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正式向過去的自己告別!

今年提前一點來寫“成長日記”哈哈哈,今年寫的很多,讀到看不下去的地方也請原地放棄。謝謝能看完全部的朋友和親人,謝謝你們選擇我成為你們的朋友,也成為我的親人。


26歲考上研究生,確實是很驚喜!之前也從未覺得學習能給我帶來什么。確實在進入 學校之后,感覺每個周末上課都是最期待的事情。見到積極向上的同學,給平凡普通的生活增添了樂趣。感受最深的是有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內驅力,讓我主動的向上生長。就像我四哥哥說的,學習確實是逼不出來的,要是自身沒有一種內驅力,沒有定力不能自覺學習,而是把學習成績的好壞歸因于父母的嚴加看管,威逼利誘,即使是學習成績優異,也一定不能全身心都得到發展。

今年一個很大的收獲是因為研究生一年級上學期,老師們要求我們看書。看大量的書,起初是不知道要看些什么,所以在書店徘徊中選了幾本漫畫。后來開始看一點設計雜志,看一點設計周刊,里面會透露出很多我不知道的細節上的一些關鍵詞,進而我看了很多關于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地理人文、社會生活相關的書籍。我之前只喜歡說“恩格爾系數”,常跟我媽媽念叨家里恩格爾系數高,在我那知識極度匱乏的大腦里也只有這些可以“秀”的知識。后來漸漸了解到了更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斯托克代爾悖論等。今年影響我比較大的是斯托克代爾悖論,其實很簡單一個道理:不要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抱有過高的期待,期待越大,失望就會越大。降低對他人的期待,求人不如求己。

近期2022年考研的成績也公布了。去年考完后,有一個內蒙古的小朋友聯系上我,想要跟我考一個學校,一個專業。今年是他第三次考了,要說應該是得心應手,而這次英語成績比去年還低了2分,低于去年單科英語國家線4分。要說今年的英語二是不難的,至少沒有去年難。其他的成績不管是總分還是專業課還是政治,考的都很好,也高出了去年的國家線22分。可惜在經過幾天的詢問之后,還是沒有調劑的可能,因為國家線是底線。有一瞬間我在想,這要是我,我是否會跟他一樣,在迷茫中繼續徘徊。心情焦慮和惆悵。我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勸他。似乎在這樣的事情面前,我喪失了語言能力。

我們經常在朋友失落、悲傷的時候勸他們“別哭了”“別難過了”,但如果你真的想讓你關心的人平復情緒,那么你最好不要去勸他,不妨讓他盡情的悲傷,因為悲傷的盡頭是接納。悲傷讓我們有機會接觸被自己壓制許久的消極情緒,讓我們找到一個和真實自己連接的機會,從而調整心態準備迎接新的生活。

人生曼妙,在他人的肯定之外,更應有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2021年9月份中秋節那一天,我跟夏誠在東門江邊吃坨子鍋。駝子鍋是在老北京涮鍋的基礎上改良的新式炊具,坨子鍋頂上可以烤肉,四周涮肉,蘸著老北京麻醬、干味碟和超香的韭菜花,我從未吃過,感覺新奇的不得了。夏誠只覺得我大驚小怪,因為這是他小時候就吃過的東西,沒覺得新奇,只是在過去覺得貴,很少能吃一次。我們吃了牛肉、豬肉、還有一種特殊的食材,確實之前沒吃過,忘了叫啥名字,要是感興趣,就自己去試試吧!跟夏誠講到了很多年前小時候發生的事情,回憶了一下小時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我問他如果重新來一次,你愿意自己的孩子再經歷這樣的生活嗎?不愿意。

