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丹尼爾·西格爾,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他創造性地將人類學、生物學、認知科學、社會學、神經科學等多門學科跟心理學融合,開創了人際神經生物學這門新學科,專門研究人際關系和大腦的密切關系。他是“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最為推崇的腦科學家。近年來,丹尼爾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家庭教育,傳播給大眾。
關于本書
這本《由內而外的教養》,是在美國暢銷了10年的育兒經典。丹尼爾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正是我們的經歷,尤其是童年經歷,塑造了我們的大腦,決定了我們的思維,并且影響著我們養育孩子的方式。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經歷,解決早年未處理的精神創傷,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創造溫馨的親子關系,這就是所謂“由內而外的教養方式”。
核心內容
從記憶的提取機制、親子關系中的三種依戀模式、如何發現自己不好的童年經歷三個方面,為你講講怎樣完成由內而外的育兒之路。
一、過往經歷影響教育方式
人類的記憶有兩種,分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而內隱記憶是導致痛苦情緒的重要原因。如果過往經歷的痛苦沒有在心理上得到妥善處理,大腦關于這些經歷的內隱記憶就會跳出來,提醒你的痛苦。如果父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會很容易將自己過去不健康的行為或者心理模式傳給孩子,導致歷史反復重演。
【案例】
每次瑪麗帶孩子去買鞋,都會對孩子選擇的款式挑三揀四,把鞋貶得一文不值。她就好像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樣,每次都這樣。
其實,這跟瑪麗小時候的挫敗經歷有關?,旣惖募依镉行值芙忝?個,媽媽每次帶他們出去買鞋的時候都要趕著大減價去,商場滿是人,瑪麗總是在慌亂中倉促挑選鞋子,新款又太貴媽媽舍不得買,所以瑪麗總是買不到最理想的,媽媽花錢也很不情愿,還總是很愛生氣,所以瑪麗一想到買鞋就很痛苦。這個經歷導致了瑪麗成年后的焦躁行為。
二、互動方式決定孩子的依戀模式
父母與孩子的不同互動方式,決定了孩子不同的依戀模式。
- 回避型依戀
人們如果在童年生活中缺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他們就會好像感受不到他人的存在,對孩子的感受也不敏感,甚至對自己的情感信號也不理睬。這些人在為人父母后,不能每次都明白子女發出的需求信號,長此以往,孩子將會形成回避型依戀模式。也就是說,孩子會在情感上盡可能不去依賴父母,跟他人的關系也會變得冷淡。他們會為了防止內心變得脆弱,不斷弱化右腦對情感的感知,逐漸形成依靠左腦的理性思維方式。
- 焦慮型依戀
人們如果在童年所受的照顧變化無常,或者對照料過度依賴,成年后會對依戀過度專注,內心充滿了矛盾和不確定。這種專注的態度,有可能會妨礙他們感受孩子發出的信號,常常感到內心壓抑。如果類似的情況經常發生,小孩子會形成焦慮型依戀,他不確定父母是否能夠滿足他的需求,有時候能,有時候又不能,這種焦慮導致了不確定感,會使孩子覺得跟他人的聯結不可靠。
- 紊亂型依戀
如果童年出現過精神創傷,人們的情緒變化無常,就常常會嚇到孩子。在生理上,沒有撫平的精神創傷會阻礙大腦信息的流動,左右腦的協調能力也受到損害,在反思生活的時候會陷入混亂,使他們不能夠連續地描述過去的生活,這就導致了他們對生活意義的感知出現問題,情感無處安放,慢慢地對情感的體察變得麻木,注意不到他人的情感,進而影響人際關系,也不太會溝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有了孩子后,這樣的人這會使親子關系產生隔閡和恐懼,形成紊亂型的依戀模式。孩子學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很難處理自己跟他人的激烈情緒,心理上可能出現分裂傾向,面對壓力的時候無能為力。
三、反思你的童年經歷,能夠幫助你了解自己
反思你的童年經歷,除了能夠幫助你了解自己,還可以讓你重新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通過分析,你的感受能力和創造生活的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可以通過以下12個問題進行反思,通過記錄創傷經驗,發現童年經歷的隱形記憶,最終找到你一貫的行為模式和一直影響親子關系的問題。
12個反思問題:
- 你怎么看待成長?
- 從少年到成年一直到現在,你和父母的關系是如何變化的?
- 在和父母的相處上,你有什么喜歡或討厭的地方?
- 你是否被父母拒絕過,是否受到過父母的驚嚇?
- 父母的教育對你的童年有什么影響?
- 你能記起很小的時候和父母分離時的感覺嗎?
- 你的生命中是否有重要的人過世了?當時你的感受如何?
- 當你高興和不高興的時候,你的父母有什么反應?
- 如果小時候有其他人照顧過你,有沒有發生過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 你是否因為童年的一些經歷而特別討厭某種行為?
- 你經歷過的事情中,有哪件事你希望能夠有另外一種處理方式?
12 . 在和他人的相處上,你最想改變的是什么?
通過反思,你會發現,過去自己的一些行為模式導致你經常出現一些做法,影響了你跟孩子的關系。清理過去,提醒自己經常反思,這時候再改變行為就會變得不那么困難了。
四、講故事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孩子講述事件的經過,可以讓孩子明白發生了什么,了解自己當下的處境,他的負面情緒就會大大減少,這不僅也有利于左右腦的發育,也是他理解世界和調節情緒的主要方式。對于父母來說,反思你的人生故事,也可以加深你對自我的認識。
金句:
如果你跟孩子或者伴侶經常因為某一個行為吵架不愉快,或者你會莫名其妙地發現某個行為特別不能容忍的時候,可能你就要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你的身上還有沒有妥善解決的問題。
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記憶自己跳出來了,這就是內隱記憶。內隱記憶是導致痛苦情緒的重要原因。
如果父母有一些沒有妥善解決的問題,就很容易將自己過去不健康的行為或者心理模式傳給孩子,導致歷史反復上演。
如果孩子和父母經常有親密的聯結,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能夠積極回應,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理解和保護,那么他們之間形成的依戀關系就是一種安全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