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癡情女情重愈斟情》
本回主要寫賈府在清虛觀打醮和寶黛兩冤家爭吵的場面。
打醮,就是道教設壇念經做法事。那么,賈府興師動眾,男女老少到清虛觀打醮是為了什么呢?
清虛觀打醮,表面看是賈妃命賈家做法事跪佛,實際是就金玉良姻向榮府提親。媒人就是那位張道士。至于是否賈妃之命,我們暫且不論,因為她只是一個沒奈何的提線木偶罷了。
賈府的排場真的很大,作者對此也用了不少筆墨。
總體描寫,初一這一日,榮國府門前車輛紛紛,人馬簇簇。
接著分寫這乘車也是有講究的,賈母坐一乘八人大轎,李氏(紈)、鳳姐兒、薛姨媽每人一乘四人轎,寶釵、黛玉二人共坐一輛翠蓋珠纓八寶車,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輛朱輪華蓋車,其余的人都是賈府的丫頭分別上了大車(相當于大巴車)。當然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寶玉,騎著馬,在賈母轎前。
組織過大型活動的人都知道,人多事多,講話聲音嘈雜。一會兒踩了我的鞋子,一會兒蹭了我的頭花,你別碰我,我不和你一起坐等等,亂糟糟,鬧哄哄。最后,還是周瑞家的有經驗,提醒街上看的人多,別讓人笑話。
到了清虛觀,這里的主角張道士就出場了。張道士是一個“替身”。何為“替身”?舊時王公貴族寄名僧或道,本人不在寺,而由別人代替。張道士就是當年榮國公的替身。
張道士當年為什么能成為替身,我們不得而知,但他的講話藝術可見一斑。
首先,見到賈母,張道士先哈哈笑道:“無量壽佛!老祖宗一向福壽安康?眾位奶奶小姐納福?一向沒到府里請安,老太太氣色越發好了。”
其次,見到寶玉,張道士又像賈母笑道:“哥兒越發發福了。”接著夸寶玉寫的字、作的詩,都好的了不得。后來又嘆道:“我看見哥兒的這個形容身段,言談舉動,怎么就同當日國公爺一個稿子!”
第三,鳳姐問丫頭的寄名符一事,張道士呵呵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沒有看見奶奶在這里,也沒道多謝。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來作好事,就混忘了,還在佛前鎮著。待我取來。”
鳳姐揭穿他拿盤子來送寄名符,倒像是化布施來了。張道士也笑道:“我拿出盤子來一舉兩用,卻不為化布施,倒要將哥兒的這玉請了下來,托出去給那些遠來的道友并徒子徒孫們見識見識。”
第四,寶玉欲將道士們敬賀之禮散給窮人時,張道士又忙攔道:“哥兒雖要行好,但這些東西雖說不甚希奇,到底也是幾件器皿。若給了乞丐,一則與他們無益,二則反倒糟蹋了這些東西。要舍給窮人,何不就散錢與他們。”
這幾處,通過人物語言的描寫,把張道士的老謀深算,逢場作戲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就是參加這次清虛觀打瞧,身單體弱的林黛玉又病了,就是熱得中了暑。
說來也怪,每次黛玉生病或生氣,寶玉越是心疼,越是想關心,結果總會把事情搞糟。
這就像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時與他人發生了誤會什么的,想要放低姿態,努力修復關系時,往往會事與愿違,弄巧成拙。
上一回,黛玉跟寶玉生氣后提及“什么金什么玉”時,寶玉恨不能把心掏給黛玉看,并發誓“我心里要是有這個想頭,天誅地滅,萬世不得人身!”
這一回,寶玉又問黛玉“你這么說,是安心咒我天誅地滅?”
寶玉在黛玉面前,除了賭咒發誓,再也沒轍了。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回寶玉急得犯了“癡病”,心里干噎,口里說不出話來,便賭氣向頸上抓下通靈寶玉,咬牙恨命地往地上一摔。接著又下死砸玉,幸虧襲人勸止。
賈母知道了,氣得說出了“不是冤家不聚頭”的話來。寶黛這一對冤家究竟要吵鬧到何時?二者的結局如何?我們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