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劇荒群眾期盼已久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終于開播了!!!
在《虎嘯龍吟》中,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即將與他一生宿敵諸葛亮展開全面對決,他的顛覆之路也即將開始,相信很多小伙伴一定和我一樣,又要熬夜追劇了!
目前電視劇的情節更新到司馬懿即將征孟達,本文包含輕微劇透,方便小伙伴更好入戲。
那么問題來了:《三國志》中的司馬懿真的像電視劇中演的那么帥氣嗎?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三國志》中根本就沒有司馬懿的傳記!
原因很簡單,當時沒人敢給他寫傳記。
司馬懿的傳記見于《晉書?宣帝紀》。
第一個知識點:何為“紀”?
“紀”是史書中專門為皇帝寫的傳記,只有皇帝的故事才能被稱為“紀”。
然而司馬懿生前只是把魏國架空了,他并沒有當皇帝。
他的孫子司馬炎臭不要臉的改朝篡位之后,尊奉司馬懿為宣帝。
所以,《晉書》中司馬懿的傳記就成了《宣帝紀》。
《晉書》成書于唐代,也就是說到了唐代才有人敢給司馬懿寫傳記。原因是什么這里不做探討,我會在之后【致三國】的相關文章中專門聊一聊這個問題。
關鍵在于,司馬懿是三國后期舉足輕重的存在,繞過他《三國志》就沒法繼續了。
所以《三國志》中,司馬懿是以“司馬宣王”的身份出現的。
他在《三國志》的主要戲份集中在《明帝紀》。
《明帝紀》中記載了司馬懿這樣幾件大事:
大事件一:征孟達。
魏明帝太和元年十二月,新城守將孟達造反。明帝曹睿派當時身為驃騎將軍的司馬懿去平叛。
僅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司馬懿就斬殺孟達,帶著孟達的人頭回京復命。
《三國志》原文對這件事記敘的極其簡略,就兩句話:
新城太守孟達反,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 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斬達,傳其首。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請出裴松之,看看他對這件事是怎么補充的。
裴松之注引《魏略》記載:孟達這個人是從蜀漢跳槽到魏國的,曹丕當時剛當皇帝,急于培養自己的勢力,孟達又很會來事兒,所以很中曹丕的意,是曹丕的好基友。
曹睿即位后,理所應當的也想重用孟達。但孟達是一個跳槽專業戶,司馬懿很不看好他,所以他不建議曹睿重用孟達。
果不其然,器重自己的老領導不在了,跟自己要好的同事也都翹辮子了,孟達一個人感覺很寂寞,他開始算計:不然我還是重新回蜀漢吧!
與此同時,諸葛亮好巧不巧的開始勾引孟達,給他寫信說:“小達達,你回來吧!我們都想你啦!”
在孟達猶豫不定的時候,有人揭發他和諸葛亮有來往,司馬懿趁這個機會煽風點火想要做掉孟達,孟達走投無路,只能就范。
按照《魏略》中的記載,孟達是被逼反的。
但是《晉書》中對于孟達造反一事卻有不一樣的描述。
“日夜兼程征孟達”這段精彩的好戲,正是《晉書》中記載的版本,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找來看一下。
一直以來,司馬懿雖然是曹丕的好伙伴,深受曹丕信賴,是曹丕留下的輔政大臣,但卻一直受曹氏貴族的擠壓。
征孟達一事提升了司馬懿在魏國的聲望,穩固了他能臣的地位。
大事件二:對抗諸葛亮。
太和五年三月,孔明老哥又來大魏國拜訪了。
每一次諸葛亮來拜訪,都要踹壞魏國的大門。
曹睿也很頭疼啊,這個自己爺爺輩的老頭子總是這么熱情。
曹睿實在不知道該讓誰來接客了,當時有能力對抗諸葛亮的只有司馬懿。
于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相愛相殺的羅曼蒂克劇情正式上演。
三月,大司馬曹真薨。諸葛亮寇天水,詔大將軍司馬宣王拒之。
從此以后,諸葛亮樂此不疲千里迢迢趕來魏國給司馬懿送軍功,正是因為對抗諸葛丞相,司馬懿在魏國迅速積攢了超高的聲望和人氣。
到了青龍二年,也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第一次見面整整三年之后,已經瀕死的諸葛老爺爺,顫顫巍巍的坐著輪椅,最后一次敲開了魏國的大門。這也是他最后一次來找老朋友司馬懿,由此可見這兩人才是生死不離的真愛啊!
是月,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馬宣王率諸軍拒之。
臨行前,曹睿還苦口婆心的給司馬懿定了一條戰略方針:“那老家伙已經快不行了,你就跟他耗,耗死他!”