歌德說:“一個人知曉如何度過一生,是從相信自己的那一刻開始的。”一個人,要做真實的自己,要無畏表達自我,并非輕而易舉,有時甚至是困難重重。

聊到小朋友的話題,我跟他講了很多關于目前一個現狀。要上學,要工作。后面要是有機會還是要繼續上進。可能沒有人會相信,我們倆是努力讓孩子來到我們身邊的,不是因為我們只想簡單要一個小孩。不抽煙不喝酒,早睡早起鍛煉身體,調整身體酸堿性(現在看其實很沒有必要),夏誠到結婚那天都是喝的飲料。也是在之前的日子里,家里人“緊箍咒”念的比較頻繁吧。我們都想要一個健康的寶寶。中秋節那天我發了一個朋友圈:覺得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里最純粹的一個,不用祭奠先祖,不用慶祝豐收,只需要團圓就好。希望明年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朋友圈的留言出現了兩個極端的派別。一個說:再玩一年,兩個人和三個人的生活還是很不一樣的。另一個說:有計劃要小寶貝了嗎?真的會增添很多的幸福感喲~。原則上我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應當是保持中立態度,但是在我們決定和選擇要成為父母的時候,我的態度就轉變了,不知道你們喜歡看到哪一種回復,我是喜歡第二種的,人活著就應該要對生活充滿期待和正能量。


人和花一樣,你要給予自己極大的空間,才能自由生長。心理學里面有一個詞語叫“花盆效應”,說的是如果人在“花盆”中待久了,就會不思進取,安于現狀。如果不去改變,我們或許將永遠生活在命運安排好的“花盆”里。請把“我要是......”這樣的假設從生命中去除,這樣的假設只會讓自己對現狀越來越不滿和憤怒,我們必須要擺脫這個好看不好用的“花盆”。

這個點確實是在我老爸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其實是循循善誘型的,他喜歡引導你去做事情,但是很多細節他希望你自己去體會。就是喜歡說話只說一半,后來我發現我也有點這樣的情況。但是在大是大非上他就希望我要果斷,可我矯揉造作慣了,要是真狠起來,我自己也見過。事后其實很是舒服的,討厭就是討厭,煩就煩,反正不遷就任何人。我不能糾結是要遷就別人還是要別人來遷就我,安于現狀,只能是任人宰割。但是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也知道不感興趣不必強融的道理,不適合自己生長的花盆,不需要。

說到27歲,我需要跟過去26年風雨同舟的我正式告別。別人會說:你哪里來的那么多話,還要跟過去道別。其實我的理想是成為作家,但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好像希望不大。我記得周國平老師說過:“好的作家都是一些交際和談話的節儉者” 就沖著周老師的這個指向“談話節儉者”的定義,我也成不了作家,我從學說話開始就是一個話癆。我就是喜歡表達就是喜歡說話。

1995年,我在宜昌出生,那時候家里條件很清苦,住在小溪塔的我姥爺家里,后來我爸媽起了一棟房子,爺爺奶奶就跟著我們一起住。從牙牙學語時起,我就記得住在我們對面的張奶奶夸我小嘴巴巴,特別能說。她的孫女陳明月跟我年級相仿卻是性格完全不一樣的人,文靜、內向、嬌滴滴的。而我就是每天都是活力四射,每天都上躥下跳。見誰就開心的笑并說:“你好呀!”但是誰也沒有覺得煩,反而認為我說的話跟個“小大人”一樣,所以惜字如金的機會是沒有辦法養成。至于其他方面也沒有啥節儉的,按照我姥爺的話來說,“出廠設置”里可能就設定了我出生就是來費錢的。比如在我們那個年代,沒有尿不濕,我媽洗我的尿片子的頻率都比別人要高。雖說那時候水電便宜,但是每天洗我尿濕的沒完沒了的尿片子對我媽也是極大的考驗。我媽媽奶水不夠,我不喝牛奶,所以我爸買了各種品牌的奶粉我也不吃,費錢不說,我還餓。

我生下來雖然只有6斤重,滿月的時候也有10斤的樣子。能吃飯后,按照我奶奶的話說,我特別能吃。就是喂我多少我就能吃多少,經常因為太小喂太多,經常鬧肚子,上吐下瀉往縣醫院跑,還好離的近吶。我奶奶說我兩三歲的時候一大湯碗番茄雞蛋泡飯我能全部吃完,一顆米都不剩下。我想我現在一搞喜歡吐,可能是那時候吃的太多了胃無法承受所以才會吐,久而久之,成了習慣了。即便如此,在小時候物質生活不豐富的年代,還是生怕餓著我,祖輩們都是經歷過戰火和饑荒的人,更能深知糧食的珍貴,絕不能浪費一粒米。那個年代養我這種飯量“無底洞”,父母也是“亞歷山大”。

