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文章勘誤第6篇,力爭每月一篇,月末盤點,多多捧場。
以下為本人1閱讀時發現文字(部分簡友文章)有待商榷之處,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不妥之處,請指正,歡迎關注、期待交流。
承想:出自《紅旗譜》,解釋為料想。用于否定詞后。
曾想:不是一個獨立的語言單位,《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均未收入。
1、攻城掠地應為:攻城略地
攻城略地:出自西漢劉安著《淮南子》“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攻打城市,掠奪土地。指征戰。略:侵略,掠奪(多指土地)。
掠指掠奪時,多指財物
2、首當其沖
病例:當然,首當其沖是要突破朝廷的財務困境。(應該為當務之急)
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到災難。
原為“當其沖”,出自《漢書》,鄭國是個小國,身處晉、楚、吳三個大國之間,處境十分困難,一旦國與國之間有沖突,首先要遭殃的就是鄭國。
3、尾大不掉
病例:我像尾大不掉的跟屁蟲一樣,也緊跟在母親的后面爬著上樓。
尾大不掉解:尾巴太大,掉轉不靈。
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出自:《左傳》:“末大不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樹枝大了一定折斷,尾巴大了就不能搖動,這是君王所知道的。”)
4、萬人空巷
? 病例:某某影視劇的播出造成了萬人空巷,大家都在電視機器前等待收看它。
本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以致住宅空蕩蕩的。
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的盛況或哄動一時的情景。其近義詞:人頭攢動。
出處:宋·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
5、昨日黃花?
病例:如果外界信息來源只有報紙、收音機,當他們斷斷續續地傳到人們耳朵里時,早已是昨日黃花了。
明日黃花:原指重陽節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6、別無長物
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貧窮。
7、你以為的“侃侃而談”只是你以為的
“侃侃”本為剛直之意,談得理直氣壯才叫侃侃而談。
人們大多用此語形容聊天,屬誤用。
8.望其項背
病例:面對五四時期的偉大作家,現在的很多所謂的作家,只能望其項背。
【解釋】: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常被誤認為是“趕不上”。多用于否定式。
9、不刊之論
“刊”是古代“在竹簡上刻字,有錯就削,也即更改”,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多用來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滅
10、被意淫的“上下其手”
例句:一些人借著酒勁,對女員工上下其手,搭肩膀、摸大腿甚至親一口。
上下其手:出自《左傳》,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有些人望文生義,以為既然兩手上下亂動,想必就是動手動腳了。于是或用來指動手打人,或用來指調戲異性。類似的誤用在媒體中屢見不鮮。
故事梗概:
春秋楚康王十五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皇頡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后,楚軍中公子圍想冒認俘獲皇頡的功勞,說鄭皇頡是由他俘獲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他們便請伯州犁作公證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命人帶了鄭皇頡來,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穿封戌,然后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皇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十分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于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相關鏈接,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