遵循這條戰略方針,司馬懿和諸葛亮在五丈原整整耗了八個月,終于把諸葛亮耗死了!
司馬宣王與亮相持,連圍積日,亮數挑戰,宣王堅壘不應。會亮卒,其軍退還。
據《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死后,司馬懿曾去參觀位于五丈原的漢軍軍寨,他看到諸葛亮齊整的軍營,讓他大為震撼。
司馬懿難得在《三國志》中說了一段臺詞,他贊美諸葛亮:
天下奇才也!
有了耗死諸葛丞相的大功,司馬懿榮升太尉,等同于當上大魏國的軍委主席!
當然了,這個軍委主席只是一個虛職,沒啥大用,司馬懿也不稀罕。
大事件三:征戰遼東。
景初二年,魏國又發生一件大事。
“景初”是曹睿的第三個年號,對于曹睿來說,換年號是一種病,得抓緊治。
這里又有一個知識點:關于曹睿的年號。
曹睿執政僅僅十三年,卻換了三個年號:太和、青龍、景初。平均四年多就換一個。
在之前的《漢獻帝:一個皇帝的掙扎與無奈》中,我曾經提到過關于年號的事情。
一個君主頻繁的換年號不是什么好事,君主思想不堅定,往往預示這個國家動亂的開始。
總換年號有人就不樂意了,這個人就是駐守在魏國遼東的公孫淵。
公孫家族一直以來就像一伙野蠻人,曹操在的時候,他們不敢放肆;曹丕在位的時候他們開始蹬鼻子上臉;現在連曹丕都死了,公孫淵直接在遼東稱王,公開和魏國叫板。
在青龍年間,公孫淵就已經開始搞事情了。可是遼東太遠,打一次太累,沒人愿意攬這個苦差事。然而公孫淵太囂張,不揍他還不解恨。
所以這個時候,已經賦閑在家的司馬太尉又被請回來,奉命出征遼東。
軍功來了推都推不掉,司馬懿正準備刪號卸游戲,卻總有人來找他當代練。
二年春正月,詔太尉司馬宣王帥眾討遼東。
......丙寅,司馬宣王圍公孫淵于襄平,大破之,傳淵首于京都,海東諸郡平。
對于司馬懿這種已經滿級的大號來說,打公孫淵這樣的小怪簡直浪費體力,輕輕松松就拿下了。
這樣的戰果似乎在曹睿的意料之中。
早在司馬懿出兵遼東之前,有人對曹睿說:“司馬懿帶著那么多兵,去那么遠的地方,會很費錢的!”
曹睿卻說:“沒事,我爺爺和我爸爸給我留了那么多錢,老子不差錢!讓司馬懿盡情揮霍去吧!”
等司馬懿到了遼東,由于天氣原因一時間不能攻克。
于是又有人勸曹睿:“司馬懿肯定打輸了,快讓他回來吧!”
曹睿滿不在乎的回答:“司馬懿我老鐵肯定輸不了!老鐵六六六!沒毛病!”
果然很快就傳來司馬懿勝利的消息。
可以看出來,司馬懿在遼東大勝,跟曹睿的全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曹睿就這樣毫無理由的寵愛著司馬懿,甚至不惜把后事托付給他!
這就有了大事件四:成為托孤重臣。
曹睿年紀輕輕就精盡人亡,臨死前,他命人快馬加急催司馬懿火速趕回首都。而此時司馬懿正在遼東前線回程的路上,他不知道宮廷里發生了什么,只能拼命往回趕。
彌留之際的曹睿緊緊拉著司馬懿的手,用最后一絲力氣對他說:“我就要死了,我把后事托付給你,希望你可以與曹爽一同輔佐大魏!”
最后,曹睿還滿懷深情的對司馬懿說:“能見到你,我就死而無憾了!”
司馬懿痛哭不止。
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還至河內,帝驛馬召到,引入臥內,執其手謂曰:“吾疾甚,以后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宣王頓首流涕。
以上所有,就是《三國志?明帝紀》中對司馬懿的主要描述,還有一些關于他的及其瑣碎的事情分布在《三國志》的各個角落,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在《三國志?魏書九》中,曹爽相關傳記里,較為詳細的記載了司馬懿人生中的重頭戲:高平陵之變。
這將是我們下次重點探討的的知識點。
建議小伙伴想要了解相對真實的司馬懿,還是要去看一看《晉書》。
因為受時代的限制,《三國志》中難免對司馬懿有過分的溢美之詞。《晉書》中的司馬懿,形象更飽滿,故事也更精彩。
當然,小伙伴們也可以繼續關注我的【致三國】專題,很快我就會狠狠扒一扒有關于司馬懿不為人知的黑歷史!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