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這里
詩人與酒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該是多么豪放啊,誰有知道背后有多失意呢?請《歷代詩人與酒》
古詩中的酒文化
中國是一個釀酒、飲酒的國度,也是一個賦詩、吟詩的國家,很久以前,詩與酒便結下了不解之緣。中國的酒,起源于遠古時期的農耕社會;中國最初的詩,大約也產生于這一時期。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以御賓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梢?,酒是社交宴會中的"天使",觥籌交錯之際,舉觴稱賀之時,美酒堪稱傳遞心意的佳媒。"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君子有酒,旨且多"。
中國古代的不少詩人都愛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他們因酒而興致勃發,借美酒澆出絢麗的詩篇!
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有許多篇都寫到了酒。屈原的辭賦中也同樣歌詠到酒。歷代詩人莫不與酒結緣。中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紅樓夢》,寫飲酒的場面最多,也最精彩。這緣于作者本人也是嗜酒如命,自稱"燕市酒徒"。酒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永恒主題。
建安三曹,無一不喜歡飲酒作詩,曹丕在《與吳質書》中,就說自巳是"出則連輿,止則接席……酒酣耳熱,仰而賦詩",他的《秋胡行》;"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佳肴不尚,旨酒停杯",表達了他盼望的"佳人"未到,不能舉杯盡歡的急切心情。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親友從我游","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的詩句。到于曹操,作為政治家他主張禁酒,而作為詩人他很喜歡喝酒。他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表達了他慨嘆人生,寄情于酒、于詩的心境。
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在《五柳先生傳》中自我介紹說:"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各情去留"。他早年作過祭酒、縣令等小官,后因不堪"心為形役"而辭官歸隱,終生不仕。他生活一直很貧困,但即便斷炊,也少不了酒,友人周濟他的錢,也拿去買酒喝,就連他的詩作也"篇篇有酒"。
唐代是中國詩歌繁盛的年代,詩人多,嗜酒者也多。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賀知章、王之渙、元稹等個個喜歡,且都飲酒而詩興大發,創作出不朽之作。有人說:"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飲者八百首"。王安石評李白的詩道:"十句九句婦人、酒耳"。其實,李白的詩除《樂府詩》外,言婦人的少,言酒的多。他一生寫飲酒的就有一百七十首,著名的酒詩有《將進酒》、《把酒問月》、《月下獨酌》、《對酒》等等。詩人們的許多優秀作品是靠酒激發出的靈感,在微醉中創作出來的,白居易那首膾炙人口的長詩《琵琶行》就是在醉酒之后,聽了歌伎裴興奴演奏琵琶,訴說她的身世后,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連夜寫成的。李白醉后賦詩的佳話就更多了。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對詩人創作與酒的關系的理解和高度概括。
酒催詩發,詩助酒興。酒使人大腦興奮,使人的情緒和思維進入高度活躍狀態。這是酒的魅力所在。對詩人來說,酒能產生異常的創作沖動和豐富的聯想,催化出靈感。
酒,是一種文化。中國上下五千年就是一個酒的文化,就是一個酒的歷史。李白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而蘇軾有把酒問青天的胸懷。歐揚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曹操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蒼涼。杜甫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真好還鄉的瀟灑。酒是好東西,高興的時候他能助興,而悲傷的時候,它能為你解憂;酒是壞東西,如果你認為他能為你帶來勇氣,那么這種勇氣不堪一擊。如果你認為酒能證明你的忠誠,朋友,當你喝下的時候,你已經開始背叛了。你背叛的是你的健康,你背叛的是你的生命,你背叛的是家人對你的關愛。要珍惜生命,適度飲酒。
陶淵明
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他獨創的田園詩,在我國詩歌史上成為一個流派,獨樹一幟,影響深遠。陶淵明一生愛酒、頌酒,讀他的詩,仿佛時時都可以嗅到酒的醇香,體驗到酒的魅力。南朝梁代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說:“有疑陶淵明之詩,篇篇有酒?!?可見詩人對酒之偏好以及其詩與酒之融洽??梢赃@么說陶淵明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第一位以酒為吟詠對象,有意識地把詩和酒“攀親結緣”,并在詩中賦予酒以獨特象征意義的詩人。
【 飲酒詩
】(之十四)
陶淵明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李白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曾多次隱居學道,野山深林之中,“傾 事幽酌,顧影還獨盡”,這時他往往樂于獨斟自飲,飄然來去。如要尋酒友,凡夫俗子是不得入座的。 “幽人”,想必是一位與之氣味相投,仙風道氣的高士。從這種獨特的飲酒方式看,李白確實得到了陶淵明“任真”的嫡傳。
