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物語

? ? ? ? ? ? ? ? ? ? 碌碡

? ? ? 我記事時,碌碡就默默地守在麥場邊的一隅。它經歷著風吹雨打,寒霜酷暑,任憑身邊長滿雜草,任憑鳥兒家禽在其身上作威作福,它都無言的堅守在那里,從未離開過人們視線。

? ? 當夏日布谷鳥清脆叫聲,穿透晨霧在山溝里回響時,山里的人就要去整理閑置半年的麥場了。

? ? ? ? 父親早早地喊我起床,讓我去牛圈里趕牛,幫他套牛平場。揉著惺忪的睡眼跑到牛圈趕出牛,反芻了一夜的牛從圈里走出,尾巴悠閑的摔出道道濕漉漉的晨光,步伐穩健而緩慢。

? ? ? 潮濕的空氣籠罩著山溝,麥場周邊的草上掛滿露水,像無數珍珠散落在上面,晶瑩剔透閃閃發亮。沉寂了半年的麥場龜裂著道道縫隙,頭年散落在縫隙里麥粒,頑強地發芽成長起來,有的還抽了穗。

? ? ? ? 山里人就是要趕在這個潮濕的早晨,拉場平場,這樣才可以把場面龜裂的縫隙用拉起的塵土抹平。

? ? ? 我把牛趕到場邊,父親已經收拾好了用來固定碌碡快要散架的簸架,簸架后面也掛上了用樹枝做成的撈子,上面壓了土和石頭,以此用來拉平場面的裂縫。父親套好繩索,我把牛拉到跟前,和父親一起給牛套上繩索。

? ? ? 牛身上散發出的臊氣熱烘烘直沖鼻孔。牛的脖子上,兩腿間爬了很多牛草虱(蜱蟲),這些草里生長的吸血蟲,趁牛吃草時爬上牛身肆意的吸血,有的已經長大,撐著圓鼓鼓發亮的身子,像一個圓圓的豆子。父親一邊綁著牛繩索上的細繩,還不忘順手拽掉牛脖子上的草虱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上一腳。套好牛繩索,父親就拉著牛韁繩,一聲吆喝,牛邁開步拉動碌碡。碌碡離開原地,碾壓過蒿草、蒿草桿徑發出碎裂的脆響。碌碡離開的地方,留下一個深深的轍坑,濕陰陰的散發著清新的泥土氣息。那些藏匿在碌碡下面的蚯蚓,身上沒有了重壓,好像一下子蘇醒了,爭先恐后的裸露著黏糊糊的身子,四處爬行,想要逃出深坑。

? ? ? 在父親的吆喝聲里,牛拉動碌碡,碌碡滾動著拉著身后的撈子,開始了這一年的第一次使命。父親拽著牛韁繩,催促著牛一圈一圈按次序在麥場里走動,沉重的碌碡碾壓著場面上因下雨泛起的碎石塊,碾壓著清晨的潮濕,碾壓著歲月的塵土,它執著而又認真。

? ? ? ? 布谷聲清脆悠揚,在林子里回蕩。太陽慢慢地升起,濕漉漉的空氣在太陽光下閃爍著繽紛的色彩,在山溝織就一個美麗的清晨。一陣風吹來,麥田緩緩的涌起杏黃色麥浪,河水一樣漫過山溝,送來麥香陣陣。

? ? ? ? 太陽完全升空后,場就平好了。父親讓牛把碌碡拉倒場邊一個角落,給牛取下繩索,牛卸下重負,迫不及待地奔向場邊的山坡。碌碡完成了這次使命,在場邊角落里等候麥收忙碌時節的到來。

? ? ? 端午節剛過,山里就開始收麥了。山里的地塊小朝陽或者面陰不一,所以麥子成熟期參差不齊,這就無疑延長了麥收的周期。割完一塊地,再一捆捆把麥子背到場里,經過中午的暴曬,到太陽快過山時,碌碡就又派上了用場。牛拉著它在深深的麥秸堆里,一遍一遍不起厭煩的滾動碾壓,直到碾碎了麥秸稈,碾落了麥粒,這一天的任務才算完成。

