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今年,我攏共卸載王者榮耀13次,相應下載達14次。其中兩次因為手機內存不足,幾次認為打游戲浪費人生,剩余基本是因為輸得沒了脾氣。
相對于卸載原因,重裝理由更美好一些:無聊、想玩!
人對某一件事物沉溺,往往出于偶然,經歷接觸、獲得快感,再到投入、著迷、煩悶、絕望等過程。
打王者榮耀,從開始熟知游戲和英雄,初級來得不費力的勝利和極易上手的操控給人帶來莫大快感,不知不覺進入上癮狀態。這點上,游戲和生活極其一致。
因此,常常只因為想在臨睡前打一局,卻在輸了一局后一局接著一局,直到輸到沒脾氣。所以即便只是游戲,也像遭遇現實重大挫折,一怒之下卸載,安慰自己好歹清了將近2G的存儲,心不甘情不愿帶著憤懣勉強入睡。
贏,能帶給人愉悅的快感。而輸,則帶來消極痛感。兩者互相對立、方向相反,且感受程度相同。贏得有多愉悅,輸得就有多懷疑人生。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游戲人生。而我很多時候都屬于“戲如人生”那一類,執著于贏。為了贏,會將游戲當成真實的人生:盡量避免出現失誤,努力將個人效能做到最大化,看不得隊友浪、萬年打野、團戰不配合等會導致輸掉游戲的行徑。因此常常好為人師、指指點點,更甚者罵人。
輸,會讓人感到不愉快。連輸,更是讓人生氣懊惱。當你明明穩扎穩打、努力配合卻碰到漫不經心的隊友;想贏卻連輸;不甘心,卻沒看到任何希望。內心則容易陷入極其掙扎的情感泥潭。此時,對手因為漫不經心送你一場簡單的勝利時,你瞬間崩潰,陷入深深迷茫,不得要領。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沖不破這樣的心理障礙,總覺得自己有道理,卻又隱約領悟到自己哪里錯了。
直到周末的一次跟朋友聚會,一起開黑打王者,我驚奇地發現,自己并沒有因為贏而感到莫大愉悅,也沒有因為輸而陷入暴躁。這使得我獲得了一個更大的視野看待打游戲這件事,瞬間豁然開朗。
戲是戲,人生是人生,有交織卻又互相獨立。
但凡是一個正常人,人性里都渴望得到贏的結果,這是人生。而游戲本身,并不因為你想贏、付出了個人努力就會如你所愿。
游戲中存在著游戲對象與競爭行為。贏是一種終極結果,同時又是概率事件,與你所做的努力在很多時候不呈直接的等量關系。
在游戲中,隊友與對手的操作水平、游戲意識都是你不能控制的,你甚至不能保證你的每個隊友都和你一樣因為想贏而極度配合,你也不能保證每個隊友都擁有遵守游戲規則的素質而穩扎穩打。
所以想贏得一局游戲,很難一人carry全場,大多數時候都需要團隊的配合,依靠團隊的整體水平。在存在著許多變量的情況下,贏是一件概率事件,并且是一件需要多種因素組合在一起的組合事件。
在明白了這一點之后,我領悟到自己單方面想贏卻在沒能贏之后產生的惱怒與責怪心理,透露出的是自我創造能力的缺乏與自愈能力的缺失。太想贏使我進入到一條集中的,只有一個出口的道路,這條道路是我陷入管窺中的目標,也是我所有注意力與情緒的焦點。它的視野已經被固定:必須要贏才能通往道路盡頭獲得解放。
在此情況下,一旦出現被自我管窺判斷為不能贏的行為都會觸發我的緊繃情緒,恨不得把“搗亂”的隊友殺死。但在網絡這一虛擬環境中,可以也僅能通過“好人為師”作為宣泄,當好為人師的耐性一旦遭到否定,所有矛頭便會聚集在具體隊友身上,你會跟隊友開罵,以此捍衛那條僅有的道路和焦點目標。若最后輸了,這種緊繃情緒因為失去了它的載體對象而發生反噬,使自己內心的憤怒與失望達到峰值、超過了自身能承受的壓力值而崩潰。
所以,只有清楚地認識到贏是概率事件,輸是各方面因素導致,承認并接納這個客觀事實,才能讓“想贏”的管窺通道變得寬闊,使注意力焦點得到發散,不把責任全怪在自己身上,也不因輸贏結果造成情緒上的過度緊繃。
游戲人生
看清游戲存在本身,了解輸贏的決定因素,便能遵守它的規則,更好地理解游戲和輸贏,由此獲得更大的寬容能力。
在和“非得贏”達成和解后,你便能跳出游戲本身,獲得一個更大的視野。
你開始懂得它只不過是一個全民游戲,它的定位是人的一個娛樂節目——用來打發時間,甚至是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一個工具。重要的是和朋友在玩游戲過程中的情感溝通、互相配合,享受有朋友陪伴的快樂時光。于是,你跳出了孤立無援的鎖死狀態,游戲本身的輸贏已變得不重要。
甚至,你還發現了此前的一個錯誤心理:你在潛意識里默認參與游戲的友方隊友游戲素質在一個水平線上,容易忽略那些隔著屏幕,名字取得十分星球化的ID背后,興許是個心性活躍,做什么事都喜歡出頭的人。有些甚至還是個孩子。
你跟孩子較什么勁呢!
看到這,你笑了,因為有可能在曾經的某次游戲中,你結識了那個因為接電話、網速太慢拖累了全隊的豬隊友。
這么看來,人生真的是太有趣了!
在打算寫這篇游戲感受前,我又卸載了王者榮耀,原因是手機提示存儲不夠、微信閃退,果斷卸載。好了,卸載達到14次,平了安裝總比卸載多一次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