將進酒
【唐】 作者:【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學藝術家,詩、詞、文、書法、繪畫全能。蘇軾并不擅飲,但頗好置酒招客,本詩所描寫的就是這種情景,他自己曾說:“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余下者;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边@又為后世文人,開啟了新一流酒風。蘇東坡并且知酒、釀酒,著有《東坡酒經》專書,以及詠“竹葉酒”、“洞庭春”、“真一酒”、“蜜酒”、“桂酒”、“松花酒”等詩作,不少都可以直視為釀酒史料,留給我們一份珍貴的酒文化遺產。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說到喝酒,不能不提有“詩仙”與“酒仙”之稱的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這是他的好友杜甫對他的評價。在李寫的一千五百首詩文中,涉及酒的就多達一百余首,可謂是酒氣熏天,酒香四溢。其中有“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情沖天;有“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的寂寞無奈;有“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的瀟灑曠達;有“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的痛快淋漓;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凄涼悲慘……
杜甫因有一句“性豪業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謚之為“酒豪”。杜甫筆下的酒與李白筆下的酒迥然不同,杜筆下的酒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缺少了李白筆下的豪氣,而是蒙上了一層黯淡色調,略帶股酸味,特別是他老來窮困潦倒,時常為酒資發愁,以致于連“濁酒杯”都不得不停。
蘇軾性格曠達豪放,超塵脫俗,酒入其口,總會化出豪氣沖天的詩句來?!叭碎g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便是一例。東坡在前詞中原本是感傷白發早生,功名無憑,充滿了沉痛與悲涼,但是走筆至此,心思一轉:“管他夢不夢呢,且去今朝有酒今朝醉!”頓然心情開朗,意興風發。酒真是個好東西,能一醉解千愁,可此時的蘇子又怎一個“醉”字了得。
范仲淹乃北宋政治家、文學家,那么他的把酒臨風就難免憂國憂民了:“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可見其為官的清廉,品質的高潔?!皾峋埔槐胰f里,燕然未勒舊無計”,以酒抒情,杯中之物承載了思鄉之情,揮之不去?!熬迫氤钅c,化作相思淚”,說是兒女情長也好,說是憂國憂民也罷,總之讀范公的酒詩,既有酒的醇,又有酒的憂。
南渡女詞人李清照一生坎坷漂泊,經歷了國破家亡,與夫君趙明誠生離死別,每每傷感愁苦,總會借酒澆愁,以酒忘情,可借酒澆愁愁更愁,以酒忘情情更幽。易安的詩句中,酒總是不離左右,酒量不讓男兒。一首“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令人黯然神傷;“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充滿了嘆息哀怨;而“酒意詩情誰與共?”的一聲輕問更是將詩酒相依的情懷寫到了極致。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是一代梟雄曹孟德把酒臨江時發出的詠嘆;“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這是“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淵明在銜觴賦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是的南陽太守歐陽修在與民同樂;“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這是千百后的郁達夫在與友人把酒盡歡。
詩人與酒
酒乃天地之間的尤物,上至宮廷,下至市井,高貴者,卑賤者,都愛之。金鑾寶殿里的天子賜宴,山村瓦舍中的老翁對酌,雖然檔次不同,氣派迥異,但他們喝酒的興致應該是一樣的。與官人、商人、匠人、農人相比,詩人似乎和酒更有緣分,臺灣詩人洛夫就曾經說過:“要是拿了唐詩去壓榨,起碼還會淌出半斤酒來。”詩人多嗜酒,可以這么說: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頁頁都散發著濃濃的酒香。
說到喝酒,不能不提有“詩仙”與“酒仙”之稱的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這是他的好友杜甫對他的評價。在李寫的一千五百首詩文中,涉及酒的就多達一百余首,可謂是酒氣熏天,酒香四溢。其中有“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情沖天;有“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的寂寞無奈;有“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的瀟灑曠達;有“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的痛快淋漓;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凄涼悲慘……