? ? ? ? 碌碡每天在散發出的清香麥場里,單調而機械地重復著同樣的動作,直到它又一次變的光凈泛白,這是會覺得它像一個有生命神采奕奕的勞作者,身上重新泛起了歲月的光華。

? ? ? 這樣的日子重復近月余,麥收就罷了,它也終止了使命,又開始它了無言忠誠的堅守,等候來年布谷鳥和麥香的召喚。

? ? ?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這句話用來形容碌碡最為貼切不過了。它無言的等待,看山溝的第一片枯葉帶來秋風的肅殺,它默默的靜候,看冬天第一場雪洋洋灑灑的落下,然后在它身上等待成冰冷美麗的孤單,它都毫無怨言的堅守。

? ? ? 后來山里有了第一臺打麥機,碌碡就似乎被遺忘了。偶爾,也有人把它拉出來平場用。后來干脆場也懶得平了,碌碡的堅守變成了遙遙無期的漫長等待。

? ? ? 不知什么時候,山里不種麥了。原先的麥田種上了煙葉,栽上了樹苗,原先的麥場也都被香菇的塑料大棚占據了。沒有了麥子,碌碡徹底被人們遺忘,人們嫌它礙事,它也被推倒場的最旮旯被人徹底遺忘拋棄了。

? ? ? 今夏麥收時,我回到山溝,在雜草茂密的麥場角落,費勁地找到了勤勞而又忠誠的碌碡。歲月的塵埃,完全遮蓋了它的容顏,固定它的簸架早已毫無蹤影,它成了一個孤零零沒有任何物件陪伴的石磙了。

? ? ? 碌碡靜守的時候,是山里充滿希冀的時候,碌碡忙碌的時候,也是山里充滿豐收喜悅的時候。但這一切,今天都走遠了,走出了人們的視線,成為遙遠溫馨的記憶。

? ? ? ? 歲月變遷,時光把碌碡演變雕飾成山里勤勞最忠實的山村符號。撫摸著碌碡,就像走進一段久遠的歷史。

? ? ? ? ? ? ? ? ? ? ? 麥秸垛

? ? ? ? 像一個巨大蘑菇的麥秸垛,曾經是山村美麗的風景。

? ? ? ? 隨著經濟發展,山里人的思維經濟觀念的轉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那些熟悉的麥秸垛不見了,就像被歲月滾滾的車輪碾壓了一樣消失了,成了人們印象中珍貴的影集。而我也只能從這些影集里,拼湊齊記憶的碎片,再現麥秸垛與我的不解之緣。

? ? ? ? 大集體時,山村的五月是最熱鬧季節。父輩們將山溝里大片小片金黃的麥子,一點點收割,背到隊里唯一的一個麥場用牛碾。這個麥場,在山溝里一個叫疙瘩的地方。疙瘩在山溝中部,也就是在半山腰凸起的一塊平底,之所以在疙瘩上建麥場,是因為地勢高有風,便于揚場。

? ? ? ? 那年代麥收時,學校都放麥忙假。回到家里的我除了拽豬草,更多的時候就是和伙伴們在收割過的麥茬地里撿麥穗。我們把撿來的麥穗,綁成一把一把的拿回家曬干,用棒槌捶出麥粒,成了家里生產隊分糧外的額外收入。記得那些年,地沒少種,人們沒少受苦,可收成卻很差。父輩們熱火朝天收麥、碾麥忙碌將近一個月,到頭來也只能分到人均七十斤的一斗濕麥。那年月,吃白面成為我們心目中最最期盼的奢望了。

? ? ? 人們把成熟的麥子用鐮刀割完,一捆捆的背到麥場,趁飯時(上午九點左右)攤在場里,讓中午的太陽曬。

? ? ? 中午的活隊長會安排兩個年齡稍微大點的勞力,在麥場里翻場,要一連翻兩三次,便于太陽曬透麥秸稈,其余的勞力則繼續割麥。過了晌午,翻場的兩人就拉出牛套上兩居繩索,用兩套牛碾場。二人一手拉著韁繩,一手住著木掀準備隨時接住牛的拉屎。各占據麥場的一半,吆喝著牛,一圈圈地走。

