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基本》,作者(真心爸媽 )自己下的基調——“這不是一本感性和愛意之書,而是理性與責任之書 ”。
書中深入思考家庭教育的本質,強調父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我認為,這是一份中國家庭育兒的索引式指南,內容翔實全面,年齡跨度大,家有未出生、初生、幼兒、幼小銜接、到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均適合讀。
而最大的優勢和特色在于,本書是一個家庭中的父母二人聯手之作,可以說結合了父母二人的不同視角,具有極強的可看價值,卻不僅是在育兒層面,可深及親密關系部分。
在這里,我看到了,站在養育正面的是“理性與責任 ”,但感觸最深的是站在背后的“愛 ”——是親子之愛,更以親密之愛為基礎。
一個目標:讓孩子自主
讓孩子自主,是真心爸媽的育兒方法,也是他們培養孩子的目標。所以在《育兒基本》書中談論的,“絕大部分是父母的擔當、責任、思考、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育兒細節上用心、盡力,以培養孩子成為自主、快樂的孩子,并期待他們長大后成為獨立、幸福的成人。”
這世間,幾乎所有的“相愛”都是為了相聚,而唯有親子之愛是最終指向分離。該放手的那一日,若孩子已習得生活技能,能自主發展,則是父母養育的最大成功,也是唯一的目的。
法國心理學家伊莎貝拉·費利奧沙告誡年輕的父母們:只有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獨立。所以在書中,我其實看到了理性和責任之下,作者為人父母滿腔的愛,但這是有界限的愛、理性的愛和自由的愛。
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中,其實通篇講的重點就是強調——“成為你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眼中正確的你 。”與真心爸媽的觀點非常一致。讓孩子獨立,其實就是讓孩子長成自己原本的樣子。因為,“一個孩子,其實是靠著自己從生活中、從父母師長身上、從廣博閱讀重獲得的認知,一步一步自己成長起來的。父母所能做的,只是提供良好的環境,不將你的思想和想行為,局限在狹隘的小天地,而不是一直拉著你的手,把你帶到父母希望你去到的地方。 ”
兩條主線:爸媽四守則+孩子四自主
圍繞“讓孩子自主”這個目標,《育兒基本》中有提出兩大主線。 但兩線并非平行,父母線的發展為必要條件,對孩子線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孩子線自主能力的形成,唯有在自主規則建立的前提下方可談及。
主線1,父母層面——爸媽四守則:不斷成長、充足陪伴、充分尊重、平等交流。
在此,真心爸媽將父母的不斷成長,排在了第一位。我無比認同,也感同身受,這是父母修煉的高度覺知,也是本書亮點所在。
真心爸媽在書中說:“其實,面對孩子,爸媽真的沒有什么道理有天然的、智慧上的優越感。未必每一個爸爸媽媽,在成為父母之前,都經過健康的心智成長歷程,已經成為成熟理性的成人。即便是,做父母,仍然是他們的第一次,做父母的能力 并非與生俱來,新手爸媽并非不經任何學習,就可以勝任父母的角色。 ”
而面對所謂的“horrible three”和“青春期”,也其實不存在“孩子的叛逆”,有的只是“父母成長太慢”。因為孩子在兩三歲時,開始有明確的自我意識,學會表述“我想做什么”;十二三歲時自我意識迅猛增強,更強烈地意識到“我是我自己”,我是獨立的人,我有我自己的想法,這是孩子成長特別迅速、迅速到讓父母感到不適應的兩個特殊階段。
真心爸媽很反對用“叛逆”這個詞來描述孩子的心理和行為。他們認為:“叛逆是基于家長威權的描述。其實不是孩子叛逆,是你成長太慢。叛逆這個詞,完全是從父母的角度,對孩子所做的含有否定以為的判斷,并非對孩子當時心理和行為的客觀描述。”
主線2,孩子層面——孩子四自主:自主生活、自主閱讀、自主學習、自主情感。
真心爸媽在書中提到,如果要給孩子的自主能力做個排序,他們一定會把自主生活的能力排在第一位。且在自主生活能力方面,他們看重兩個方面:“一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日常生活瑣事無需依賴爸爸媽媽照顧;二是了解并遵從基本的社會化規范,為他們未來順利地成為社會人做初步準備。”
而意外收獲是真心爸媽對孩子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方面,堪比專業,乃本書又一亮點。自主閱讀能力的奠定,直接影響了自主學習、自主情感能力的養成。因為“閱讀是人生大事,關乎個人成長和生命之美 。會讀書、熱愛讀書,是關乎一生的能力。 ”
書中有提及閱讀習慣的引導:“閱讀一種內化的習慣和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積累,需要沉浸式的影響,需要家庭內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獲得。父母培養孩子閱讀,最好的途徑,仍舊是讓孩子自主,最好從孩子三歲,甚至更早就開始,讓孩子與書保持親密接觸,讓閱讀成為孩子自然而然的習慣。 ”
書中也有提及適時的放手:“在閱讀這件事上,大人越放手越好。孩子會在日復一日的閱讀中,建立自己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邏輯,只要大人不干涉,不去硬給孩子做計劃、硬給孩子推薦“好書”,孩子會建立起一個屬于自己的、豐美的閱讀世界,大人索要做的,只是欣賞和“不限制買書預算”的支持。 ”
真心爸媽本身對閱讀一事的受益和深刻領悟,促就了這一切,也帶給我深深地影響。他們認為:“閱讀是為了學會思考、擁有獨立的靈魂、深邃的思想、豐富的精神世界,不是為了滿足于膚淺的思想,不是為了獲得心靈雞湯灌溉出來的平面化的精神世界,不是為了不經思考就可以脫口而出的那些特別有“哲理”的俗詞濫調。 ”
三、家庭關系定海神針:和諧的親密關系
此為本書最大亮點——夫妻之間彼此相愛相持,以父母的不同視角出發,并相互定心思考養育的真諦,最終在和諧的親密關系下,實現“讓孩子自主”的目標。
真心爸爸說:“做好爸爸是男人的成長。 好爸爸并非天生,絕對要經過艱苦的修煉,才能勝任,修煉自己的脾氣、個性、抗壓能力。但這又是一條成長、成就之路,經歷過這些,你的男性角色,才會完整。”
真心媽媽說:“如果有些爸爸特別不樂于參與照顧孩子,或許是還沒有完全融入、適應小家庭的生活,或許是不想面對家里的爭吵、亂糟糟的狀況等。這時候,媽媽不是一味地責備,而是要盡好主婦的所能,把家建設成歡樂的所在:整潔清爽的環境,出口可口的飯菜,更重要的改變自己的心態。”
他們眼中的婚姻關系是:“如果夫妻彼此可以扮演好伙伴的角色,那么婚前浪漫的、純粹的愛情,會增添更豐厚的內容,成長為更成熟的愛,它讓兩個人可以相互信任、彼此依靠、彼此交托,可以隨時并肩攜手,面對生活中的大小問題,也享受生活中的大小快樂。”
這不由地讓我想到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系:通往靈魂的橋梁》一書中提到的,尋找真摯永恒的親密關系,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真心爸媽,他們都在夫妻關系中,扮演好了自己當有的角色,而不要求對方怎么樣。事實上,關系是相互的,自我的改變,會促進整體關系的發展。而夫妻關系,又是家庭關系的定海神針,勢必會對實現“讓孩子自主”的育兒基本產生深遠的正向影響,即提供給孩子的是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
努力幸運的堡,一位持續學習的媽媽,長期閱讀,不定期寫文。真誠期待與文友們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