杜甫因有一句“性豪業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謚之為“酒豪”。杜甫筆下的酒與李白筆下的酒迥然不同,杜筆下的酒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缺少了李白筆下的豪氣,而是蒙上了一層黯淡色調,略帶股酸味,特別是他老來窮困潦倒,時常為酒資發愁,以致于連“濁酒杯”都不得不停。
蘇軾性格曠達豪放,超塵脫俗,酒入其口,總會化出豪氣沖天的詩句來?!叭碎g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便是一例。東坡在前詞中原本是感傷白發早生,功名無憑,充滿了沉痛與悲涼,但是走筆至此,心思一轉:“管他夢不夢呢,且去今朝有酒今朝醉!”頓然心情開朗,意興風發。酒真是個好東西,能一醉解千愁,可此時的蘇子又怎一個“醉”字了得。
范仲淹乃北宋政治家、文學家,那么他的把酒臨風就難免憂國憂民了:“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可見其為官的清廉,品質的高潔。“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舊無計”,以酒抒情,杯中之物承載了思鄉之情,揮之不去?!熬迫氤钅c,化作相思淚”,說是兒女情長也好,說是憂國憂民也罷,總之讀范公的酒詩,既有酒的醇,又有酒的憂。
南渡女詞人李清照一生坎坷漂泊,經歷了國破家亡,與夫君趙明誠生離死別,每每傷感愁苦,總會借酒澆愁,以酒忘情,可借酒澆愁愁更愁,以酒忘情情更幽。易安的詩句中,酒總是不離左右,酒量不讓男兒。一首“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令人黯然神傷;“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充滿了嘆息哀怨;而“酒意詩情誰與共?”的一聲輕問更是將詩酒相依的情懷寫到了極致。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是一代梟雄曹孟德把酒臨江時發出的詠嘆;“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這是“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淵明在銜觴賦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是的南陽太守歐陽修在與民同樂;“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這是千百后的郁達夫在與友人把酒盡歡。
酒的別稱
杜康、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蘗、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藥、酒兵、般若湯、清圣、濁賢。
酒的種類
酒的種類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米酒,藥酒等。
白酒
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后,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
啤酒
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啤酒于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啤酒是根據英語Beer譯成中文“啤”,稱其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國際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輔助原料。有的國家規定輔助原料的用量總計不超過麥芽用量的50%。
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鮮的葡萄或葡萄汁經發酵釀成的酒精飲料。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兩種。前者是紅葡萄帶皮浸漬發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發酵而成的。中國國產葡萄酒品質優越,通天酒業生產的通天葡萄酒就是中國國產葡萄酒的代表產品之一。
黃酒
黃酒是中國的民族特產,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于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紹興黃酒為代表的麥曲稻米酒是黃酒歷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產品。它是一種以稻米為原料釀制成的糧食酒。不同于白酒,黃酒沒有經過蒸餾,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種類的黃酒顏色亦呈現出不同的米色、黃褐色或紅棕色。山東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黃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龍巖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紅曲稻米黃酒的典型代表。
米酒
米酒,酒釀又名醪糟,古人叫“醴”。是南方常見的傳統地方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
藥酒
藥酒,素有"百藥之長"之稱,將強身健體的中藥與酒"溶"于一體的藥酒,不僅配制方便、藥性穩定、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中藥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而充分發揮其效力,提高療效,從古傳至今的著名藥酒有妙沁藥酒,新興的藥酒有龜壽酒、勁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