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兩天去鳳凰古城,在回程的高鐵上,我看了新一期的跑男。這次他們挑戰的是龍舟,因為不熟悉,全程遭遇了各種挫折,很多人心情沮喪,好在因為認真投入,最后也收獲了很多。
看完后我有很多感觸,因為自己曾經和朋友玩過皮劃艇,想象中容易得很,但最后兩個人的手都被磨破了。那天我們被太陽暴曬,之后發誓再也不玩漂流。
這就是新環境,挑戰的過程總會伴著不知所措,磕磕絆絆之后,接著開始懷疑自己。
“我是不是不行,我為什么要來這里,我是不是做了錯誤的選擇……”之前我以為自己已經足夠強大,但遇到新問題的時候,原來還是會否定自己。
去年后半年,隨著我的收入可以自給自足后,我開始有了享受生活的感覺。那時我覺得自己比身邊很多人做得好,幻想自己光明的未來,前方陽光明媚。
但朋友不這么看,他已經在北京工作三年了,每次和我聊天,都告誡我要往外看,不要局限在學校的小圈子里。
見我一段時間沒有改變,他扔下了一句夠狠的話:在我看來,你這些年完全沒有任何進步。
我不服氣,他繼續說:你現在吃的,是前些年積累的老本,吃完之后,也就離完蛋不遠了。
再次認真審視自己,寫作的素材確實是大學時期積累所得,求穩的心越來越重,20多歲的年紀,天天幻想著未來可以不工作,然后舒舒服服過日子。
沒有拼勁的日子,回想時,觸目驚心。
于是我根據自己的情況,果斷找了一份互聯網方面的實習工作,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我遇到了一系列的挫折。
02
因為沒有基礎知識,我一開始連最基本的術語都不知道,很多時候都是別人說一句,然后自己偷偷查百科。跟不上工作的節奏,迷茫無助的樣子,感覺自己像個傻子。
第一次接到任務時,憑著模板和自己的理解勉強完成,但收到反饋和追問時,我卻什么都回答不出來。基礎差,沒有經驗,對于核心問題,沒辦法解釋。
那些天我一直在懷疑自己,有迷茫,有失落,會被壞情緒控制,發現自己根本不是理想中期待的樣子。然后每天和壞情緒對抗,積極想辦法,慢慢找到了感覺,學一點是一點。
實習一個多月時,我找出了很多自己之前沒有意識到的問題,也有了一點點產出。這種感覺很神奇,好像和之前自己不好的一方面,慢慢決裂了。
走出一直沉迷的舒適區之后,我又有了新的成長。
再回頭看時,其實舒適區就是一個人所習慣的心理狀態或行為模式,本身并沒有對錯,但如果我們過度依賴,時間久了,就會陷入固步自封的狀態。
世界一直在變,強大和弱小可以互換位置,所以當一個人開始沉迷于某種非常舒適的狀態,他前進的步伐也就慢慢停止了。可能他前期積累比較多,一段時間之內并沒有多少不適應,但時間久了,一定可以看到別人從旁邊超越的身影。
從遠看到歷史上的清政府,閉關鎖國帶來的危害,教科書里已經寫得清清楚楚;從近看到近些年消逝的龍頭企業,曾經我們以為他們會永遠屹立,但后來倒下時卻悄聲無息。
現在有多追求舒適,將來被時代落下時,便有多后悔。
03
剛走出舒適區時,一定會伴隨焦慮,而我們通常解決焦慮的辦法,往往是逃避和拖延。
一個月前布置的任務,本可以每天量化然后輕松完成。但我們會先擱置,然后每日拖延,告訴自己明天再弄,后天再弄,或者最近先休息幾天也不著急。最后截止日期快到了,慌慌張張草草完成,收到的反饋也不怎么樣。這樣的惡循環持續幾次,焦慮只會更加嚴重。
大學畢業剛找一份工作,一段時間后并沒有做出多少成績,然后開始懷疑自己,否定公司,覺得工作沒法發揮自己的能力,覺得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最后選擇了辭職。
很多剛上社會的大學生就在這種一次次盲目的辭職中逐漸迷失自己,短時間內換了很多工作并沒有什么值得光榮的,因為很可能,都是因為逃避。
逃避可以暫時緩解焦慮和壓力,但回過頭,情況只會進一步嚴重。因為面對問題的最好姿態是迎難而上,解決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解決問題。
拖到最后的任務還必須完成,想要在職場越來越好,自己就必須擁有核心競爭力,而所有好的東西,想要取得,就必須先坐冷板凳,然后積極面對不斷學習,最后才有機會越來越好。
好事多磨,大抵如此。
04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走出舒適區,如何正確應對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落呢?
首先,正視自己的現狀,想清楚什么東西是長遠的,什么只是暫時的,同時對走出舒適區時遇到的困難做一個大概的估算。
例如我現在很喜歡學校的生活,輕松快樂無憂無慮,但我知道這樣的時光是暫時的,未來我必須面對社會,工作并承擔責任。所以我選擇了實習,盡早適應社會,剛開始會在工作方法和效率上遇到很多問題,但積極面對,情況會慢慢變好。
其次,確立自己的長期目標,相信這個目標是合理有效的,值得承受持久的緊張和壓力去實現。
例如我剛開始在簡書寫作時,給自己定了一個成為簽約作者的目標。在堅持寫作的過程中,我會經常遇到數據不好的情況,壓力挫折都有,甚至也懷疑過自己,但堅持半年后,我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標。
最后,在實際做事的時候,將目標細化,把長期目標切割成一個個短期目標,這樣更方便執行和操作。
例如零基礎的你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運營,剛開始你需要先通過書籍和課程惡補專業知識,然后在一次次實操中積累經驗和掌控感,最后要多反思總結,鍛煉自己的思維和格局。 將長期目標(成為優秀運營)轉換成一個個具體可以操作的小目標,上手就會更容易些。
寫完具體操作后,還想說兩點。
第一,剛邁出舒適區一定是很痛苦的,但你在做的時候,也會遇到“原來我還是可以的”“原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這種情況。因為我們在做一件未知的事情時,總會提前主觀放大難度。
第二,舒適區之外的挑戰,很可能都是新的機遇,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擁有多種技能的人,持續學習,永遠都不會錯。
那么現在的你,在沉迷于自己的舒適區中嗎?
PS:第三期寫作課已經全部上線,目前已有600多位小伙伴參加,課程無限回聽。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點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