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從2018年8月9日開始,每日6點起床,看書寫字一個半小時左右,日日不斷。立此言,不斷提醒自己。今日2018年9月12日。
8月24日開始,在華杉詳解下再增一篇譯文。參考書籍:郭化若《孫子兵法譯注》 。
原文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華杉詳解
不可勝者,守也。
曹操的注解就三個字:“藏形也。”觀察對方的軍形,發現沒有可勝之機,那我就把自己的軍形藏起來,守起來,也不要讓對方找到破綻。
可勝者,攻也。
杜牧注解說:“敵人有可勝之形,則當出而攻之。”前面講王翦滅楚的例子,就是“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六十萬大軍開到別人家門口,看你嚴陣以待,問我就等著,守著,守了一年。等楚軍一動,露出破綻,出現可勝之形,馬上出擊,一舉得勝。
守則不足,攻則有余。
梅堯臣注解說:“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高不可測。”
所以善守的人,如藏于九地之下,守得敵人一點都不知道。善攻的人,攻起來,雷霆萬頃,覆天蓋地,讓人根本沒有反應的機會和還手之力。“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守,能保全自己。攻,能獲得全勝。
孫子的全勝思想,全勝的全,不光是要保全自己,也要保全城池物資,甚至還要保全敵人。
一是自己保全,不要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二是爭取把對方也保全,不要他敗退的時候把橋梁,道路、城池等基礎設施都破壞了,把糧倉物資也燒了,要把這些東西都保全,為我所用。最好,人也不要殺他們的,把他們的軍隊也保全,一看我們從天而降,沒有戰斗意志了,放下武器投降,加入我們的軍隊,我們的隊伍就壯大了。
什么叫競爭?競爭的本質是要你沒法跟我爭,而不是我要跟你爭。這就是《孫子兵法》說的“善戰者先為己之不可勝”,也是《道德經》說的“夫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一旦你想去跟某某爭,你已經輸了。動于“九天之上”的人,根本沒覺得自己在跟誰爭,只是被他帶起的風刮倒的人,自己覺得自己的東西被他爭走了。
當你在“九地之下”的時候,你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別人比自己風光,就像當初華為不進房地產,阿里巴巴不做游戲,專心磨煉自己的核心能力。當你厚積薄發、橫空出世,人人看你都是“動于九天之上”,別人想學你,得坐時光機器回到十年前去學,甚至回到你的幼兒園去跟你一起學起,哪里學得來!他們看到的,都不是你成功的原因,因為你已經活在眾人的想象之外。
譯文
善于防守的人,深深隱蔽自己兵力于各種地形之下;善于進攻的人,高度發揮自己力量,動作于各種天候之中。所以能保存自己而取得完全消滅敵人的勝利。
我的體會
正如華杉所言:成功必有大量的、充分的、長期的積累,便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