的內容體驗。
?從生活的各方面訓練自己的專注力,保持對生活的好奇與敏感度。營造一些儀式感,哪怕是個普通早餐也可以玩出與別人不同的花樣。
2017年即將走過,今年我更多的是對自我失敗與不足之處,進行了一個反思。其中反思的內容還需要一些修改,這一篇算是一個初稿,期待下一年的收獲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