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初心,不跟風。這是剛看別人的一篇學寫作文章的感想。但是先要跳進權威的圈子,才能跳出跟風的思維。先有章可循,才能走出自己的路。這是我瞎打誤撞之后的反思。
之前所寫,都是心情的發泄,正如湯老師所說,都是情緒,少有情節。
前天老師布置的作業《你說什么樣的話,就是什么樣的人》,剛開始都沒有一點思路,后來群里有人從口蜜腹劍切入主題,我又想了想,還是沒有自己的想法,覺得干脆還是邊做家務邊聽書,也許會有些靈感突現。
腦子里一直是題目,但并不清晰。后來還是用框架把想寫的列出來,才有了思路。剛開始我是想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但后來覺得“知”和“言”是兩碼事,于是又想到《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似乎合題。其他事例呢?收腸刮肚找出業務員zld和杜老師的例子,原型有了,其他就是組織語言開挖我的文字之渠了。
寫成文章需要經過各種查找詞匯的正確用法,看看引用的是否恰當得體。終于完工,發到群里,看別人的文章,這時一對比,才發現自己寫的只是事例,沒有情節,倒像學生的作文。瞬間不淡定了。原來打破固有思維還是挺難的,畢竟寫作習慣在那里,意識到不了,習慣就改不了。
繼續看群里大家的文章。
晚上又讓老田看,他說沒有具體故事支撐。就是這個毛病,我感覺還是得會講故事。另起爐灶重開張,我覺得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了,不知道對不對,就先做再說。
昨天清早晨會,領導再次宣布上班不許玩手機,但是我想完成作業,于是一邊工作,一邊學著自己給自己講故事。講到清晰了,偷偷用語音寫下來,中午一包方便面就打發了自己,然后開始寫。
時間緊的時候心就慌,想著就熟不就生,還是原來的事例,換聞先生的為小劉的就行,但寫著寫著覺得不好。
老毛病又犯了,我的搖擺不定又開始了,下午換成另一個標題《小心,切莫讓你的無心之言變成傷人鋼刀》。
用訊飛輸入法果然爽快,整個下午都在自己給自己講故事,工作不在狀態,但顧不了那么多了,先錄下來再說, 下午吃飯的時候開始修改。
老師說8點半開始點評作業,我就緊趕慢趕著,可晚上的工作特別忙,我知道自己很不對,以后再也不能這么辦。8點半之后雖然改的不好,但我還是堅持把沒有改好的發到群里,誰知忙中出錯,竟然發到了禁言群,準備撤回,因為偷偷摸摸,一不小心又刪掉了,哎,真切感受到不在狀態的時候,真不能決定事情。
今天清早又打開文章修改,但總覺得哪一點不對,想想似乎是在告誡別人,給人“說教”的感覺?
看來真是能力提升點點滴滴,思想境界還需要奮力前行,寫作激情倒真的一日千里!
2017.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