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隨筆28——認識自己
? ? ? 如果有人問你“認識自己嗎?”你一定會認為對方是神經病吧?誰不認識自己呢?如果這樣認為,還真不是真正認識自己呢?為什么這樣說呢?
? ? ? 看過金庸《射雕英雄傳》的都知道,武功已經登峰造極的歐陽鋒,由于輕信郭靖,逆練其亂改的九陰真經,以至走火入魔,不認識自己了,“我是誰”的問題如同影子一樣糾纏著他。大家也許聽說過,有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公差押著犯事和尚去某地,半路上公差喝了些酒睡著了。和尚覺得機會難得想要跑。可是轉念一想,干脆回來將公差的頭發剃個干干凈凈。公差醒來一看行李還在,再一看嚇了一跳,咦,和尚跑哪去了?下意識地用手撓頭,不禁心中大喜,原來和尚還在,那我自己哪去了呢?這看起來是一個笑話,也反映一個社會現實,現實中確實存在找不到自己的人。遠的不說,就拿我們日常生活瑣事來說,我想不認識自己的也大有人在。
? ? ? 第一種,好為人師。這種現象常發生在家長對孩子、領導對下屬、強勢對弱勢之中。就拿家長對孩子來說,在中國就沒有專門的家長學校,我們教育孩子也全憑我們自認為的成功經驗去教育孩子。一看到孩子沒有按自己的想法去認真學習,就會滿是指責的話語,高高在上,一副經驗豐富、志得意滿的樣子。孰不知,我們這一代與上一代原生家庭是不一樣的,我們自己與家長的成長環境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心態與家長的心態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孩子的成長環境是不一樣的,現在的孩子所接觸的人事物與當時家長所接觸的人事物也是不一樣的,還會有很多的不一樣。這些不一樣在里面,在這些不一樣中產生的所謂的“成功經驗”運用于不一樣的人身上管用嗎?顯然不管用。可是,就是這樣,我們作為家長還是樂此不疲地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做,認為這樣就一定行。孩子不接受不行,顯然接受了也不行。誰難受?孩子。為什么會讓孩子難受,因為有一位不能“認識自己”的家長在作怪,呵呵!這就是典型的“好為人師”吧!在古希臘,有人問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難之事,回答是:“認識你自己。”接著的問題: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給別人提建議。”這位最早的哲人顯然是在諷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無幾,好為人師者比比皆是。蘇格拉底領會了箴言的真諦,他認識自己的結果是知道自己一無所知,為此受到了德爾斐神諭的最高贊揚,被稱作全希臘最智慧的人。我們為什么不去做一位“最智慧”的人呢?
? ? ? 第二種,生活在無奈中。為什么這樣說呢?試想想,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承受了很多別人的期待,有來自父母的,有來自老師的,似乎完成了別人的期待,自己才會有價值,人生才會有意義。比如,在升學時,只要能考上就行了,誰還考慮什么專業不專業,遠的不說,70、80、90年代的人,這種想法居多吧?為此,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很無奈,也逼著自己也得去學。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都很愛我們,但他們不了解我們,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是,由于各種原因,無奈中去做自己無奈的事情。現實中的你我,包括正讀到這里的你,是這樣嗎?當然有的不是,我是指的大多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干自己不感興趣的事,不光心中無奈,更不會全身去做,付出的不少,也自問到底自己想要什么呢?認識不到自己,找不到自己。無奈的你,看似風光無限,其實可憐至極。但丁的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可以這樣說,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人,也是常常最無奈的人。他在說這句話時,其實就是在阿Q地自我療愈一下無奈的那顆心吧,我就常這樣,哈哈!
? ? ? 第三種,生活在他人的認可中。在NIP學習中,常要求家長用夸贊式的語言對孩子。我認為有其很正能量的一面,但事物都是兩面性的,是否會有負面影響呢?我想多多少少得有點。大家都有這樣一種體會,當別人夸我們時,我們心里會美滋滋的,孩子也一樣呀,更想得到老師、同學、家長的認可。當我們夸孩子時,孩子肯定很開心、很高興呀。小時候,當我們做得好時,家長有時會摸著我們的小腦袋瓜說“做得真好。”我們在心里高興的同時,會更加想做令家長高興的事。久而久之,漸漸成習慣后,就將這一模式一直延續。在家里,會追尋家長的認可;在學校,會追尋老師的認可、同學的認可;在社會,會追尋領導的認可、同事的認可。做任何事,就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都可能牽動你的心神。當正向評價你時,會自信滿滿、精神煥發;當評價負向時,就會頹廢不堪、甚至一蹶不振。如果一旦讓認可把心所包圍,一旦失去認可,你就會猶豫不決,芳心大亂。為什么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你給予了別人太多的力量,你時刻被外界左右著。其實他們只是從他們的人生經歷中來看你,那是他們的觀點,那是他們在你身上投射了的價值觀而已,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是你賦予別人太多的權力,那你也就讓別人“牽著箅子走”。其實你忘了,了解你的只有自己,你在所謂的認可中迷失了自己而已。
? ? ? 好了,說得太多了。認識自己是與生俱來的內在要求和至高無上的思考命題。先賢們常用這句話來規勸世人,傳說希臘德爾菲神廟的門楣上就刻著這么一句話:“認識你自己”。人最怕自問,一旦自問,將無窮無盡,古語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把“認識你自己”理解為認識最內在的自我,我認為的就是“潛意識”中的自我,認識了這個東西,你就心中有數了,知道怎樣的生活才是合乎你本性的,你究竟應該要什么和可以要什么了。
? ? ? ? 還是那句話:我是一切的根源。
? ? ? ? 2018年6月8日17:48? 陳濤? ? 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