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廣成長記|育兒要科學更要藝術
聽 ?女 ?博 ?士 ?獨 ?立 ?思 ?考 ?的 ?育 ?兒 ?聲 ?音
我有個姐姐,原來是這么地幸福。
01
今天中午12點50分,臺風天鴿在珠海沿海登陸。3個小時之前在高速公路上我跟姐姐瑟瑟發抖,猛烈的狂風、倒塌的大樹、疾馳的車輛,有驚無險地沿著公路徐徐前進。
我跟姐姐這段時間的心情用臺風天氣來形容最貼切不過,神經緊張、擔心害怕、秩序混亂、等待最后的狂風暴雨。來得快去得快的臺風已經登陸,然而我們需要迎接的狂暴風雨卻不知什么時候會來。
30分鐘之后我們倆在醫院,在爸爸的病床前,彼此不說話,也不用說話,就像小時候在一起一樣,那種感覺比空氣還要透明自然。
生了小孩之后我才知道寶寶從一開始是不知道自己的手和腳是身體的一部分,他們需要慢慢適應和學會控制。我們不知道從什么開始就接納了自己的手和腳是身體的一部分,到后來再也沒有人會說我們原來我還有自己的手和腳,我想這就是手足的意思。
從感覺分離到融為一體,再到無需經過大腦的接受肯定。
02
很多媽媽說不要生二胎了,傷不起。那些無盡的夜醒,那些生病癱倒的時光,那些被誤解和抑郁焦慮的情緒,那些滿頭銀絲和滿臉憔悴身材走樣,還有犧牲掉的職場升遷,讓不少媽媽不想要二胎了。
還有一些媽媽說,不想生二胎了,因為全新全意地愛著大寶,愛到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自己對大寶的愛不忍心分割給還沒有來到世上的老二,不忍心和不舍得,哪怕老二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我理解這些感受,因為我也是媽媽。有時候自己發神經,幻想如果失去廣廣我會怎么樣,只是這么一想我的眼淚立刻就要流下來,哪怕這個只是一個假設,我也承受不起。
但生命的誕生和凋亡讓我慢慢學會一些東西。
對小孩我們可以做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甚至付出生命,但過去的兩年里面看到很多無助和無奈,讓我懷疑這份愛到底能夠撐多久,這份守護到底能阻擋多少危險,沒有人能回答和沒有人能保證。
父母用生命守護下一代,這份愛不會因為生了二胎而減少,相反會因為這個世界上多了一個有著共同血緣關系的生命而得到增強。
經濟學里面有個術語是“沒有排他性”,特別適用在公共資源領域上。國家建立國防系統,不會因為多了一部分人口而削弱,事實上多出來的人口同樣受到國家的國防系統的保護。
03
那天晚上9點半,我們第二次來到CT檢查室。
雙手需要放到頭頂上并且要堅持直到拍攝結束,爸爸沒法完成這個動作。
要留一個家屬在這,“我在這吧”。
“這個會有危險嗎?”
“穿這個防護服,有沒有懷孕?”
“沒有懷孕”,我穿上了防護服。“呃,那這個對以后懷孕有影響嗎?”
“三個月之內不能懷孕。”
“我來吧。”
姐姐進去了,我在外面。
一起回到病房,看到插滿管子的爸爸,那種陌生和熟悉的感覺模糊了我的眼睛,第一次看到醫生護士們熟練地、冷靜地使用那些管子,看著爸爸扭曲的表情,我緊緊地抓著他的手。
不忍直視卻無處可逃。
在特別冷靜的醫生護士和護工人群中,我看到了姐姐同樣迷糊的雙眼和濕潤的臉頰,無處可逃,但至少這一刻我不是孤獨的。
我以為我讀了《最好的告別》就會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和面對這些事情,然而,那一刻的慌張和無助竟然還是那么的強烈和真實,你永遠沒有辦法做好準備。
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至少身邊還有你。
04
年齡越大,就有越多的事情不想跟媽媽說,不敢跟媽媽說,何況不知道怎么說。
這些不能說的秘密我只能,也只想跟姐姐說。
小時候的陪伴和快樂玩耍,我只記得一些片段,但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我現在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原來那個一直都在的肩膀就是為了這些無法逃避的時刻一起承擔生命重量而存在的。
我不能確定如果只有我一個人能不能撐到今天,但我肯定的是如果沒有姐姐,我將不會有那些快樂甚至有點自私的幸福時光。
養兒防老,為了自己能安詳終老而多生多養是上一代的心愿,符合傳統道德規范然而卻無法改變它自私的本質。
今年2月偵破的的大型兒童拐賣特大案件中,有需求就有買賣,養兒防老是最大的需求。
“在已偵破的案件中,拐賣別人的孩子只占總數的27.1%,‘親生親賣’自己孩子的占到了總數的72.4%;此外盜竊、搶劫、搶奪后再將兒童出賣的情況則占1%”——2月22號中國新聞周刊報道。
我們這一代,很少有養兒防老的想法,我們養育下一代,并不是想著以后有回報,或者替自己完成未完成的夢想,這些教科書式的想法被“豐富自己生命體驗和感受自己生命的完整性”所取代。
我們沒有什么強烈的目的性,而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人生,所以很多年輕夫婦覺得養育一個小孩已經足夠。
對生命終結的思考,改變了我的一些想法。
05
死亡是中國人很忌諱的話題。生命最后的時光和如何消逝的故事絕大部分都被人為地隱藏起來避而不談,對于生命終結的認識我們是極度缺乏的,誰也不想再次提起,更不要說探討反思了,這種麻木也許是一種自我保護。
不正視死亡,是談不上尊重生命的。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拷問,我慢慢想明白,我想給小孩全心全心的愛,除此之外,我還想給能夠伴隨小孩一起成長的愛——手足之間的愛。
不僅僅是童年快樂的陪伴,而是在生命進程中一起成長的愛,能夠一起享受生命的輕,也能夠一起承擔生命的重。
當你走路越來越慢的時候,當你說話不清楚的時候,當你臥床不起的時候,當如何休息都好不了的時候,當你生命突然終結的時候,你是沒有能力保護你的小孩的。
你不是神,從來都不是。
看看最近大家在激烈討論的兒童性侵的數字就知道了——
即便在那么重視自我認識和擁有完善的幼兒教育的美國中,有1/4的女孩和1/6的男孩在18歲之前有被性侵或者被性虐待的經歷。
不是你不負責任,而是你所謂全心全意的愛也有百密一疏的時候。
被遺棄的喬布斯,對自己親生父母的感情是復雜的,而成年之后跟親妹妹相見才發現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自己存在,那種相通相融的感覺即使分隔30年之后依然還能感受它流淌在血液里。
要不要二胎,不是一句兩句可以說得清楚,這個選擇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就我個人而言,我愿意現在就承受那些所謂的艱辛和必要犧牲,以便換回日后在那些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艱難時刻,我的小孩有手足的互相扶持,他/她的身邊還有可以依靠的肩膀。
這不是一篇雞湯文,而是生命告訴我的事。活了30幾年,我才明白手足的意義。
我想生二胎是為了孩子,而不是為了自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