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系統創新思維的“減法策略”,就是通過去掉框架內一個基礎成分,比如洗衣液中的洗衣液,來獲得靈感、產生創新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悟嗎?你覺得這個方法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學會“減法策略”是不夠的。只有理解了“減法策略”的第一性原理,“用套路打破固有思維框架”,才算是從方法論的表面,下沉到了底層邏輯。減法策略,只是用來打破固有思維框架的五大套路中的一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另一大套路:除法策略。
概念:除法策略
《微創新》的作者德魯·博迪在書中寫到,他有一次給通用電氣做關于系統創新思維的演講。通用電氣的精英們并不接受“創新套路學說”,于是挑戰德魯:用系統創新思維,生產一個冰箱怎么創新的靈感看看。
德魯并不知道冰箱怎么創新。但是,咱不是有套路嗎。他決定用“除法策略”的五步法,帶領大家試試看。
第一步,和減法策略一樣,列出產品的組成部分。
冰箱的主要物理組成部分是:門,隔板,燈泡,制冰格,壓縮機等等。
第二步,用功能型除法、物理型除法,或者保留型除法,分解產品。
那就試試,把“壓縮機”這個部分,放在別處,放在一個在“框架內”、卻不在冰箱里的地方吧。這個想法太讓人顛覆了,但是注意,這時候,強大的固有思維框架,就被套路打破了,靈感產生了。
第三步,重新組合產品。
很多本來對“創新套路學說”不屑一顧的人,開始陷入了思考。“把壓縮機,放在外面,也就是屋子外面呢?”一種新的產品形態出現了。
第四步,和減法策略一樣,明確這種產品的優勢和市場定位。
“把壓縮機放在室外,廚房會安靜得多”,“廚房的熱量會減少”,“維修方便”,“冰箱內部容量會變大”,“我們可以用一臺外置的壓縮機,冷卻廚房不同位置的、冰箱之外的東西”,“對,我們能把抽屜變成存放雞蛋的冰格”,“是的,還可以有單獨的蔬菜柜,和飲料架”,“我們甚至可以對廚房做個性定制!”
套路,一個簡單的套路,打破了固有思維框架,用一個小小的靈感,點燃了如此多激情澎湃的創新。
第五步,它有沒有可行性,如何提高可行性?
幾年后,脫離冰箱主體的獨立冰鎮抽屜,真的出現在了市場上,其中包括通用電氣HotPoint系列的抽屜型電器。
這就是系統創新思維的“除法策略”。
除法策略,就是把產品分解成多個部分,再把這些部分重新組合,產生新的形式,根據“形式為先、功能次之”的邏輯,接著分析這種新形式帶來的好處,倒推出功能。
它和減法策略一樣,都是“用套路打破固有思維框架”,生產靈感,激發創新。
運用:除法策略的幾種用法
那么這個叫做“除法策略”的套路,有哪些具體的用法呢?
第一,功能型除法。
空調有哪幾個功能?恒溫器,控制器,風扇,制冷系統。如果把這四個功能分解,并重新組合呢?恒溫器粘在客廳墻壁上,自動調整溫度;控制器做成遙控器APP,裝在手機里;風扇掛在墻上或者裝修在吊頂里,隱藏起來;制冷系統掛在室外,甚至和冰箱共用一臺壓縮機。這樣,你家就有了一套,看不見空調的空調,冬天時冰箱的散熱,還能給客廳供暖。
第二,物理型除法。
飲料有哪幾個物理部分?水,和食用香精。如果把這兩個功能分解,并重新組合呢?水放在飲料瓶子里。食用香精放在吸管里?你就可以用不同的吸管,喝到草莓牛奶,巧克力牛奶,或者老干媽口味的牛奶。
第三,保留型除法。
能不能保留原產品的功能和特性,把產品按原樣縮小呢?比如從空間上縮小。把電腦的存儲縮小,再縮小。這就是U盤,隨身攜帶;比如從時間上縮小,把酒店的收益權,分成52周,你可以購買其中的一份,自用,或者租出去,這就是“分時酒店”。
小結:認識除法策略
什么叫除法策略?這是系統創新思維的底層邏輯,“用套路打破固有思維框架”之上的第二種套路,就是把產品分解成多個部分,再把這些部分重新組合,產生新的形式,根據“形式為先,功能次之”的邏輯,接著分析這種新形式帶來的好處,倒推出功能。
用除法策略生產靈感的套路,有五步:第一步,列出產品的組成部分;第二步,用功能型除法,物理型除法,或者保留型除法,分解產品;第三步,重新組合產品;第四步,明確產品的優勢和市場定位;第五步,解決可行性問題。
金句
了解單個創新方法還不夠,你需要回到第一性原理,理解如何用套路打破固有思維框架,才能從方法論的表面下沉到底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