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
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
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
然后他問:“你坐著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說:“什么都沒有,只是一個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問:“你曾經打開過箱子嗎?”
“沒有。”乞丐說:“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沒有。”
陌生人堅持:“打開箱子看一看。”
乞丐這才試著打開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里裝滿了金子。
那些沒有找到他們真正財富——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個乞丐,即便已經擁有很多物質上的財富,他們依然在四處尋找歡樂、成就、安全或愛情的殘余,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這些,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為珍貴的東西,那就是——當下的力量。
我們苦苦尋找的恰恰在我們的身邊,因為得不到而苦惱痛苦!痛苦與失落在我們心中盤桓已久,不知道怎樣才能擺脫?那么到底痛苦來源于哪里?只是想得到而不能得到嗎?不是的!思維與痛苦緊密相連,只有清楚思維與痛苦的關系,我們才能夠擺脫痛苦,重新擁有當下的力量!
痛苦來源于對當下的批判:
不能心平氣和的接受當下,便是制造痛苦的根源。想想看,有多少的負面情緒來自于對當下的批判,將當下的狀態與過往、與未來、與想象比較,越是比較,越是對當下的狀態不能忍受,這樣的思維認同越是強烈,痛苦的感覺就越深刻,對當下的存在感悟就越渺小。
痛苦的內容主要存在于恐懼和缺乏,恐懼的延伸包括不安、憂煩、焦慮、緊張、壓力、萎縮、害怕,這種情緒的來源于將“可能發生的事件”,而非“現在發生的事件”,身處此刻,思維卻跑到未來,造成焦慮的鴻溝。被未來的思維控制,而缺乏當下的力量。缺乏延伸包括不安、不滿、自我否定、強烈的欲望,源自于“小我”對圓滿的追尋,而“小我”的追尋是向外的,需要外接的認同,需要不斷的被欲望喂養,而這些認同全是被思維創造出來的,常常讓人產生疲于奔命的痛苦。
思維與痛苦的關系:
具象的痛苦在思維中產生認同,你的思維創造出一個“不幸的自我”,思維認同便是痛苦寄宿開始,痛苦寄宿加強了思維認同的能量,最終“小我”被痛苦控制,本我無法超脫。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思維中對過去、未來、想象的過度美化,讓當下的狀態變得不可接受,而對當下狀態所代表的本我越是輕賤。所以,習慣回憶過去的人、習慣沉溺于想象、習慣憧憬未來的人常常容易陷入莫名的痛苦之中。做比想重要,做提醒享受當下的狀態,而想象卻總是停留在期待、緬懷的思維情緒中。
在臨在的狀態觀察痛苦,將它從身體中剝離。如果不能放棄思維、放棄過去,每一個感情的痛苦都會留下一個依附在你身體里的余痛。這些痛苦與你已經存在的痛苦合并,并在你的大腦和身體里扎根,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負面能量場。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個能量場90%的時間內休眠,一旦被激活,常常讓人陷入巨大的負能量場中不能自拔。痛苦如同寄宿在你身體里的一個寄宿者般貪婪,如果無意識的被他控制,他會控制你,變成你,并經由你活出他自己。簡而言之,痛苦者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其無意識的被痛苦牽引,在痛苦的視角中制造更多的痛苦,不能自拔。痛苦解脫的根源在于:保持觀察者的狀態,將本體從痛苦的具象中抽離,切斷痛苦與思維認同之間的聯系。
怎樣擺脫痛苦?
一旦痛苦之身掌控了你之后,你就會想要更多的痛苦。你不是變成受害者就是迫害者;你不是想施加痛苦,就是想承受痛苦,或者兩者都要。其實這兩者之間沒有什么差別。你不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會義正言辭地宣稱自己不想要痛苦。不過,仔細看看便不難發覺,你的思考和行為,如何被你設計成要讓自己和別人繼續痛苦的模式。如果你是真正地意識到它的話,此一模式便會瓦解。因為想要更多的痛苦,就是瘋狂的行徑,而沒有人會有意識地瘋狂。
痛苦之身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它是你活生生的過去,如果你認同它,就是認同過去。一個受害者的身份認同就是:相信過去比現在更強大,相信其他人對你所做的事,應該為今天的你負責,為你的情感痛苦或你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負責。臨在的力量,就是當下這一刻,才是真正的力量,一旦你認識到了這一點,你就會認識到你該為自己的內在空間負責——而不是別人該為它負責。
只要你從痛苦中汲取你的身份認同,你就不能從痛苦中解放出來。只要你部分的自我感是來自你情緒痛苦的話,你就會無意識地抗拒或破壞治愈你痛苦的努力。
以上內容摘自《當下的力量》
埃克哈特·托利
埃克哈特·托利,生于德國,從倫敦大學畢業后,他在劍橋大學擔任研究員和導師。29歲那年,一次意外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致力于解釋、整合和深化這種變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傾向于任何一種宗教或傳統。在他的教學當中,他用一種簡單明了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脫痛苦并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講學,他努力將自己的心靈啟迪實踐傳授給世界各在的人。自1996年以來,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溫哥華。
想讀更多書摘,請下載讀什么或者關注公眾帳號:dushenme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