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于學習的思維講,這是一個太容易走上臺有粉有掌聲的時代,膚淺與深刻,都可以簽名售書的時代。人人都在喊干貨,但是干的,只有你自己干出來了,才是貨。別人的,可聽可學可讀,但終究隔著一個腦殼,更遑論還有水貨。好好干好自己的專業,好好寫一些至少不害人的貨,就這樣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某人的圈
馬云成功倒退到十年前,馬云的話可能沒有人當做話,都當成放屁。但馬云成功了,他說出來的話就是神話。這個社會是一個看顏值,看名利的社會,屁股決定腦袋,你是誰,決定了別人怎么對待你。
上海那場造就做的“躍遷”知識發布會,邀請眾多大咖來分享,我承認自己是焦慮的,現在這個社會嚴重被分化成了兩種人,一種是躺在地上酣睡不醒的,一種是拼命向前奔跑的。我屬于后者。
翻一翻朋友圈,都是成功套路。“王健林成功的方法有很多,不成功就只有一個”,“【干貨】建筑圖紙的十二種畫法”,“搶瘋了,一天賣了200套”。不管是不是標題黨,你總會有一種沖動,想點進去。因為你渴求干貨的喂養,饑渴和焦慮是現代人的通病。
干貨有毒,娛樂至死。干貨其實是已經被人加工過的二手貨,雖然你覺得吃起來味道還不錯,很容易下咽。你收藏那么多的干貨只是為了滿足空虛的心。現在開始流行囤課,囤書,囤干貨,你可以看一下自己的收藏夾里有多少東西在靜躺著。
思考是一個反人性的過程,昨天做了一晚上的夢,全部是被追殺,一路的逃亡,我是打算早點起的,兩個鬧鐘都沒有叫醒我。一睜眼就已經是早晨7點了,在思路還沒有完全清醒的情況下,畫了一張思維導圖,錄了一段5分鐘的音頻,然后直接上班去。
我的大腦在快速切換,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前20多年不思考的日子過得太舒適了,什么東西都是別人哪里聽來的,其實有的時候別人講,我也是不明白的,眼睛里都沒有光。自己用不著去浪費腦細胞,只要按照別人說的去做就可以了。我不懂,卻要拼命地消化別人喂給我的知識糧食,那就一種結果,胃動力不足,消化不了。
有一種人的人生是被父母規劃好的,上什么樣的學,做什么樣的工作,甚至找什么樣的對象。我曾經是羨慕過這樣沒有壓力的生活,后來就想通了,一個人活著就一次,如果活不出來自己想要的樣子,豈不白活。
以前不思考是因為遇到困難總是有人幫,父母這塊,哥哥這塊,真正到我這里了其實就沒啥子了。我能說以前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打電話求助嗎?一次活動做砸了,我知道自己最壞的結果就是不干了走人,躲在廁所給閨蜜打電話,她說,每個人的成長都是要付出最壞的打算的,她今天因為一單錯了,造成整個組全體成員一起受罰,她也在思考怎么樣處理這個局面。然后給我撂下一句話:你自己解決。
我是懵圈的,那十分鐘在衛生間,沒有掉眼淚,卻手足無措。想了好多,然后覺得最壞的打算我都能接受,沒關系,大不了重新再來。其實,人生是現場直播,就像是下棋,你的每一步棋都應該有打法,如果不小心被吃掉了,輸局已定,對不起。
因為一個細節敗了,就是敗了,要認的。
對于我一天當中最常見的現象是什么?
下班了,一身疲憊,想著今晚要學習,忍不住還是把手伸向了手機,刷起了朋友圈,一會兒又刷了一下微博。
放下手機已是深夜,一邊告訴自己明天再努力,一邊抱怨時間過得太快了,都不給我表現的機會。然后就睡覺了。
第二天,重復著跟前一天一模一樣的生活。
我已經習慣了在不斷的想、想、想......的過程中虛度自己的人生,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卻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慣性的思維方式,讓一個人的思考局限,一旦你習慣了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你就很難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所以,這個時代,我似乎很難再產生情緒的波動,很難去投入到一件東西上面,專注力被破碎化的時間分割得支離破碎,想專注都難。
對于現在流行的好多電視劇《楚喬傳》、《我的前半生》、《春風十里不如你》、《秦時麗人明月心》等等,我沒有說電視劇拍得不好,它們就是抓住了人的心思,情緒煽動,有故事情節,對立和站位。
不需要什么思考,娛樂化的消遣。
大家都比較熟悉所知的二八法則,全球化會加劇貧富差距,會使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邊緣化。我身邊有一個35歲的姐姐,她是做二手房的,每次和她說話,她都對這個世界提不起來興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我說,你可以學英語,她說,歲數大了,記憶力不好。我說,你可以減肥,她說,自己接受不了那個罪。就沒有然后了。
自我放逐,在政府視角里,這里自我放棄的人會慢慢變成城市垃圾,被政府放棄。如果在年老之前沒有規劃的話。資源大部分被有錢人霸占,剩下的部分很有限,靠掠奪,表面文明的掠奪。
也許我們會盡了全力,達到了自己的最好,可也許終究還是個沒權沒勢、住在老破小、靠工資維持的普通職員。老了的時候回想自己也曾經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夢想要出人頭地,縱橫四海,改造世界,可也許到頭來還終究逃不過碌碌無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自微博
本身階級分化就很嚴重,我們這樣努力的往上爬,也無非是想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放棄兩個字很容易的,只是她失去了生命的其他可能性。可能性,太容易放棄了,人,又脆弱又堅強。脆弱,身體容易受傷,內心容易放棄。堅強,在絕處可以逢生,破釜沉舟。
一篇名為《羅振宇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非常的火,因為他直接怒懟了當下社會如饑似渴的學習熱情。“得到”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們消化的能力,比如得到聽書欄目,有人用音頻花20多分鐘給你解讀書中的精髓。是不是很給力。
但是,我做了一項實驗發現,聽書和真正自己讀書思考過是兩個過程。聽書可能聽完之后就沒有下文了,當自己讀過書之后,并且把書中的內容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輸出來,可以跟現實相結合使用,你會發現書并不是聽一聽就罷了。它需要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一點點挖掘內部的知識架構。
我們必須得承認一個事實:不管你如何沒日沒夜的學習,你都趕不上知識的增長速度。所以,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最有效的學習是擁有獨立的腦殼,任何時候可以自主的思考,并用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一定要在某個領域上深度挖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自己行業里專注只做好自己的事,經過多年沉淀,才能一鳴驚人。
也許,也會默默無聞一輩子,但要做,不能逃,這是態度問題。就像《亮劍》當中李云龍說的,一個真正的劍客,狹路相逢遇到強敵,也要敢于亮劍。人生真的遺憾的是你沒有做過,而不是你做過卻失敗了。
可以認輸,輸的一敗涂地,大不了從頭再來,但不能躲,不能逃,不能用消極的態度去活。這是我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