? ? ? 牛忍受著無數蚊蠅的叮咬,不住的甩動尾巴驅趕著蚊蠅。有時正走著,牛就拉屎了,碾場人看到牛拉屎,趕忙用手里的木掀接住牛屎,然后一揚手,把牛屎甩到場邊的玉米地里。有時牛拉了稀屎,來不及接住,就拉進了麥秸稈了,索性也不去管它。碌碡碾過,一碌碡草黃色的牛屎,散發著濃郁的草腥味撲面而來。看著牛拉在麥場里,臟的我們呲牙咧嘴。一直到后來成人,知道草原的人們,常常把新鮮牛糞撿起來曬干,到了冬天當柴燒,才恍然牛糞其實并不臟,全是草而已。當明白過來,再去回味當時的情景時,已經覺得很遙遠了。

? ? ? ? 一場麥子一遍蹍完,就該起場了。人們把麥秸稈騰松散了,挑起堆在場邊,把麥粒和麥糠掃成一對然后就借著黃昏前的風來揚場。記憶中,南溝三伯和疙瘩上四伯都是揚場好手。揚場有講究,會揚的人鏟起一木掀麥子左手前,右手后,胳膊一使勁,帶著麥糠的麥子會形成一條薄薄均勻的弧線,飄向空中,風吹走了麥糠,麥粒便那弧線狀態落在地上,慢慢的形成一個弧形的麥堆,這樣讓掃場的人,就能輕易的用掃把掃走沒有被風吹走的麥余和斷桿。如果不會揚,要么零散一大片,要么就是麥粒和麥糠仍混在一起落下。

? ? ? ? 三伯和四伯,一次一次把帶著麥糠的麥子拋向空中,順山溝而下的風,把麥糠吹響場邊的棗樹下,落了厚厚的一層。在麥秸窩里滾夠了的我們,有時會跑過去,趁三伯他們歇息不注意時,鏟起一木掀麥糠揚起來,勁小力氣單的我們,往往是把一木掀麥糠倒在買堆上。這時,廟子叔也不惱,用手里的掃帚在我們的尻蛋子上打一下,嘴里說一句:“掘一邊去。”我們笑著跑開。

? ? ? 麥子碾完一遍二遍,最后到留結完,差不多要都月余。留結完最好一遍麥秸,就要開始積麥秸垛了。把所有的麥秸積成麥秸垛是為了保護麥秸不腐爛,以便冬天里做牛飼料。

? ? ? ? 積麥秸垛全隊勞力都要參加,人們都拿著三股鐵叉或者木叉,在場里挑麥秸。人們在麥場朝南的角上,鋪上一層麥糠做為低襯,然后往上積麥秸。東溝的德子伯和廟子叔,兩人站在越來越高的麥秸垛上,用叉撫平人們扔上來的麥秸。他倆撫平麥秸,然后就轉著圈在麥秸垛上走,用來踩實麥秸。大伙說笑著,叉一叉一叉往上摞,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場里的麥秸也所剩無幾,一個大大的圓柱型的麥秸垛就形成了。這時候,保正叔和四伯沿著麥秸的四周拽麥秸,一直把麥秸垛拽成一個整齊的圓形狀才作罷。麥秸垛下的人,再把拽下的麥秸挑上去,這時候,麥秸垛上的德子伯他們就開始縮小麥秸垛頂端的面積,直到地上所有的麥秸都弄完,一個類似蘑菇一樣的麥秸垛就起來了。為了防止下雨從頂端滲水,人們就搬來梯子,把梯子搭在麥秸垛上,往上面倒麥糠,直到倒成一個頂尖。

? ? ? ? 麥秸垛穩穩地立在黃昏的色彩里,山里的麥收才算真正的結束了。夕陽下的麥秸垛,被渡上一層金黃,一會又變成了古銅色,像一幅美麗的西洋油畫。

? ? ? ? 土地到戶以后,那些熱鬧的積麥秸垛場面沒有了。各家各戶自己收了麥子,就在自己平下的小小麥場里,積起一個個麥秸垛。我們家積麥秸的時候,都是伯父在麥秸垛上面,我父親和我在下面。我力氣小挑不上去麥秸,就在場里把麥秸挑成一小堆一小堆,讓父親用鐵叉挑起來扔上麥秸垛。