長大后,我的牙齒也是讓我特別惱火的事情,智齒全部都是帶彎勾的獠牙,開始有智齒開始,一年四季,每個月基本上在看牙齒上的花費直接是個天文數字。正因如此,我還有了自己深信不疑的牙醫,年級相仿,人是非常溫柔的。但是拿起工具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完全一副“禽獸”樣子(此處微微夸張,因為內心依舊恐懼看牙醫)他給我拔掉的第一顆智齒上了大錘子,我心里從此便留下了陰影。后來又得了顳下頜關節紊亂,一根三面都有針的錐子扎進耳朵前軟骨處治療,沖出來有血有臟東西還有我那顆脆弱的小心臟。按照老話講,我生出來就好像是為了討債。我這個“談話奢侈者”雖然長了不少“伶牙”但是小時候的我卻不敢表達我內心真實的想法。

20世紀初,九州麥當勞洋快餐開業了,那時候我還住在小溪塔。我媽媽那時候在小溪塔客運站上班,每次都能坐免費的公交車去宜昌市。那個年代,誰要是能帶著孩子吃一頓洋快餐,那就是對孩子深愛的體現。沒有人會告訴你它們高脂肪高熱量,家長們省吃儉用帶著歡蹦亂跳的孩子,用滿滿的愛和脂肪來豐盈我們的童年。

回頭想想,我可沒少為快餐屆的“軟實力”增磚添瓦,因為我媽媽一周總有那么一天需要去宜昌市,我經常可以順路提出這種請求,但是我只吃兒童套餐里面的麥樂雞塊和薯條,我吃不慣漢堡也喝不慣可樂,更不喜歡那個酸不拉幾的番茄醬還有專門沾麥樂雞塊的一個蘸料。那個甜辣醬也是20多歲在國外吃了一次,覺得還可以。至少當年的麥當勞的兒童套餐玩具我家里累計了一箱子,搬家后就不見了。很經典的肯德基的游戲機,科比的投籃機,這些是一件不落。

后來因為多食少運動,長得有點小胖,大家都認為是我媽媽給我吃了太多的洋快餐。經常跟我媽說:這孩子長太胖了,是不是天天吃麥當勞的。少給她喝可樂吃些雞翅,以后長不高的,都是激素養大的雞。其實只有我心里知道是我吃太多東西,而且不運動造成的。而不是因為洋快餐,那么貴,經常吃是吃不起的。

后來父母也擔心我長胖,所以在搬到宜昌上小學之后就開始了運動生涯。我媽堅持認為,吃可以,但是要運動消耗掉。其實我的四肢是很不協調的,有時候都會順拐。一次機緣巧合,學校組織參加運動會,我竟然一個壘球扔出去把學校的陶土花盆給砸破了。(學校沒有找我爸媽賠償)一眼就被體校的網球教練譚老師相中,要我跟著她去學打網球。

那時候運動量增大,開始吃的更多了。但是我堅信:每一個胖子都是一只績優股。吃的多,長得也就快,我在我們網球隊里算是長得比較好的,我父母當時并不覺得我胖,反而覺得還不夠壯。一直在往上長,體質并不好。要知道那時候家里搬到宜昌來了之后,家里條件改善很多。會比小時候在小溪塔那會兒吃的好很多,是因為父母覺得物質上不能滿足,那就在食物上一定不能虧了孩子。那時候宜昌市還沒有幾個咖啡廳,我媽帶我吃過五千年、吃過老街咖啡、吃過豪客家族等等有一些記不住了。牛排我很小就已經能自己一個人全部吃完了。我很少感冒生病,也是因為父母把身體底子打的很好。一直到高三畢業的那一年,我才下定決心要減肥。隨后依靠鍛煉和控制飲食,高三畢業的那個暑假我瘦了20多斤。之所以能瘦那么多,第一是因為基數比較大,代謝很快;第二是因為營養不均衡,掉的都是水分。事實證明,這個方法不可取,在這里我不提倡各位在減肥路上走冒險路線。


