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整天忙著走親訪友的我錯過了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直到它初初開始在朋友圈刷屏我才抱著好奇心去看了幾期,真的好看,于是我連著幾天一口氣把它看完了。
看完之后,諸多感慨,朋友圈被總冠軍武亦姝,這個16歲的高中生刷屏,人們折服于她豐富的詩詞儲備量,淡定從容的氣質,但是同時我也看到了一些人跳出來說,年輕人記憶力好,反應快,能背2000首詩詞算什么大事啊!值得上升到弘揚傳統文化的高度嗎?還有人說,詩詞在今天不過是無用之小道,就算背了那么多詩,又如何?增添氣質?彈琴也可以;嶄露才氣?誰有空和你比這個?了解歷史文化,很多詩詞不過是言情詩和山水詩。
對于這部分人的觀點,我有些話要說。你看到別人不過是在背個詩而已,頂多是應試教育的另一種套路,但是你沒看到的是,其實人家是在讀人生的境界。不信請聽我道來。
這些才華橫溢的選手,真的僅是詩詞儲備量大而已嗎?
武亦姝:
說實話,在看這檔節目之前,我聽說最多的是武亦姝,網上流傳說,她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所以我看的時候當然也特別地關注她。的確驚艷,身著漢服,氣質文雅,詩詞儲備量驚人,反應速度也極快,況且她才不過是個16歲的高中生。但是看完所有的節目你就會發現,武亦姝并不是場上獲得擂主次數最多的,除了第十期的總冠軍,在其余九期里面她只有在第四場才坐上擂主的寶座。但是她依然令我印象深刻。
因為她上場的時刻,總是那樣的雍容淡定,大氣沉著。第五期的攻擂者李宜幸被問及對武亦姝的看法時,她評價說:“她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但是非常沉著冷靜。”第八期武亦姝再次從百人團脫穎而出的時候,董卿問她第二次再上來面對整個環境是否會更坦然自若一些了,武亦姝說她并沒有這種感覺,她解釋說:“就像詩詞也是這樣的,就覺得只要我還喜歡它,只要我有個人可以聊,真的就夠了。我也覺得答題答得怎么樣,都無所謂,我知識盲點回去再補就可以了。但是我對它的熱愛,一旦生成,就不會再輕易減少了。”
有時候,從當下看來,讀詩確實不如其他技能來得現實,但是詩詞卻能夠凈化人浮躁的內心,蕩滌出別樣的意境胸懷。這才是武亦姝讀詩讀出來的氣質和人生境界,這是一種打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熱愛,這種精神甚至遠超過了她學霸的光芒,令她熠熠生輝。所以我欣賞武亦姝并不僅因為她巨大的詩詞儲備量,更因為她這種從詩詞中來,與詩詞融為一體的精神境界。
姜聞頁:
除了武亦姝,還有一個同樣來自上海的16歲高中生姜聞頁也同樣令人刮目相看。她是博覽群書的才女,5歲的時候讀過的書摞起來就有1.2的高度,到現在16歲,她讀過的書可以鋪滿整個籃球場。她是個獲得過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的理科學霸,但是在詩詞上的造詣同樣不容小覷。她不僅會背,還會自己創作,我看到她是第二屆上海市詩歌創作大賽上有一篇獲獎作品是這樣的:
眉是斜柳倚闌干,西風一夜弄春殘。
多少玉華著秋水,若個月兒比心寒。
游絲飛,夢魂纏,幾攜舊緒向關山。
奈何天涯相望遠,拂窗繞戶落懨懨。
也許是從小浸潤于書的海洋與詩詞的文化之中,她與武亦姝一樣,淡定從容,溫和大氣。每一次董卿問她問題,她的回答都簡潔干脆,以至于把一旁的康震老師給逗笑了:“我覺得特別慚愧,因為我覺得我過分活躍。”主持人董卿說:“我也覺得我不夠穩重。”蒙曼老師笑著評價:“大將風度。”這也是我想要評價她的話,她讓我特別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即便她實力超群,卻因擊敗人數不足而惜敗,她依然從容而笑:“既然我懷有一顆熱愛詩詞的初心,又何必以輸贏勝負來鑒定我對詩詞的熱愛。”這樣的姑娘,你還會覺得她僅僅是在背詩而已嗎?我想一切都盡在不言中。
彭敏:
在第二季的詩詞大會中,彭敏在十期中做了四期擂主,幾乎囊括了一半的場次,用不容置疑的實力收獲了我滿滿的崇拜。作為《詩刊》編輯,他笑稱自己的工作是為他人做嫁衣裳,每天閱讀別人的詩作,然后選取好的發表在《詩刊》上。但是細細感受,才發覺他內心涌動對詩詞的愛正如冰山下的火種,熾烈奔放。
我在網上看到一篇寫彭敏的文章,略有點小酸楚,題目叫做再美好的詩句也換不來一平米房子。帶著北大才子的光環,他卻只能眼睜睜地在09年研究生畢業之后看著北京的房價一騎絕塵。曾經咬牙打算買房的他卻在等待銀行貸款批復的兩三個月被房主反悔,從此,現實與詩意,似乎成了一種太過鮮明的對比。
如今的他依然租房子住,但是讓自己的書有了一個更為雍容的容身之處,他依然覺得滿足。在節目里,彭敏說,詩詞就是我的女朋友,感動很多人。
哪怕生活中充滿茍且,但是有詩詞,就有盎然的春意暖遍心頭。
白茹云:
詩詞是人生的贊歌和希望。
白茹云大概是詩詞大會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個。她40歲,一個生活清貧的農民,沒上多少年學,但是讀過非常多的詩詞,她說,從詩詞中可以品嘗到人生的喜怒哀樂,她覺得很幸運。
她真的幸運嗎?6年前,她患上淋巴癌,生活窘迫的她每每獨自一人,經過數個小時的輾轉,去往石家莊看病化療,如今的她因為副作用,耳朵也有點聾了,眼睛老是流淚,聲帶發音也不正常了,不過她說沒關系,只不過是人生的小小考驗。在治療的一年多里,她經常看一本《詩詞名句鑒賞辭典》,詩詞讓她學到很多人生道理,給予她精神寄托。她感謝詩詞,也熱愛詩詞。
但是這份熱愛由來已久。小的時候,她二弟得了腦瘤,爸媽要外出干活,作為家中的長女,她必須要看護好二弟。每次她二弟病情發作的時候,就會捶打自己的頭,她拽住了弟弟的手,卻沒法緩解他的疼痛。所以她開始唱詩詞的歌謠給弟弟聽,轉移弟弟的注意力。每次唱,弟弟都會安靜下來,等他再哭再打,她再唱,就這樣,詩詞伴隨她和弟弟走過了那些年的艱難歲月。
詩詞于她而言,并不是一些枯燥無聊的字眼堆砌,那里面藏著的是她對人生的希望和快樂。讀過人生百態,你才能笑對殘酷人生。就如白茹云上臺時所說的那句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其實,想說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那個為詩詞作曲的爸爸,那個才思敏捷的北大博士陳更,詩詞一旦深入讀,便會融在骨血里。我無法茍同說當這些看見沙畫繪詩景就能果斷反應在腦中的人僅僅只是記憶好,反應快。你的氣質里就藏著你讀過的詩詞。
這篇文章本來還想寫得更長,但是今天還有別的事情。不過因為要重新去找那些視頻截圖和話語,真心有點大工程啊。喜歡的求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