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的清晨在4點左右,因為這個時候天空已經泛白,我每每透過橘色的窗簾看到滲進房間的橘色光線總有一種日上三竿的錯覺,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打開手機一看4:30。睡意被烏龍嚇得煙消云散,只能刷微博聊以打發時間。
刷微博看到咪蒙居然上了熱搜,好奇的點進去一看,我天,居然全是批評指摘她的,不明所以的我跑去咪蒙本人的微博下尋求真相,看到的是她的一篇道歉聲明,說是在昨天的一篇文章中對自己喜愛的5位明星用了不恰當的詞語,引來了各種爭議,她誠懇致歉。我認識的咪蒙是那種說話向來張牙舞爪沒有任何偽裝,一言不合就飆車,動不動就向你扔一堆“老娘(老子)就是這幅德行,你不爽來打我”的人啊,沒想到她居然會道歉,抱著強烈的好奇心我跑去微信公眾號看了她的那篇《現在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看完后并不覺得文章構造和作者觀點有問題,想來惹怒大家的是題目中的“丑逼”兩字,咪蒙不是第一次在公眾號中提到“睡”誰了,但是長久以來不但沒有引來廣大網友的批評,反而受到追捧,看看她的文章幾乎每篇都有10萬+。我第一次知道咪蒙是官微36氪寫的一篇文章,分析為何咪蒙這個公眾號在短期內受到熱捧,就算是一篇廣告文也深受讀者喜愛,抱著好奇和學習的心態,我關注了咪蒙公眾號,看了她的歷史文章,她的文章可分為三類:影評、熱點、廣告文,我個人覺得能讓她受追捧的并不是文章分類,也不是她有多勤快,而是她每次的標題和觀點都很符合大眾的口味。就拿她寫的《喜歡一個人就睡了他》來說吧,標題粗淺易懂,再看文章風格,也和標題一樣大同小異,基本就是接地氣,是現在大部分人的白話文,讀來就像聊天,散發的是濃濃的市井氣。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習慣這樣平易近人的語言詞匯,就像衛龍的廣告文案一樣“學習工作壓力大,來包辣條冷靜下”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壓力,如果你在閑暇之時看到的公眾號文章都像浙大校慶文一樣是陽春白雪的高大上想必沒有多少人愿意細細琢磨,而咪蒙的公眾號正好迎合了大多數讀者的心態,聊以減壓,一字一句不用仔細琢磨,話粗理不粗,一時受到青睞。
我寫這篇文章并不是想幫咪蒙洗白,也不是像大多數網友一樣,人云亦云,墻倒眾人推,去做落井下石之事。我只是簡單的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我是喜歡咪蒙的,就像我當時喜歡郭敬明一樣,他們兩個人都有很大的爭議,盡管如此,我還是喜歡他們。我看了郭敬明的大多數作品,也看了咪蒙的大多數公微,他們兩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像咪蒙說得沒有誰的成功是不努力就得來的,她有一個小黑板上面列滿了寫作大綱,她有個小筆記本看到好的句子就會摘錄下來,盡管她黃,但是她黃的有節操,看到黃色短信里“請對我做春天對櫻桃樹做的事”這樣含蓄而優美的句子她也會摘錄下來。雖然有時候我也不太喜歡她張口閉口就來的各種“逼”各種“婊”但是我還是很欽佩她的勇氣,她就是敢這樣口無遮攔的說自己想說的話,所以她比較成功,而我這種膽小之人因為不敢所以無法引起眾人注意。看到很多人說咪蒙的文章有毒,初讀甚爽但是讀的多了會讓人變得充滿戾氣,也有人說她寫的東西太low云云……我很奇怪,當初說喜歡她的是那些人,后來說她low的也是那些人,那她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取悅你?
在古代有文人墨客也有文人騷客,所以文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寫點低俗的東西,但并不代表這個人就低俗,況且在有些時候低俗和高雅很難有明確的定義。就拿《金瓶梅》來說,在低俗的人眼里看到的只有貪嗔淫欲,而在高雅人眼里則看到的是時代環境因果報應,我看莫言的書,他老人家寫起粗俗更不在話下,什么身體器官中的“屌”啊“肛門”啊“奶子”啊,順手就來,還動不動就變身老司機,讓書中的人物上演“啪啪啪”的戲碼,什么玉米地、高粱地,什么炕頭灶臺哪里順手哪里就是小說人物的戰場,可是人家照樣拿諾貝爾文學獎,也鮮有人說他低俗。說到底,莫言的粗俗話語是通過虛擬人物說出來的,但是咪蒙卻是自己說出來的,而且他們兩一個很少寫現實中的人和事就算寫也是尤抱琵琶半遮面,另一個則是赤裸相見,前者便是魔幻現實主義,后者就成了低俗下流之輩。
咪蒙事件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早上我發朋友圈說,其實有很多話想說,但是嚇得我都不敢說話,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成了別人批判的對象。說到底我們還是很在意別人的說法,看法,沒有誰真正強大到完全不在意他人。而我們所有人活著也是在互相取悅,我讓你開心了,你就給我甜頭,你讓我開心了我就給你笑臉,就像經濟學中的物物互換,雖然這些交換不全是等價的,但是我們都是在盡最大的努力讓別人滿意,政府得讓自己的子民滿意,子女想讓父母滿意,作者想讓讀者滿意,就像我現在寫這篇文章也是為了取悅大眾,你們高興了就會賞我點錢,你們不開心了就會留言罵我,但是無論結果怎樣都是我在寫文之前所無法預知的。老爸每次看完我寫的東西都會評價說“如果多讀一些國學會更好”為了取悅像老爸這樣的讀者,我便去看各種古籍,也有人說“魯迅提倡白話文就是不想之乎者也那么麻煩,你也應該簡單粗暴一點”于是我就去看了咪蒙的文章,為了取悅不同讀者,我去看不同作者的書,學習他們不同的風格,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每個人都有他們的閃光點,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誰也不要站在道德高地指責他人,誰也不比誰高尚,就像我一個朋友說得“我們都是出來賣的,有人賣時間,有人賣手藝,有人賣創意,有人賣智商,也有人賣身體……所以誰也不要看不起誰”
對于咪蒙很直白的說五位很受歡迎的名人“丑逼”一事,雖然我也覺得這不該是一個文人雅士該有的姿態,但是我更無法接受那些隔著屏幕用同樣語言對咪蒙進行辱罵的“鍵盤手和鍵盤嘴”你們說咪蒙說“丑逼”就是low可是你也同樣在說啊,好多人隔著屏幕能言善辯感覺分分鐘可以在奇葩說中大放異彩可是在現實中卻如同一些網紅一樣是上不了臺面的見光死。一直以來我很少去批評指摘誰,因為我一直覺得我都沒法站的像他一樣高又有什么資格去評價他。
就像我文章的標題,我們活著都是在互相取悅,唯有這樣才能和平相處,否則你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就像咪蒙事件、趙薇事件、吳亦凡事件……而那些在網絡上對他人不依不饒的人在生活中也不得不去取悅他人,當然這種取悅有心甘情愿的部分,也有被迫的部分,但是,我們更多時候都希望這種取悅是能動意識趨勢而非被動,能動的話取悅之人和被取悅之人內心都是愉悅的,而被動的總有一方是不愉悅的。
最后,我想說的是,既然我們活著都是在彼此取悅,為何不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少一些殘忍和刻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