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一同事,體重嚴重超標,走路都顯得困難。為了減肥,她也曾作過種種努力:
走路回家,堅持了一周,就說走路太慢,耽誤時間;
辦了健身卡,半年內才去了三次;
說好的晚上不吃主食,一次也沒實現。
肥胖也影響到健康,動不動感冒,吃藥打針成了家常便飯。
周圍人都勸她下定決心減肥,她就一句話:像我這種沒有毅力的人,恐怕會越減越肥。
她給自己貼了一個“沒有毅力”的標簽,于是心安理得地繼續胖下去。
聚餐的時候,她絲毫不掩飾自己旺盛的食欲,一邊自黑“肉食動物”,一邊大快朵頤,將餐桌上所有的肉食橫掃一空。
剛吃過飯,工作間隙,她就喊餓,說自己消化功能強,然后拿出事先備好的零食狂吃。
她家離我家不遠,我約她晚飯后散步,她說:我有過馬路恐懼癥,萬一遇見個不長眼睛的司機,我的小命就沒了,還是呆家里安全。
朋友圈里常能看到她發的各種逗比段子,比如“有一顆減肥的心和一個能吃的胃,它倆天天PK,掐指一算,擦,今天胃又贏了”,“我最大的毛病就是懶,不改是因為懶得改”,等等等等。
有一次,我看到一篇文章《不控制體重,何以控制人生》,轉發給她,她嗤之以鼻,說我一身的文藝酸腐氣味。
有一陣我熬夜看書,準備考職業資格證,她說:考上有屁用啊,咱們公司又不會給漲工資。
她倒是真活得輕松。上班空閑時間玩電腦游戲,有熱劇就追,當紅的綜藝節目滾瓜爛熟,聊起這些熱門話題,她口若懸河,廣博得令我望塵莫及。
說到這,我可能有些多管閑事,用什么樣的態度活著是人家自己的事,用得著旁觀者指手劃腳?
可是,可是,人不應該活得更有追求一點嗎?
她在這家公司干了十年,有一次我問她:你有沒有想過跳槽?她說:還是算了,像我這種沒有追求的人,有個班上就行了,我也不想做什么女強人。
瞧,又給自己貼了一個標簽。
這種種標簽,都成了她的保護傘,這樣躲在舒適區,也不用自責和愧疚。反正我就是這樣的人啊,我沒法改變了啊,不是我不去做,是我真的做不到!
這些,其實都是不努力、不作為的借口。為了逃避內心的自我審判,你需要這么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為自己開脫,然后繼續心安心理地碌碌無為、虛度時日。
阿Q精神可以有,但看你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那些無謂的小煩惱,怕虛耗了心力精力,就有積極意義。如果是為了用來安慰自己的不上進,那不就成了助紂為虐?
初學寫作那陣子,我也給自己貼了個標簽“只會寫抒情散文”。一篇篇寫下來,全是一個類型,最后連我自己也寫煩了,更別說看的讀者是什么感受。
一文友提醒我:別給自己設限,如果你真的功力到了,寫什么都不是問題。
的確,我給自己貼的標簽,其實是不下功夫、不敢突破的借口。我總幻想能毫不費力就寫出錦繡文章,我總把順其自然奉若神旨。
后來我才明白,如果你每一篇文章都是毫不費力,那么其實你只是在寫同一篇文章,你永遠是原地踏步;而順其自然,不過是在盡了最大努力之后,對毫無回天之力的現實,所作的一種理智的讓步。
就像在我剛剛加入簡書的時候,我對自己說,你不會寫雞湯文,你只會寫傳統的散文和隨筆,這樣的文章大概沒幾個年輕人看。
是同在寫作的一位妹妹鼓勵我勇于嘗試,我才放開來寫。一寫起來,居然發現自己其實可以寫這種類型,并且感覺更舒展。因為這種自由、開放的寫作方式,讓我更能暢所欲言,更能表達自己對于生活最真實、有意義的感悟。
如果你經常對自己說“我真倒霉”,你會發現真的晦氣纏身;如果你經常對自己說“我很沒用”,你會越來越自卑。但如果你經常對自己說“我很勇敢”,你就會真的無所畏懼;如果你經常對自己說“我很快樂”,你會發現每天的生活都有可愛之處。
《西游記》中觀音為了保護唐僧,就為他畫一個圈,這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限制。很多時候,我們也在無形中啟動防御機制,為了保護自己的某些弱點,給自己畫個圈,貼上標簽,然后躲在里面,放縱自己的懶、讒、狹隘、無力。
世界是多么廣闊,有無數種可能和深不可測的美好,你不走出去,怎么知道自己能抵達哪里?
勇敢一點,對自己狠一點,去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去看一本不太能看懂的書,去發現一個讓自己都有點驚訝的自己,去遇見更多未知的精彩。
只有努力靠近陽光、努力展開自己的生命,才真正盛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