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災后重建工作不見喘息,終日忙碌不得閑。唯一的活口,是在9月底,赴武漢參加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由于公共衛生事件,2022與2023兩年合辦,因此,2022年投稿的我也得以在事件后首次感受武漢的熱情。
本屆大會主題為“人民城市,規劃賦能”,以人民為題,可謂直指城市規劃工作的根源與初衷。我也恰好借本次出行,以city walk和city ride的方式,親身體驗了武漢這座城市的人氣。
曾在電視里看到武漢的江漢路在公共衛生事件后的人流量,空空蕩蕩的街道顯得格外寬敞冷清。如今置身其中,卻感到擁擠異常。滾滾人潮,如同熱浪般涌來,從神態裝束來看,游人、居民各占一半。
如此火爆的人潮,在平時的北京并不常見,夜晚更是如此?;蛟S唯有國慶前后的天安門,擁有同等量級的人流量。
江漢路在形態上,與上海的南京路相似,都是依托于上世紀西方留下的歷史建筑進行改造更新,并與現代消費主義潮流相結合。此類商業步行街的通病,在于同質化資本運作模式造成的千篇一律。同時,由于資本的商業運作,附近租金物價被動上抬,最終令本地居民陷入生活成本提高、甚至逐漸被迫搬離的窘境。在規劃學術界稱之為城市的“士紳化”。
然而,與北京不同,江漢路的商業主街雖然存在士紳化的苗頭,但其兩側更加龐大的范圍內,有數條保留了本地生活氣息的小吃街,人們將桌椅搭在路旁,就地用餐,雖不免產生些許垃圾,但也仍然充滿人間煙火氣。此類餐館大多為個體經營,也因此并未明顯受到資本炒作,并未在無止境的逐利內卷下化身無法控制的野獸,最終將自身吞噬。
個體經營的事業,是極有彈性的就業蓄水池,在如今就業壓力不斷加劇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重要。
與江漢路不同,保成路則是更具武漢本地特色的夜市,不賣小吃,主營服飾,令人恍惚有種回到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的錯覺。當然,保成路的形式并非大型批發市場,而是個體經營的攤位長龍。管理者犧牲了部分道路交通的通達性,卻塑造出這樣一條極具人氣的服飾攤位一條街,這在京城是難以想象的。徜徉其中,看著迎面走來的各色人物,臉上都帶著一絲期待與滿意之色,不覺恍然。
與資本驅動的消費主義所創造的同質化、臉譜化的虛假需求與規制化供給相比,更具彈性的個體經營或許才是滿足全民多樣化活動需求的根本所在。
在一些地區,全民多樣化活動需求不得不讓位于更高一級的要求,從而加速了士紳化,削弱了城市中真正大多數人的活力。
武漢的發展階段或許稍稍晚于北京,但其后發勁頭十足。雖然也面臨自行車道缺乏、停車治理不足等問題,但若解決問題的代價是削弱人民活力,則大可不必。以我的觀察,武漢對于空間品質的改造,已上正軌,且呈現融合之勢。
漫步長江邊,遠處大橋及兩岸建筑光影變換,閃爍不停。這套全市聯動的燈光系統是很多濱河城市所共用的,如上海、重慶等。突然,燈光一閃,圖案變為“人民城市,規劃賦能”,大會主辦方竟有如此手筆,令人驚嘆,也希望這份魄力在日后的規劃工作中不斷延續。
在即將離開武漢的清晨,早起打車來到老居住區,七拐八拐外加問路后,終于吃到了心儀已久的傳統堿水熱干面、面窩和蛋酒三件套。一間不大的鐵棚子,一家辛勤工作的手藝人,一排饑腸轆轆的食客。
我大口地咀嚼著,任憑堿面的香氣彌漫口腔,結束了這趟武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