難以承受的惡意

見不得別人好是一種人性之惡。嫉妒源于比較帶來的痛苦,自己有的從來不珍惜,“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我第一感受到這樣的惡意是在網球隊里面。

那時候進了網球隊,因為上身重下身輕,身體比例不夠協調。跑的沒有人家快,打球也不能用盡全身所有的力氣,就顯得自己十分的笨拙。每天結束的素質訓練,跑步也總是跑在最后。父母親的一再激勵下,我還是堅持訓練。我長的是隊里比較高比較壯的,但是技術確實不佳。后來加入了更多的隊員,他們有的比我小,有的比我大。小的跟著大的攪合,為了加入大點的小群體。小的也開始附和她們。他們就開始挖苦我,說我是胖子,甚至還編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歌來挖苦諷刺我。每次去打球,他們都會唱這個歌來讓我特別難過,都氣的哭的不行。所以越來越不想去打球。

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孩子,他們身上的潛能超出成人的想象,這里面也包括人性中“惡”的一面。被嘲諷挖苦的日子一直伴隨我打球的那5年。(5年我竟然沒有想過反抗?!確實沒有,特別膽小怕事兒,一說都是哪兒哪兒扛把子)

那時候我爺爺跟著我去打球,在體育館里面撿空飲料瓶,那時候確實很掙錢,一個瓶子可以賣幾角錢,他一天可以撿好大一蛇皮口袋的空飲料瓶子,可以賣好幾十塊錢。甚至有時候也有我打球的同學給我爺爺瓶子。我爺爺沒有退休金,所以只好是靠撿廢品來補貼自己用。那時候是真的覺得丟人了,感覺在隊里抬不起頭。就很抵觸去打球。他們都說我是“撿垃圾人的小孩”這句話真的很刺痛我的心。但是我父母認為一旦開始怎么能停下?做事情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這些言語上的諷刺挖苦,就放棄打球不能就此退縮。所以為了寬我的心,我媽甚至說過:那些挖苦你,說你是小胖子的人,說你是撿垃圾的小孩的人,他們都是沒有父母的人!有媽媽教育的孩子是不會說出那么沒有素質的話的。所以我后來也不哭了,也用一種“慈悲”之心去看待那些“沒有媽媽”的孩子們。(雖然現在回憶確實言語有些犀利,但是確實是父母最好的愛。)再針對于我爺爺撿垃圾這個事情,我跟我爺爺說了一次,我爺爺就笑笑說我不撿了,后來他就背著我撿,然后迅速拿去賣掉。然后再回來接我。那個時間管理的是非常的合理。(其實他真的很辛苦,為了省出點零花錢給我買零食和飲料)

后來,在父母的堅持,和我爺爺每天一邊給我買小零食我一邊把我騙到網球場去訓練,小時候我也取得過很多傲人的成績。也有幸成為了國家二級網球運動員。在網球隊里面也是令人羨慕的對象之一。今年過年,大姑爹家隔壁的老大爺都還記得我是小時候在宜昌市打網球拿了第一名的人。打網球塑造了我看似堅強實則嬌滴滴的內心,疼痛受傷在所難免,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鍛煉了我的意志力,健全了我的身心,也培養了我的忍耐力。

在寄宿學校遭遇霸凌

小學畢業后,在宜昌市第五中學讀了半學期,父母實在是疲于兼顧工作和我的學業。只好把我送進了私立學校住宿讀書。

學校對外揚言是半封閉、半軍事化的管理。每天早上7點,伴著起床的號角,我們將開始洗漱整理,到操場集合跑操。這是我最討厭的環節,因為我喜歡流汗,跑完步沒有辦法擦身上的汗,導致冬天坐在教室里冷的要命。因此也落下了風一吹一凍就會感冒起嘴巴皰的毛病。早上7點半就去食堂吃飯,7點45進教室早讀。

