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踏入職場的時候,比較反感寫日報這件事,因為總覺得寫的是流水賬。
每天就那么些事兒,有什么好寫的呢?寫出來又能怎么樣又能干什么?
直到后來接觸到企業當中會有周報,月報,甚至年終季度的述職報告。
周報素材來源,一定是每天的日報。因為每天的日報可以將我們每天的工作情況,重要的不重要的,緊急的不緊急的進行一個相關的盤點。進而可以強化我們對于工作敏銳度的把控。
月報的素材來源那就是周報每一周當中你做了哪些事情,對工作的推進,對于項目的進展,對于公司的發展,對于團隊的提升是有幫助的,那么這一周總結下來就是我們的工作收獲。
有些單位會有季報,有些部門有些崗位甚至比這要求還要更多。那么季度報告的一個素材來源就是我們的月報。過去的三個月當中,你做了哪些事情有成功的,那一定就有失敗的,有失敗的那一定有被延期的。
分析一下其中的主客觀因素。有哪些是我可以控制的,有哪些是必須由上級部門或者領導來協調統一才能夠解決的?
還有哪些問題是即使我們個人組織,再怎么努力依然抗拒不了的?比如之前的口罩事件,再比如中美之間的關系。世界的局勢等等。這些非人力可以抗衡的因素,也有可能對我們的工作開展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既然是產生不利影響,那我為什么要寫出來呢?為了讓更高層的決策者能夠發現這些不利因素,給團隊和部門leader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在接下來的工作和業務板塊當中做出一些調整和優化。
說白了,客觀的困難并不是給自己看的,而是給領導找解決方法,提供一些數據支持的。只有這樣領導在做一些決策的時候,才能夠有的放矢。
接下來就是比較重要的述職。一個好的述職一定是盤點過去做了哪些成果?總結過往有哪些失敗和不足。在接下來的工作當中,將如何繼續保持這些成果的有效性,持續性。如何能夠高效快速的解決過往工作的失敗和不足。
還需要哪些部門和資源的支持?這應該是數值的完整框架。
那有些人這些東西只能列出框架,細節的東西找不出來。究其原因還是日報,周報,月報并沒有做很好的反思與復盤。
要想做到反思復盤和比較好的總結,那就需要我們有隨手記和提煉的能力。有些伙伴甚至在開會的時候連筆記都不會去記他。而有些單位呢,在工作過程當中也并沒有形成宣傳文件的傳達制度。而是以開會過程當中的決議為大家達成統一的共識。進而指導接下來的工作執行。
仔細反思一下,這其實是不對的。如果說只是幾個人的小公司,小團隊用這樣的方式反而更加高效。但是當團隊的人數規模只要達到200以上,那么就必須按照嚴格的流程制度來進行運轉。
畢竟幾百號人的一個管理工作,不可能只單靠幾個人來進行完美高效的運轉。從組織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不正常,不科學,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