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漲見識!貴州居然有個高原水城
▼
▼
福泉古城墻
建于公元1381年的福泉古城墻已有600多年歷史。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保護較為完整的古城墻,也是我國高原地區唯一的一座水城,早在2001年,福泉古城墻就被選為國家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原水城? 獨一無二
1381年,那時的福泉名為平越,是大明朝西南區域的軍事要地。明朝政府在此設平越衛,并委任李福為指揮使,修建平越城。初建的福泉城墻為土城,10年之后(1391年)因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又改為石城。
古城垣依山而建,城墻為青條石建筑,工藝講究,周長4700米,高7米,寬3米。
成化年間(1465—1487),平越指揮張能在西門外的沙河邊建一城墻,從河中引水進城并建一井口,解決戰時城內的供水問題。
1603年,貴州總兵平越人安大朝、指揮奚國柱、知府楊可陶在水城外又筑外城墻183米,招募能工巧匠,集思廣益,精心設計,最終決定在攔截河流的城墻上建上下兩座三孔石拱橋,這樣,把河流直接包在城內,充分保證城內軍民的用水之需。
城墻將河流的一段包入城中,方便居民汲水。為防備戰時水源被斷,修建了兩處跨過河流和兩座三孔石橋之上的橋上城。
橋下設有鐵柵閘門,實為兩座水關。有道路通往水城、外城,道路穿過河道,路下建有五個泄水的橋涵,這種城垣結構,是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的代表作之一。
如今,福泉市內有多處古城垣遺址,其中“小西門水城”保存最為完整。“小西門”古城垣依山而建,墻下河水蜿蜒而過,三重城墻氣勢磅礴。像這樣的城墻,不僅在貴州是惟一的一座,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和南京城墻堪稱姊妹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主任、福泉市文化顧問龔巨平副研究員認為福泉城墻和南京城墻雖遙隔數千里,卻有六大共性,堪稱姊妹。
▲南京古城墻
▲福泉古城墻
兩處城墻有以下六個共同點:
◆1.它們都是明初開始興建的城墻,都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兩座古城墻均依地形修建,融自然山水地理為一體,不在是四四方方的規矩之形,使山區、河水、湖泊與城池成為唇齒相依的關系。
◆3.在結構上,都有多重城垣結構,城墻開門,城上有城樓。城門的拱券結構,福泉和南京一致。同時,城墻的粘合劑也一樣,都是桐油、石灰和糯米汁的混合物、
◆4.均有甕城,甕城是南京和福泉城墻的最大特點,相比南京城墻甕城,福泉小西門水甕城,又顯得稍勝一籌。
◆5.都有護城河和水關,都有水關、涵洞、水閘共同調解進出水系。同時,城門處均建有橋梁溝通內外。
◆6.雖然都受到不同程度損毀,但都保留精華,以供后人憑吊。
延伸閱讀
2012年12月17日南京、荊州等八大城墻打包形成的中國明清城墻項目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5年,在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民革貴州省委《關于爭取把福泉古城墻納入“中國明清城墻”項目,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建議》提案建議爭取將福泉古城墻納入申遺。
資料來源:貴州商報、百度百科、心情如海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