我們是學校招收的第三批學生,這一批孩子家境相對優渥,我算是最普通的無名小卒之一。進入私立學校之后,我第一次感受到隱形的貧富差距、阿諛奉承、權力比拼和叢林法則。古人說“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家長們應該也希望孩子生活在純潔的環境中。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富長良心卻避免不了“富生嫉妒”。那時候我一個同學的棉襖可以高達3000元,很不可思議了。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不太愿意回想這段生活。甚至在我曾經不成熟的觀念里面,我一直認為有這種遭遇是因為我不夠好。如果你看到了這里,如果你和我有相同的經歷,或者你正在經歷,那么首先允許我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因為你一定不是一個差勁的人,你身上一定有獨一無二的特點。而那些欺負你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嫉妒你的與眾不同。經年累月,這些嫉妒變成了恨,他們因為模仿你的生活方式未遂而惱羞成怒。

有人說你一個胖子有啥可以嫉妒的?你千萬不要小看某些生理缺陷或體態異于常人的人,我一直堅信,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我這不是凡爾賽式的自夸,但是的確我們這些人大多擁有善良的心。

半軍事化管理的寄宿生活,讓我這樣的乖孩子得心應手,也招來了“異己”的排斥。

我爸爸方便我聯系家人當時給我把我心愛的北京貝爾的手機帶過去了,我偶爾會躲在被窩里,用它玩一玩貪吃蛇。學校是禁止帶的,剛離開父母的保護,我爸不放心我,還是讓我帶著,以備不時之需。一次下午放學回宿舍的時候,我不小心把手機遺落在了教室里面,等我吃完晚餐去上晚自習的時候手機已經不見了。我就在班上找手機,跟老師也說了,還被老師約談。班主任的態度令我寒心,對于我的遭遇是知情的,她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她說她已經教育了那兩個偷我手機的人(其中一個家里條件優越),而我的手機已經被他們砸碎丟進廁所沖走了,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我不敢把這個事情告訴我爸爸,因為我知道肯定會指責我的不小心。直到月底放月假回家,事情是真的兜不住了,我就承認了手機被偷的事情。

這件事情終于水落石出是初三下學期,我跟那個偷我手機的人坐到了一起。他一直不敢正眼跟我對視,眼睛也一直閃躲。實在是忍不住的那一天,他跟我講了他跟另一個同學偷我手機,并且把它摔碎的全過程。理由就是:我們沒有手機,憑什么你就可以有。就是這么簡單的理由,我內心愧疚了三年。我滿臉笑意的背后竟然也有了惡的想法。他一直把這件事情藏在心里不敢說,后來也確實待我不錯,經常請我喝飲料吃小零食。但是他從未真正向我道歉,之前的同伙也轉學走了。他可能以為我知道了真相也不會計較,畢竟在他們眼中我一直是一個善良的人。

絕地反擊,為自己發聲

寄宿生活,除了讓我見識了離開生活中殘酷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永遠不要拿別人的忍讓當做放縱的資本,而任何得寸進尺的行為都需要適度有節的反擊。

此前,因為性格比較軟弱,極度敏感,比較怕事,正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入校的這三年,我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事多半是忍下來了。有的時候,明知道自己被欺負了,明明看見他們拉幫結派、搞小團體、搞排擠,我也盡量裝作不知道。

女生之間總有很多大大小小,雞毛蒜皮,不值得一提的小矛盾。你的沐浴露比我香,你這周又買新衣服啦,你媽媽給你買的項鏈真好看,你媽媽給你帶的零食真好吃等等。你下一秒就發現你的沐浴露不見了,新衣服丟了,項鏈不翼而飛,下一秒出現在另一個人的脖子上。你的零食全部消失,在走廊的垃圾桶里看見了包裝紙。

因為我是轉學過去的,成績還不算差,會寫毛筆字(私立學校當年很重視毛筆字),會畫黑板報,又有體育成績加持。很多人覺得我很裝,覺得我不好相處,還經常聯合他們的同鄉給我“警告”。扔我的東西,喝我的牛奶飲料。還經常在外散布謠言,說我和我朋友一些莫名其妙的“故事”,然后還覺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為人間又懲罰了一個惡魔一樣。

這一次,當我發現我的東西再一次不見了之后,我大概明白今后等待我的又是什么,我再也不要忍受這樣無休止的欺負了。我不明白小孩子的人性中會有那么多惡。現在看來無非是因為你的物質優越在某些人眼中成了一種鋒芒畢露,而這種鋒芒在心智不成熟的孩童面前,就是一種引起嫉妒的特質。

