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今天忙里得閑趕工完成自己“作業”。按學校要求,老師的“三字一畫”基本功每周都有任務,還要按時上交。偏個題,十來歲的年紀時,練書法磨心境,練習技能改善字體,也能算是基本功。可如今,人到中年真的就只是應付作業,完成差事了。和同事說說笑笑間,摘抄了幾首詩詞。以前熟稔于心脫口而出能誦的詩詞,現在也有些吃不準得對著文本摘抄,生怕哪一句就張冠李戴搞詩詞串燒了。無意間幾個人就聊起了最喜歡的詩詞名家。當時我忽然就遲疑了下,最喜歡的?這幾年好像失去了年少時那種對某一派甚至某一人的瘋狂崇拜,在閱讀了更多的文字、經典與稍有一點閱歷的世事里,對詩詞的喜好與理解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觸。說白了都很喜歡,但若挑出最喜歡,會有那么幾個Top級封神人物,但絕不止一位。
年少時,偏愛李賀,沉醉于他筆下那濃墨重彩、光怪陸離的世界。那年我本科畢業論文就是以李賀的詩詞意境與人生為主題去寫的。2000年那時我對電腦使用還不是那么熟悉,還不怎么會從網上復制粘貼拼湊式寫論文,當然,那時也有一點青春時的小傲嬌,有點特立獨行,就連選題選的也是李賀,撞主題的很少,且我確確實實打心眼里喜歡鮮衣努馬、意氣風發的少年才俊李賀。于是在河大圖書館,在華中書社,在新華書店也是泡了很久看了好多相關文獻,抓耳撓腮、苦思冥想,然后拼湊了一篇當時我還相當滿意但又有點小忐忑的論文提交了。滿意是因為自己寫完以后感覺還不錯,覺得離這位才華橫溢的千年前的少年才俊好像更近一點,然后就是害怕論文過不了關的各種忐忑了。索性最后結果很好順利過關,我也更喜歡這位唐詩奇才,能用色彩大膽描繪的詩鬼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他的詩里想象之大膽,意境之奇幻,令人拍案叫絕。詩中的瑰麗想象,如同為我打開了一扇扇通往異世界的大門,神奇而令人向往。想想那時我20出頭的年紀,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滿心里是“人生一定要與眾不同,一定要精彩而不平凡”的傲嬌,穿衣服絕對不穿和別人撞衫的,喜歡三毛的灑脫自由,會偷偷避開眾人時翻開大熱的言情小說,沉浸在瑰麗而美好的故事里。為什么喜歡詩鬼李賀?他簡直符合了一個青春女性心中對才華橫溢灑脫不羈的白馬王子的所有想象(有一點哈)。那時青春正好,那時活力不羈,滿懷著對世界的好奇與憧憬,那些大膽的用色和遣詞太契合著那時青春熱烈、追求新奇的內心。
時間轉場漸到中年,我開始鐘情于蘇軾的大氣與豁達。也并非始于中年時,只能說是求學時對豪放派只是單純的喜歡,但并沒有深深的理解。當人生有了淺淺的閱歷,經歷了生活的起伏,才開始真正讀懂豪放派對生活的解讀。能仰天長笑讓高力士捧靴的李白,能流放嶺南自尋快樂吃著荔枝研制美食的蘇東坡,才真正覺得他們能被后人封神的原因,才開始真正愛上豪放詞派和對生活始終熱愛,始終濃烈的態度。“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面對風雨,蘇軾那份從容淡定,不憂不懼,讓我深感敬佩。人生啊,誰不是一邊流淚一邊歡笑?誰不是撞了南墻方覺悔?但生活是人生的饋贈,也是人生的枷鎖,挫折與困境如影隨形,苦難與幸福皆是人生常態。后來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觀看了《蘇軾的河南》一幕戲劇后,我對蘇軾的人生又有了另一種真切而立體的觸摸,沒有與生俱來的豁達,他也有“會挽彎弓射大雕”的雄心壯志和抱負,一次次被貶卻始終矢志不渝心向汴京,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一顆心從熱到涼的無奈?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一次次期望又失望之后,只能與月相伴,豁達開脫?但蘇軾是名副其實影響國人千年的神,“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無論遭遇何種艱難,人生活著就是百折不撓,以樂觀的心態、豁達的胸懷去接納生活的一切,即使非議,即使不甘,在東坡有了佛印這樣有禪性的朋友,當東坡對著明月也能吟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時候,他是真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悟性與通透,是對生活以宇宙的宏觀視角來凝望漫漫人生長河里的孤寂行者。反復咀嚼蘇神的文字,來回品讀他的人生,時時會不由自主流下眼淚,不為他的人生遭遇,也不困惑于自己的人生境遇,只是感慨,即使遠隔千年,在這浩渺星空下他曾用他的思想,如月光般溫柔照拂了千年的中國人,他是真正的智者。能在千年后讀到他的文字,為這份傳承著的文化自豪,為自己能讀到這種智慧感到幸運。
而當下,書寫的當下,最能觸動我心弦的是納蘭性德的“當時只道是尋常”。那些和詩詞相伴的過往里,不僅有自己的青春和美好記憶,也有與人相知的過往交集與相互應照。人到中年經歷過歡聚與離別,擁有過又失去過,才越發懂得平凡日常的珍貴。曾經那些和家人圍坐吃飯、與朋友談天說地的時光,在當時看來不過是稀松平常的日子,可如今回首卻滿是溫暖與懷念。春晚上,王菲的一首《世界贈予我的》歌曲直接撞破很多中年人的心坎。時間是魔法師,兜兜轉轉悲歡離合交相上映。那些變樣的,走遠的,離開的,一張張面孔仿佛還是在昨天清晰可見,一段段定格在經歷時間的沉淀后才參透其中的遺憾與不圓滿。歲月悄然流逝,許多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人和事,已經成為回憶里不可復制的珍寶。曾經不屑一顧的瑣碎,是而今生活里難能可貴的小確幸。這句詞,宛如一把溫柔的刀,輕輕劃開內心深處那層對過往的眷戀,珍惜眼前人、關注當下事,莫等時光逝去才追悔莫及。
從李賀到蘇軾,再到納蘭性德,詩詞陪伴著我走過人生的不同階段。每一次心境的轉變,都能在詩詞中找到呼應;每一段人生的感悟,都能與某位詩人的靈魂相通。這些古代詩詞名家用他們的筆觸,為世人留下了跨越時空的精神財富。真好,能在這個時代里在不同的詩詞間參悟自己的心性,找到人生的精神知音。漫漫人生的旅途中,隨時隨地能在詩詞里找到慰藉與力量,品味生活的百般滋味,也是生活的一大確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