? ? ? ? 我們童年和少年的時代,很多時候們都是在麥秸垛旁度過的。冬天的時候,太陽暖暖的,麥秸垛散發著吸收的熱量,麥秸垛跟前舒適而又溫暖。我們伙伴蜷縮在麥秸垛旁,玩撲克,捉迷藏,玩的不亦樂乎。我們家的狗,也會找地方,它整天都臥在麥秸垛旁睡覺,就連夜晚也不回去。常常玩的忘了回家吃飯,我們在大人的呼喊聲中,頭上頂著麥秸稈和麥糠,余興未盡的走回去,狗也和我們一樣,跟隨在我們后面。這時,大人會罵道:成天和狗一樣,不離麥秸垛。少年的時候,我們把在山上摘回沒有熟透的八月炸,塞在麥秸垛里,靠麥秸垛里面的熱能來捂熟它。那些年,路過每戶的麥秸垛,你在里面掏一下,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一個捂熟了的八月炸,會甜的你牙疼。更有時,還會在麥秸垛四周的麥秸窩里,撿到老母雞遺棄在那里的雞蛋,都讓你興奮不已。

? ? ? 當這一切還在記憶里沒有走遠時,麥秸垛邊冬天的溫暖的余熱還沒有在記憶中散去,麥秸垛卻在山里人的視線消失了,消失時代的變遷中。但它終將成為山村和山里人的一種記憶,被永遠留存。

? ? ? ? ? ? ? ? ? ? 核桃樹

? ? ? 門前那棵合抱粗的核桃樹標志著山溝的歷史。

? ? ? 從我們記事起,核桃樹就有兩個人合抱勉強抱的住那么粗,到今天五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是那個樣子。樹已經空心,樹干上的樹杈,已經腐朽成了飛禽,松鼠和蛇的家。樹枝卻依然茂盛伸出幾十米遠,樹葉郁郁蔥蔥,巨大的樹冠濃密的樹蔭遮擋了整個院落,形成一個凝聚不散的神韻。

? ? ? ? 那時候我一直認為,門前這棵核桃樹就是世界上最大最粗的樹。

? ? ? 郭家伯卻說,這棵桃樹不算大,我見過的核桃樹,一個樹枝上結的核桃,兩天打不完。

? ? ? 保正叔說,你那不算大,我見過的核桃樹。這個樹枝上的人喊另一個樹枝上的人,遠的都聽不見。

? ? ? ? 無人鑒證他們說出的話真假,哈哈大笑了之。直到長大懂事,才知道,二位長輩只是和我們玩笑而已。

? ? ? 核桃樹下是山里人夏日納涼的好去處,到吃飯時人們端著飯碗,或蹲或坐或圪蹴在樹下,碗筷聲合著樹梢里的蟬鳴鳥叫,說古論今,議農事說節氣,論收成一片祥和。

? ? ? ? 核桃下也是我們童年的樂園,更給我們童年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 ? ? ? 核桃樹高大粗壯的樹身上,總有些干枯的樹枝,被人砍掉當干柴燒。這些砍過的樹茬,經風吹雨淋,天長日久,樹茬就腐朽成了樹洞。樹洞里都會有鳥和貓頭鷹在里面孵蛋孕育后代。每年,我們都會搬來梯子,在鳥蛋還沒有浮出鳥的時候,把蛋掏出來,拿回家在鐵勺里倒上油在火上煎蛋吃。小鳥蛋很小,我們都渴望掏出喜鵲的蛋,因為喜鵲蛋要比小鳥蛋大很多。而喜鵲卻不在樹洞里做窩,而是高高的枝梢上,找一個合適的三岔樹枝,然后就辛勤地從其他地方叼來樹枝茅草,一根一根的架起來,做成一個精致的窩,在那里孵蛋。看高高樹枝上飛進飛出的喜鵲,我們也只能望鵲興嘆。

? ? ? ? 那一年,樹洞里有貓頭鷹孵出一窩幼兒貓頭鷹,我心里發癢,就搬來梯子爬上去,把一窩四只小幼貓頭鷹掏了出來。我把幼貓頭鷹帶回去,放在院子里用一個筐扣了起來。結果貓頭鷹父母就尋跡飛到院子邊的枸樹上,站在樹枝上無聲抗議。黃昏的時候,我剛走到筐子剛要蹲下,貓頭鷹父母就箭一樣從枸樹上飛下來,在我的頭上亂啄。它們呼嘯著輪番的攻擊著,鋒利的爪子,抓地我頭皮火辣辣的疼。嚇的我抱頭鼠竄。

