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現了一個好玩的App,是果殼網旗下在行的分答,用戶可以在上面自我介紹或描述擅長領域,設置付費問答的價格,其他用戶感興趣趣就可以付費向其提問。
有意思的是分答的分配機制,提問人付費,如果旁聽人想聽答案可以付一元即可,而這一元會平分給提問者和回答者。所產生的收入90%歸個,平臺收取10%費用。
它的頁面設置也是非常簡單,容易操作,上面有三個欄分:問題榜、新晉榜和才華榜。下面分熱門榜、收聽和我。注冊很簡單,只用在“我”里面進行資料編輯即可。
截止現目前分答團隊以飛快速度,增加了“收聽”功能,你可以對你喜歡的人進行收聽,這樣就可以隨時就可以找到他。還在資料編輯出增加了自動生成二維碼功能,你可以分享你的二維碼,別人就可以進入你的頁面進行提問。
如果你想讓更多的人想你提問,就可以分享二維碼到朋友圈或是微博、知乎等,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方式也是更好推廣這個App的好方法。
這一模式更能體現,知識經濟時代對于知識的變現能力。你只要是某方面的專家,就不擔心沒人找你咨詢,形式是語音模式,就更好保護了創造者的成果。如果你剛好也有某一方面的困惑,剛好這個問題有人付費提出來,你可以花一元就可以得到答案。這樣更能拉近普通人與專業人士的對接。
如果說以前找專業人士一對一價格高,那么這個模式更好的人普通人也參與進來。而對于提問者,只要你提問的問題好,就會有很多人來偷聽,我們不乏看到有很多偷人人數都在上百人,或許你只付了二三十,通過偷聽得到的收入已經翻了好幾倍。
如果你在某一行還不是專家,就可以通過向專家提問來增加額外收入,這方面就需要 在所提問題上下功夫。
這種商業模式體現的就是知識經濟時代,共享經濟的狀態,而且也能馬上變現。出現的時機非常合適,人們已經有了對知識付費習慣之后。
現在用微信的人數已經到一定成熟階段,更多是有 經濟能力,喜歡學習的人,微信支付習慣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經常會出現原創文章打賞火爆的現象,說明人們開始尊重原創,尊重知識,愿意為知識買單。而分答就是通過微信支付,操作起來更方便。
目前排行榜上收入最多的是鸚鵡史航,回答問題699個,收入37155.5元,在眾多問題中偷聽最多的問題是“現在媒體見你就提問高曉松,馬東,有沒有存在感降低,”目前偷聽人數為4993人。
排第二的是“傳授一下高水平毒舌的技法,尤其是損人的點是怎么思考出來的”其他的大多是上百條的偷聽。從這些偷聽中可以看出很多人除了想學到一些高手們獨有的技巧之外,也比較關心別人的八卦問題,這也恰恰體現了偷聽這一動作。
偷聽現實中往往是一種詭異的行動,我們更多愿意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去探究真相。在諸多問題問到史航奇葩說跟幾個人物關系,的問題偷聽的也比較多。
其實史航在自己在資料編輯里面第一個提到的是編劇經驗二十年以上,策劃經驗十五年以上,嘉賓經驗十年以上,主持經驗五年以上,而奇葩說辯手經驗不到一年。
在提問的問題中,關于奇葩說的問題比較多,其次是編劇和八卦或是個人問題。
原因在于很多人可能之前不知道史航是編劇,更多是通過奇葩說知道他的。這也是為什么關于奇葩說的問題偷聽人比較多的原因。
記得東東槍問的一個關于編劇的問題,史航老師有提出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偷聽。不過這條偷聽人數也在幾百左右。答案很精彩,卻只有關心這方面的人會去偷聽。
其他幾名奇葩說的人物也有相當多的人關心,像黃執中、范湉湉、馬薇薇等,也經常會有人提到。蕭秋水老師、東東槍和蔣方舟也是我比較熟悉的人物。
那如何才能讓你所提問問題的答案能讓更多人偷聽呢?一方面就是要問專業方面的,別人所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一方面是屬于八卦類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顆好奇的心。
如果問的問題太個人話沒有共性,利用價值不大,那么被偷聽的幾率就比較低。每個專業人士他們會有一些他們各自的特征,盡量問跟這個特征有關的。
如蔣方舟,會有人問“年少成名是一種什么體驗?”“你的擇偶標準是什么,簡單說幾點”“在中國現在青年作家中顏值比較高的是誰?”。對于黃執中更多的會問到語言方面。
其實越是牛人的時間成本越高,為什么他們還很愿意玩這樣的游戲。其實,名人會有一種效應,我們更多人都會關注名人。
如果一個好的問題會引來很多的關注,對于牛人來說也是建立品牌建立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當好的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好的答案也會被沉淀下來,自然當其他人遇到相關方面的問題時,就能迅速找到相關行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