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認識了廣東省的幾座城市,這些城市相比省內的其他一些城市。雖然經濟上跟省內的其他城市比起來還是有點不太過于發達,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特色所在。而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暫時離開廣東到湖南省地區,來認識另一座城市,即郴州。
郴州是湖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湖南省地區的東南部地區,東邊是江西省的贛州,南邊相鄰的是廣東省的韶關市和清遠市,西邊是永州市,北邊和衡陽市和株洲市相連。
現今,如果尋找郴州市地區最早的歷史的話,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的地區。而到了秦朝,在現在的郴州地區就設置了郡,到了西漢元鼎四年時,當時的桂陽郡下轄就有郴縣,也是現在的郴州地區。到了王莽稱帝的時候,把貴陽西郡改成了南平郡,把郴縣的名稱改成了,直到東漢又建立之后又把郴縣的原名給恢復了。到了之后的永和元年時,又把郴縣改成了漢林縣到了三國時又把漢林改成了陽安縣。晉朝時期陽安縣更名為晉寧。到了隋朝才有改回郴縣,并且把當時的三郡合為了郴州。郴州之名最早就是從此時開始。
宋朝時期又設置了郴州軍到了元朝,把郴州軍改成郴州路,而到了明朝又把郴州路改成了郴州府。近代時又把郴州地區改為了資興縣。大部分時,郴州地區的名字就是變來變去的一個情況。在建國之后郴州地區的名字改得更為頻繁了,有時叫做郴縣,有時又變成郴州專區,有時又改名為資興,最后在1995年時,才真正確立現在的郴州市的地區和總名稱。
郴州市擁有著兩座中國最優秀的旅游城市,是我國的溫泉之城,華中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等多重的經濟輻射地區。并且,郴州市湖南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國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郴州也自古被譽為”九仙二佛之地“,是我國稻豐文化發揚壯大的福地,王先成先生得道的事情在民間廣泛流傳,也成為我國古代醫藥室和醫學界的巨大的歷史背景所在地,而郴州也是我國的文人墨客喜歡的地區之一,例如唐宋時的文人杜甫韓愈等大名鼎鼎的詩人們都曾在這兒留下過自己的足跡和詩句。例如秦少游因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
在另一方面,郴州地區的有名的傳統文化項目就是其戲曲。在戲曲當中郴州地區最為久負盛名的就是昆曲。昆曲已經有一六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被稱之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并且也是世界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而在全國六大昆曲院團中濱州就占有了一席,即湖南省昆劇團。是我國文化部確立的全國專業昆劇保護院團之一,并且這個樂團在充分的吸收了郴州地區的文化和民俗樣貌等特色的基礎上,制作了一系列的經典曲目,并且出訪過許多國外的國家,在國內外都廣受好評。
而郴州,恰恰在其位置的差異,體現出了湖湘文化和嶺南文化的交融和發展。郴州市湖南地區和廣東地區的中間點也是湖南地區的南大門,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既充分的吸收了湖湘文化中敢為天下先的豪氣和勇氣,又繼承發展了嶺南文化中大氣磅礴的開放包容態度。在我國的革命史上,也有其鮮艷的一筆。例如朱德陳毅所發動的“湘南起義”等,都是在郴州地區出現的。
而郴州地區的民族文化也是極為的具有特色,據統計,郴州轄區內有27個不同的民族,因此使得當地的各式各樣的民俗文化和少數民族的文化呈現出多姿多樣的樣態,使得當地的旅游等各個方面都體現出不一樣的風情。
在郴州市的旅游加快發展的狀態下,從2015年開始就獲得了一系列的城市的榮譽,例如2015年得到了“國家衛生城市”榮譽。2016年時得到的“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榮譽,2018年得到的“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等榮譽,而在今年的1月份,郴州市也被評為了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當地地區的旅游成為其一大特色,也成為其經濟發展的一大增長點。
祝郴州市的明天越來越好!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收藏,轉發,留言。如果喜歡同類文章可以關注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