那一天,身體里仿佛有一個聲音在向我吶喊:我不發脾氣,不代表我不生氣;我不大聲計較,也不代表我好欺負。如果一忍再忍,也只會變本加厲,我將用行動還擊,我絕不軟弱,“笑臉給的多了,慣出來都是毛病”。

我先是將那個偷我手機的那個人的課本全部丟到了教室旁邊的排水溝里,其實也就是順手一推,萬一是誰不小心撞了他的桌子也會發生這樣的狀況,這件事是我趁著體育課返回教室干的,因為他實在是酷愛打籃球,而我酷愛在教室里吹空調喝飲料。回來的時候我戲說你的書好像全部掉進樓下水溝里了。他又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翻進去撿課本,翻進去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繞過一堆鐵柵欄。算是便宜了這小子。此后,他的桌上再也沒有任何課本書籍。他也從沒懷疑過這個事情,是我干的。關于女生寢室那些事兒,無非最后以我的咆哮收場。(事情太多,細節不愿回憶了)

現在看來,當初的行為是非常不理智,但是對于心智不成熟的我而言,無法再忍受不定期重復的折磨和欺負。在身體和情緒膨脹的青春期,軟弱的少年都有看不見的堅韌,再乖巧懂事的少女也會有藏在內心的勇毅。

余華說:“當我們兇狠的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忽然變得溫文爾雅了”。用網絡上的話來表達當時的感受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人若犯我還他一針;人再犯我斬草除根”。

雖然我沒有做到斬草除根,但是我至少“還他一針”。

有人一定很好奇,為什么這樣的事事情我沒有和家長說。如果放到現在,我一定會先溝通,可當時缺乏元認知的我,只希望用一己之力扭轉我在學校的局面。在一個是學校的感恩教育做的非常好。經常要求我們感恩父母所做的一切,不要給父母添麻煩。很多事情,我也從不跟我爸媽講,因為就算是講了,他們也不會覺得這是個什么大事,就是你很矯情。而那時候起我的內心真的變得超敏感。而現在看來卻也是成長中的蛻變。

環境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如今, 我不再縱容一些人的無禮行為,曾經那個沉默的我也變得伶牙俐齒。

如果你問我寄宿學校最讓我受益的地方是什么,我想就是它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一個就算被嫉妒、被陷害也有能力反擊和保護自己的人。當你強大了,身邊那些曾對你橫眉冷對的人自然會變得和顏悅色。沒有人會探究你長大的過程,只有你知道你在慢慢改變。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會遇到數不清的環境制約、關系制約,而懵懂的你只需要記得,任何一種善良都會在困頓、挫折中磨礪出鋒芒,展露這種有鋒芒的善良,你也會離“內心柔軟而有原則,身披盔甲而有溫度”更近一步。


我必須承認我是一個特別敏感的人。

都說高敏感人群在社會中是很難立足,我倒是覺得,作為一個高敏感的人,這何嘗不是我們比別人多掌握一項技能呢?

舉個例子,因為被排擠和霸凌過,我很容易在人云亦云的環境里分辨人物的特征,條件反射的自我保護,所以遇到“攻擊性”強的人就會本能地開啟自我保護模式;長大后,在人際交往中,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在學校里受過欺負的孩子,看起來都比較聽話,他們不是傻,也不是不會反擊,我一直堅信他們有一種植根于內心的修養。因為他們早早就體會到了“在夾縫中生存”的感受,所以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一定比同齡人要強,敏感度也比其他孩子要高。

我一直認為,成長中任何特點都可以是自身潛能的折射,我們要接納和認識最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拒絕、排斥和逃避。我們會發現,陪到我們最后的只有自己。要勇敢的接受平凡的自己。


“識不足則多慮,智不足則多疑,度不足則多怨。”當一個人見識不足時,就會過度擔心很多事情,沒有安全感;當一個人認識不足時,就會對很多沒見過的東西半信半疑;當一個人格局不夠時,就會整天抱怨和哀嘆;當一個人內耗嚴重時,他需要學會自我認可,學會走出行動前的臨界狀態。