? ? ? 母親說:“快快把貓頭鷹娃子給人家送回去,造孽。”

? ? ? ? 我乖乖的把貓頭鷹送回了樹洞。

? ? ? ? 還有一年,我又爬上樹去樹洞掏麻雀蛋,誰知沒有掏出麻雀蛋,卻摸到了一條冰涼的蛇,嚇的我差點掉下樹。從此,再也沒爬上去過。

? ? ? 我是在核桃樹的樹蔭里成長起來,后來走出山溝。對核桃樹有著很深的感情。

? ? ? 有一年,一群螞蜂在核桃樹的樹洞里筑了巢。這個樹洞很低,每每人從下面走過,都會碰上嗡嗡亂飛的螞蜂。那是一窩細腰的螞蜂。螞蜂由于有著很細的腰,所以稱為細腰螞蜂。這細腰螞蜂偶爾也蜇人,但威力不大,就像針扎一樣,一旦被蟄了,回到家搬一瓣蒜一抹了事。后來有一年,樹洞里被一窩叫“土鉆子”大馬蜂占據了。為什么叫“土鉆子,”大人說因為它常常在土堰上,土墻里筑巢所以叫“土鉆子”。 “土鉆子”半寸多長,小拇指粗,黑中帶黃,叫起來像飛機一樣很是嚇人。大人們常叮囑我們,見了“土鉆子”可不敢打,“土鉆子”蟄你三下頂住一刺刀,要命哩,把土鉆子說的可怕至極。

? ? ? 螞蜂都有個習慣,早晚不太活躍,到了中午,就活躍了,在樹洞旁嗡嗡亂叫,嚇得人不敢近前。

? ? ? 母親平時常在樹下的河里洗洗涮涮,每次走過樹下都小心翼翼,生怕動靜大了招來“土鉆子”蟄她一下。

? ? ? 盡管 “土鉆子”厲害,但人蜂相處,互不侵犯,倒也相安無事。但這窩“土鉆子”,偏偏讓住在嶺背后一個叫軍歌的孩子給打了。軍歌經常把牛吆到坡上,來我們家門前的河邊玩耍。他沒事的時候,就坐在河邊朝樹洞里扔石頭。

? ? ? ? 那天,母親領著我兒子在河邊洗衣服,看到軍歌往樹洞里扔石頭,母親說,軍哥,可不敢胡打,把“土鉆子”打造(火)了,蟄住人可不得了。

? ? ? ? 軍歌這慫孩子手欠還犟,不聽母親勸說,還是有一搭沒有一搭地朝樹洞里扔。看軍歌不聽話,衣服沒洗完,母親就拉著我兒子朝家走。結果母親剛走過去,軍歌也終于把一塊石頭扔進了樹洞,只聽轟的一聲,一群“土鉆子”氣勢洶洶飛出樹洞。

? ? ? ? 真是應了那句捅了馬蜂窩的話,軍歌一看大群螞蜂飛出,到處尋仇,知道大事不好,哧溜一下鉆進了河邊的玉米地里。母親聽到“土鉆子”的聲音,拉著孫子連爬帶滾躲進路邊竹園里,但還是被幾只“頭鉆子”追上了,母親的頭被蟄了一下,我兒子跑的慢,頭上背上被蟄了兩下。奶孫倆疼的哭爹叫娘,在地上打滾。父親趕忙跑到五里外的藥鋪買了阿托品要解毒。盡管土鉆子蟄了沒有像傳說中那樣厲害,奶孫倆還是睡了兩天,我兒子被多蟄了一下,頭上身上腫了幾天才下去。闖禍的軍歌,嚇的一個多月都沒敢再來。

