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家居市場變現有待突破,至少要解決3個問題
兩年前在美國硅谷采訪創業孵化器,接觸到硅谷高創會(SVIEF),一個中美跨境創新融資平臺,它2011年創立于美國硅谷,2016年落地中國。正像其創辦人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硅谷有大量優質創業項目和領先的技術,中國則有許多企業和資金資源,我們努力讓兩者實現對接和交流,創造新價值。”
7月15日,2017硅谷高創會在北京舉辦。不同主題論壇同時進行,相對前沿的“硅谷黑科技創新分論壇”里面一個Panel Discussion引發我興趣:未來,將怎樣把AI(人工智能,下稱:AI)技術應用到智能家居領域?
智能家居風生水起于2014年,受資本追捧。當時眾多國際科技巨頭涉足該領域:谷歌32億美元收購Nest,蘋果發布HomeKit,三星拿下SmartTings;國內海爾、騰訊等諸多實力公司紛紛入場,打算以不同方式切這塊蛋糕。
當時中興通訊也憑借自身硬件優勢開始在此布局。與小米、華為等從路由器切入智能家居思路不同,它選擇另外一個角度:智慧家庭。做法是:首先從家用智能看護攝像頭進入,推出試水產品“小興看看”,隨后再推出家庭安防相關產品。主要是對現有產品形態做增量創新。
采訪中興智能家居運營總監田波時,他說:“攝像頭這種產品其實市面早有傳統企業在做。但此前一直未進入家庭和個人領域。我們更看重的是在原有基礎上開發出一些微創新的、增加客戶體驗的東西。”
沉下心做單品,實實在在觸及用戶對于中興來說算是一個較佳路徑。
而另一位受訪者,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董彥良,他從研發角度,推出一款智能家居的中控設備, Sentri(名字來自英語Sentry,安全、保護之意)。“Sentri既是一款安防產品,也可做遠程音視頻與遠方親人溝通。”他說。
他說, Sentri更像是一個像路由器一樣的中介平臺。它整合智能外設設備,可以使智能家居產品不再碎片化。
事實上,時至今日,如果說智能家居行業技術層出不窮,但該領域產品明顯還處于混亂期,智能家居領域現狀不溫不火,應用市場變現緩慢。
業內人士認為,應用場景的產品變現要有所突破,至少解決掉三個問題:產品落地、統一標準、和服務落地。
以下為智能家居論壇部分內容編整:
(二)對話:未來AI在智能家居場景中可以替代很多東西,情感傳遞除外
主持人:智能家居有個很火的應用就是語音識別,而它幾乎成為智能家居一個入口。請嘉賓介紹下怎樣看待語音交互和智能家居的融合,以及對這種技術發展的市場性預測?
李冕(微軟中國物聯網產品市場總監):從微軟的角度對這個趨勢回應非常直接,我們推出“小娜智能家居平臺”,這是一個更直接的前端。
我們認為智能家居的語音,不只是簡單作為一個電器控制,而是整合成一個智能小助手。所以微軟做的不只是做語音,而是希望背后有一個智能的小大腦,智能小助手,這是我們目前做智能家居方面的方向。
Robertde Neve(Brite Lab,CEO):我們公司不提供智能家居產品,只提供技術,可用于構建智能家居產品和場景。現在的技術變得越來越復雜,也出現了一些不錯的產品,但是我們更加關注下一代技術和產品。像我們現在研究的是未來五年,我們提供給市場什么產品?而語音識別就像是為我們提供一個便利,可更加簡單為下一代科技進行設計。
孟令偉(北京全電智領科技有限公司 運營總監):現在的語音交互離生活還有一定距離。我認為有幾個方面需要突破:
第一,現在語音交互大多集成在貼身使用的設備,比如手機、手表,貼身使用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應用環境和距離。可是未來智能家居領域,我們身處的環境比較復雜,這時候是否也能得到非常準確的語音識別?這個方面應該有所突破。
第二,是個人感覺現在的語音交互應用,還不能結合上下文語義而深刻理解語言的含義。所以我們跟機器交流的時候會顯得有點生硬,我個人感覺不能完全給予設備信任感。
第三,它的表現沒有想象中那么聰明,沒有那么智能。我希望跟它自然溝通,而不是刻板回合式的交流。不過技術方面我不是很擔心,突破只是時間問題;產品方面,語音交互在未來智能家居領域會呈現的交流模式,一定不能定位按紐或者觸摸的替代,而應該呈現更加綜合更加智能的應用。
主持人:請談一下你們認為AI和智能家居互相融合的最好應用是什么?如何看待AI在未來智能家居中的作用?
Steve Gutteridge(Nubryte, 聯合創始人):我覺得AI在智能家居方面將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使用AI去代替一些原本沒有必要的東西,比如我們現在有的安防系統或者是攝像頭,大都是單獨的一套解決方案,但是未來可以通過AI做一個集成,而沒有必要單獨買這項產品。我們還可以實現互聯互通的家居環境,
另外這些設備本身有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和故障。這個時候就需要客服代表主動聯系客戶,因智能家居的售后服務也應該是智能的,尤其是科技,目前已經變得如此成熟,我們有能力去生產這些售后智能設備,我們也有能力對它們進行批量生產進行復制。
但是客戶期待可能會更多。在未來,AI的發展讓我們進一步朝著售后服務方向去開發研究,我們組建一支小團隊專門做這個事情,我覺得這是人工智能帶給我們更深層次的意義。
Robert de Neve:如果我們想做真正的智能家居我覺得AI一定是一個必備東西,我們公司做的其實是自主機器人。我們都知道洗碗機,它們其實也算是一種機器人,但不是智能機器人。
現在我們有很多自主的機器已經能夠很好的運轉,不過目前現實生活中應用還是比較少。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更多傳感器,需要更多的交互。目前像這鐘產品設備還不是特別多。有一天我聽到一個CEO講,他們做了第一百萬個自動化除草機,就是在人工智能以及由人工智能帶來更高的安全系數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孟令偉:AI可實現超越人類的推理演算和資源規劃能力。我設想未來每一個家庭里面都有一個基于AI設計核心智能管家,可以根據房間里不同主人、不同生活習慣來分配和規劃所有的家庭資源。比如。根據不同主人生活習慣調節熱氣器的溫度,這些都是適合AI做的。但是還有一部分親情的傳遞,這些部分不一定適合機器替代。(作者穎新 本文圖片攝于硅谷,及網絡來源)
(PS: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聯系小新創投ID:xinjiu33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