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王小波是在高中時閱讀課上。那時的我年輕氣盛,渴望一切有趣的東西。在雜志上看到王小波的《肚子里的戰爭》,覺得很有趣。后來機緣巧合看到了一本《王小波門下走狗》,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文字,不禁好奇王小波文章到底多有趣。
或許因為王小波的文章不似正統教育教科書上榜作品那樣人畜無害,老少咸宜。亦或者他的作品只能被小眾文藝青年及我這樣的投機分子所追捧。在那個網絡尚未如此深入我心深入我生活的年代,我在網絡苦苦尋覓才找到一套王小波全集的電子書,如獲至寶。再后來,在大學圖書館接到一套全集。并最終花重金購得一套以收藏,終于心滿意足,壽終正寢。
最開始看舍棄了雜文和書信集兩冊。因為我只希望有趣,而世事和情書對我來說是最無趣的。而他的小說作品最初也只是一種有趣的臆想。在讀完全部小說,百無聊賴又后繼無人時,又多次反復閱讀,每次都發現他的作品又有更多細致細膩的東西隱藏其中。故事亦真亦假,像天上忽明忽暗的云。記憶也變得空氣般粘稠、沉重。開始越來越細致的去思考,去探尋那晦澀的過往。他的雜文詼諧戲謔卻針針見血。給李銀河的情書浪漫溫柔,要遠超徐志摩之外幾百個張信哲。
或許這就叫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曾經有人推薦王朔,馮唐,說他們的作品也很有趣。但看過之后只覺得王朔戾氣太重,馮唐流氣太深。小波之前只有魯迅,小波之后再無小波。
曾經我也覺得自己像一條生猛的牛犢,年輕,狂傲。想要奔跑,想要自由。直到自己被人一錘子騸掉。
在我被騸掉之前,我現在仍喜歡有趣。可惜天妒英才,王小波已離世二十周年。再不會有更多有趣有深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而故事最多的的革命時代和唐王朝還有很多有趣只能我們自己去發現。這未嘗不是件好事,假如他來到繁華雜亂的現在生活,或許他會發現這一點不比他的未來世界、2015更有趣。
晚安,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