? ? ? ? 后來父親在樹下自留地鋤地,也平白無故被飛來的“土鉆子”蟄了一下。父親疼的只罵,揚言要燒了這窩禍害。那段時間,我正好在家。那天夜里,我就行動了。我在樹下點燃了一堆麥秸稈,然后借著夜色用一個棍子使勁的戳樹洞。黑夜里螞蜂看不到人見光就去,朝火堆上飛去的螞蜂,都被熊熊的火焰燒了翅膀,最終葬身火海,但這仍然不能根除。最后,我又想了一個辦法。一天早上,借空氣涼,螞蜂不出窩,我找來破布蘸上汽油,并在破布里包一瓶裝了汽油的塑料瓶,把它綁在長竹竿上,點燃破布把竹根入進樹洞,汽油燃著破布,最后引爆瓶子,樹洞竄出一條火舌,繼而呼呼燃燒,這樣燒了十幾分鐘,“土鉆子”窩被徹底燒毀。父親怕里面的火繼續燃燒,對核桃樹有影響,讓我往樹洞里澆了很多水,直到里面的火徹底熄滅。

? ? ? ? 核桃樹雖古老空洞,仍每年都結核桃。集體收核桃時,男女老少都集中樹下,男人上樹打,女人小孩樹下拾,分工明確。由于樹大,通常要上去三四個人才可以。郭家伯、保正叔、德子伯、廟子叔都是生產隊里很“猴”的人,只有他們能上樹打核桃。所謂“猴”,就是像猴子一樣會爬樹,在樹上像猴子一樣靈活。其實“猴”就是膽大,在十幾長高的樹枝上,沒有任何安全措施,要揮動丈余長的竹竿,沒有膽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見郭家伯他們爬上高高的樹枝,找一個樹枝靠上去,腳下踩穩實,然后就揮動手里的竹竿,對住樹枝上的核桃打下去,在竹竿的力量下,核桃像冰雹一樣紛紛落下。

? ? ? ? 農村政策下放后,山里的核桃樹都分給個人,這棵核桃樹因為占據了昌子哥的宅基地,樹就分給了他。核桃成熟時候,各家各戶收著自己的核桃。昌子哥家沒有很“猴”的人爬樹,都要請人來。

? ? ? ? 慢慢的,山里老一輩的“猴人”,郭家伯、廟子叔在無情的歲月中都作古,保正叔也老的上不去樹了。小一輩會爬樹的“猴人”根群哥,天貴哥和發子哥就成了每年打核桃的主力。

? ? ? ? 前幾年,核桃樹突然干枯了。干枯的樹枝光禿禿的伸向空中,讓人看著感覺怪怪的。昌子哥找來人爬上樹,把枯枝都鋸了當柴燒。昌子哥曾經打算,把核桃樹伐了,但沒有敢動手。人們都說,樹太大了,不能放倒,上面住有仙家爺,伐了樹會不吉利要倒霉。核桃樹最終沒有被伐倒,就那么孤零零的伸出老態龍鐘的枝梢,屹立在門前,像一個被歲月侵襲已久的老人。

? ? ? ? 說來也怪,核桃樹干枯了兩年,又枯樹逢春發了芽,被鋸過的樹茬發出綠油油的樹芽,當年就長出了新的枝梢。兩三年的功夫居然又結出了核桃。

? ? ? ? 但根群哥、天貴哥、發子哥也都老了,頭上頂上了歲月的霜花,臉上皺紋像樹皮一樣,一天天多了起來。

? ? ? 好幾年了,收核桃的時候,我沒有回去,他們是不是仍然很“猴”,被昌子哥請去幫忙爬樹,我就無從而知。

? ? ? ? 如果說,我的成長是不斷更新的一幅畫,核桃樹便是那不變的背影,更是山里父輩們苦難記憶里一抹溫暖的綠,是山村的不絕的風景。我相信核桃樹是一個靈魂,是受苦受難不屈的靈魂。它不分地域,不揀貧富,在山里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它耐寂寞抗風寒,靜守著山村,見證了山村的花開花落,成為山村不滅的象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01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11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6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3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3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6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5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05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1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2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6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58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盤場篇 在平川見不到打麥場,似乎有近二十年了。這是隨著打麥機遭受淘汰后,打麥場失去了最后的功能而不再有存在的價值的...
    鄧文偉閱讀 752評論 0 2
  • 讀完這本書簡單的總結一下,書中的道理有很多需要慢慢的體會,更有一些好的段落,作者的文采很好,這本書給了我一些啟發,...
    再認真點閱讀 283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