最近在看羅翔老師寫的書。書里有一段他對案情分析后的總結:一個知識越匱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一種莫名奇怪的自豪感。因為知識匱乏,所以你相信的東西會越絕對。因為你根本沒有聽過于此相對立的觀點,夜郎自大,是無知者,是好辯者的天性。

今年過年,因為一些沒有必要的謠言和語言上的人身攻擊,使得我的父母非常難過和傷心。我的父母是我的底線,因為一些毫無根據的言論或者言及我的父母的廢話都是我一直以來心里覺得最不舒服的事情。我覺得我幫不到他們。而且這些話都出自最親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何感觸,至少在我這里我只有一報還一報。說到這里我就很俗氣了,你亂講話,我只好也用我的方式方法跟你對抗。自從懷孕之后,也更能深知父母不易,再也不想跟他們抗爭什么了,更多的是體諒。

一句:夜郎自大。送給那些長舌過我父母的人。背后說我的,我不在意,因為你們根本不值得我費心去煩惱。(你們把我說成妖魔鬼怪我都不在意,只能說你們不了解我)照顧好我的小家,關愛我的父母。是我要做的事情。

在此感謝父母給予我的一切!我很感謝這27年的養育,謝謝你們給予我小家無私的幫助。熬過了這個日子,我也會保護好你們。

人性的丑陋就在于,明明自己揣著私心,確苛求別人無私大度。人總是認不清自身的問題,還長著一張愛說教的嘴。


每一年,我都覺得是最好的年紀了。但當我又長一歲,我才知道原來我可以更好。年齡只不過是一個數字,不是阻礙。我們只會越長大越自由,越勇敢。

高中三年,高三那年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過得非常的充實且充滿希望。十七八歲是我朋友最多的時候,我到后來才明白為什么那個年紀會美好,大家都是肆意妄為的活著,不知天高地厚的說愛,從山頂日出愛到夜里看江,誰和誰都是一輩子的兄弟,誰愛誰都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爛。

真的,十七八歲的時候總是有一群朋友陪著,我們去江邊玩水看別人夜里打漁,內陸城市的小朋友看不見大海,就把希望寄托于江河的盡頭,寄托于日出日落,寄托于騎車路過的每一個路牌。

而且我們總是無所顧忌的談及愛,就好像我喜歡你,我就會穿越大半個城市給你買甜品,聽你穿梭在黃昏日落時的碎碎念,哎呀今天的數學題好難,地理的這個知識點總是搞不懂,快滾去好好學習。和朋友在一起說了好多廢話我記不清了,都藏在了那些年的夕陽里。

那個時候背《赤壁賦》,搖頭晃腦背著“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扭頭看著窗外在飄雪,搓搓手,想著放學去解放路買一份糖炒板栗 。

最近經常想到高中時代的春天,趴在欄桿上曬太陽,陽光刺眼,所以閉著眼睛,像午后打盹兒的貓,要把渾身都曬得暖暖的。

或許只有在那個年紀,在那樣的季節,即使閉上眼睛,看到的也還是帶著希望的紅,甚至還能聽到血管里血液流淌的聲音,一切都緩慢而默契的進行著。

是那樣明晃晃的春天。

高中時候的我與好友



和自己和解,這句話我一直不太懂在什么時候用合適,現在,我想通了,過去的一切我都不深究,也請那些長舌之人閉上臭嘴。嘴里說不出來好話就把嘴閉上。沒人喜歡聽你們說些不三不四的東西。今年會發生更多的精彩的事情,也會成為我此生不平凡的一年。在此之前,我想跟之前的自己道別,不想把過去的情緒和心性帶到往后的生活中。

經常勸別人要心態好一點,我覺得就像這個“態”字一樣“心”大一點就好了。


不知不覺寫了快小一萬字,前前后后增減添加,寫了小十來天,真情實感。在此祝我自己生日快樂!要永遠年輕,永遠熱情,永遠不聽話。要大笑,要做夢,要與眾不同!感謝父母的養育,感謝夏誠秋亞的包容與共,一直非常滿意!彼方尚有榮光在。加油!

XCQY&LXR&bb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1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8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5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47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4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51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89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18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6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9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2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55評論 2 371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