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早上7點40點,我一般都會準時來到一樓,然后走向小區的停車場,準備駕車去單位。
每當此刻,總會看到一輛棕色的福特SUV停在樓前,車主是一位中年男人,有時候他站在車的左側,有時候他坐在駕駛位置,他在等待,等待一個下樓的中年女子。而她,總會姍姍來遲。他們是兩口子。
經過觀察,我發覺他的車位在另一棟樓的一樓,與我和他所住的樓相隔兩百多米。也就是說,每天早上,這個中年男人要提前10至20分鐘下樓,前往自己的車位,把車開過來,停在自己所住樓的樓前,等待自己妻子下樓、上車,之后,前往妻子上班的地點,再開向自己上班的地點,當然,也有可能兩人上班的地點(單位)一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年男人的時間就在等待中流淌,等過了春天,等過了夏天,等過了秋天,等過了冬天。他一直在等,等那個值得等待的人。
也許,她不會開車,家里只有一個司機,那么開車的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到男人身上。也許,她會開車,只不過,在這個家庭里,只要有他在,她就不用開。
但不管情況如何,對于那個中年女人來說,被等待,被一個深愛自己的男人等待,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2
等或不等,很多時候我們會面臨這個艱難的選擇。
還記得2004年的11月,當時我還在部隊,我們連隊有個湖北籍的戰士,他已經在部隊服役5年,面臨繼續服役還是退伍的選擇。該戰士軍事素質過硬、作風扎實,作為連隊的干部,我希望他留下來繼續為連隊做貢獻。
在選擇這個問題上,他很矛盾。他自己很想留隊,但是他的女朋友叫他退伍,早點回去完婚。他說不通她的女朋友,女朋友也說服不了他,為此,兩個人還鬧了別扭,打了冷戰。
作為他的上司,我支持他的做法,在部隊再干三年。為此,我給他的女朋友打了電話,想做通她的思想工作。沒想到,和她說了一大堆道理,最后還是沒有說通,她還是叫他回去。她說她等不起,她已經二十三歲,不希望再等,她想早點結婚,她不想過兩地分居的生活。
最后,那個戰士毅然決然地留隊,把婚姻大事暫時擱下。沒過多久,女朋友就和他BYEBYE了。
11年過后,當我與這位戰士再度重逢時,我問他,對當年的選擇是否后悔。他說:“我一點都不后悔,三年都等不起,漫長的一生又怎能等的起。”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啊!有些人等不起,有些人也沒有必要等。
3
當一個人擁有自主權的時候,他就可以做出選擇,作出等還是不等的決定。等或不等,完全在于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
我的一位同事就是因為等,而抱的美人歸。
同事是個大齡青年,他的一位朋友想幫他早點結束單身,自薦當了紅娘。
在朋友的安排下,一天晚上,他早早地來到一個喝茶的地方。朋友說好了,晚8時,由他介紹的女子會來到指定的地點,和她會面。
為了這一時刻的到來,我的同事刻意打扮了一番,西裝革履,精神抖擻。
訂好位,擺放好茶具、茶葉,燒好水,一切都準備妥當,只等著那位傳說中的、從未謀面的妙齡女子出現。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慢慢地向8時靠攏。他如坐針氈,不時向門口張望,期待她的出現。
誰知,8時到了,她還沒有出現。8時15分過了,她還沒有出現。
漸漸地,激動的心情被不滿所取代,他自言自語:“怎么會這樣,不是說好了嗎,8點鐘見面,現在都8點20了。”
“等,還是不等?”他限入了焦慮之中。“這個人也太沒信用了,第一次見面就這樣!”“也許,她遇到了不可預料的情況呢?”
經過一番思考以后,他還是決定再等一會,給她一個機會吧。
十分鐘過后,一個年輕的女子火急火燎地來到他的跟前,還未等他反應過來,女子就一個勁地賠禮道歉:“真不好意思,實在不好意思,路上堵車了,我遲到了!”
聽女子這么一說,他積蓄在胸腔里的怨氣、不滿等等一下子跑的無影無蹤。他連忙站起來說:“沒關系,請坐,請坐,天氣冷,先喝杯茶再說!”
他把茶杯遞過去,女子伸出雙手迎接。那是一雙纖纖玉手,順著纖纖玉手往上,他看到的是:燦若桃花、肌如凝脂的面龐。兩人正眼相對時,女子略帶嬌羞地低下了頭。
眾里尋她千百度,曾經蒼海難為水。而今,她竟然出現了。
半年之后,兩人領了結婚證。
有些人對別人的遲到,非常不滿,甚至大發雷霆,讓對方顏面掃地。而有些人寬宏大量,對別人的遲到一笑置之。
等人,給人一個機會,何嘗不是給自己機會。
4
“我在xx等你,我們x點x分見面。”這是約定的話,從而有了“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我等你回來!你放心地去吧!”這是告別的話,從而有了“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就……”這是期許的話,從而有了“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自別之后,我……”這是流淌在信紙上的話,從而有了“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我在這兒等你,一直等你。”這是表白的話,從而有了“天若是有情,等待卻無情,醉了胭脂,紅了血絲,傷了一片佳人心。”
“我誓死不離開半步,一直等到你的出現。”這是宣誓的話,從而有了“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你為什么還不回來,還不回來?”這是怨人的話,從而有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生活中,不時上演等與被等的場景。
等待的人和被等待的人啊,一人在這頭,一人在那頭!等待的人翹首以盼,望眼欲穿,等著那他(她)的出現!等著那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