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咱們做個小測試:找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跟著我大聲喊出來四個字
“我喜歡錢!”
能喊出來嗎?分貝有多大?感覺怎么樣?
以上是本體能量學創始者羅秋蘭老師的微課《賺錢是最好的修行》中一個小體驗
我當時略微羞澀,但確實覺得是我所想,哪怕在家中,我也喊了出來,音量嘛,估計隔壁鄰居能聽得到。
《賺錢是最好的修行》這是一堂關于金錢的微課,引領你解析自己與金錢的關系,追蹤關系的由來,從而更好地與金錢相處--即賺錢,賺更多的錢
下面就是我想要分享的關于這次微課的一切
首先,金錢意味著什么?即我們為什么需要錢?
羅秋蘭老師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說明,我一一對應寫上了自己的理解
生活質量:買東西不看價簽,可以像?@September記錄一切美好?一樣,囤一屋子化妝品
人生成就:財富是身份的象征,其形式有很多種:房、車、股票、基金等等,有時我們介紹一個人會這樣形容:幾套房幾輛車開公司等等,其實說白了就是“他有多少錢”
家族榮耀:這一點在男性角色上表現得更為顯著,孩子懂事讀書好會賺錢都是一個家族的榮耀
世界貿易:金錢的表現形式從以物易物到代幣到如今的貨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時代的進步,我們可以說金錢促進了世界貿易發展
看到“錢”背后的心理
提到“錢”這個字你的內心感受如何?似乎想起了什么?
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我媽/爸跟我說家里沒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相似的體驗
這句話我從小聽到大,在我經濟獨立之前,幾乎每次伸手要生活費/書費/買衣服,我都會聽到這句話。
我很怕
怕到去年在段俊杰老師的群里一看到錢的個案分享就義憤填膺,勾起那些不堪的回憶甚至放聲大哭;
怕到我特別想多給弟弟妹妹點零花錢,因為我知道他們現在仍然在走我的老路,給他們零花錢,帶他們買衣服,實際上是在安撫我內心的小女孩。
怕到現在都不敢開心花錢,按著自己略顯嚴苛的計劃一步一步執行,偶爾多花點錢買了衣服/化妝品/包包,心里都帶著小小的內疚。
還好,現在,這份內疚存在的時間越來越短。
因為我意識到“錢”的存在了,我知道我為什么會哭,我明白我的內疚從何而來。
花了錢會后悔,那么,追蹤這份“后悔”的感覺從何而來
花錢時很開心,那么,去賺錢讓開心的體驗再來n次
你的錢長什么樣?
羅秋蘭老師說“你如何對待你的錢包就是如何對待你自己”
我還記得那次在袁春楠老師的財富微課里有一場關于“鈔票”的討論,我說“我會把每張鈔票都整整齊齊毛爺爺向上疊放在錢包里”
我是如此嚴謹地對待我的錢,每張鈔票都整整齊齊,每個銀行/理財賬戶里有多少錢我都清清楚楚,學習了一系列的理財知識,因此我的先生也非常樂意(應該是真心的)把財政大權交到我的手里。
可能有人看明白了,我為什么對花錢理財如此理智,因為我內心深處的記憶,我不想再讓自己聽到“我家沒有錢”,我想讓自己的孩子永遠聽不到這句話。
此處,要感謝我的父母,雖然沒有錢,經常說著“我家沒錢”,“爸媽賺錢不容易”,但這些體驗一直引導著我改善與金錢的關系。
三個步驟:覺察、意愿、行動
花錢的底氣足了,賺錢的腳步停滯不前,你是這樣的嗎?
羅秋蘭老師的微課里,有一個案例:一位講師,功力深厚卻賺不到錢,原因竟然是哪怕個人能力提升不少,他也不好意思跟客戶說自己身價“漲了”,身價不高或長期處于同一個水平,客戶認為你的價值沒有提高,又何來生意
追溯下去,發現該講師出身于“書香門第”,自認讀書清高,金錢可恥。這樣的觀念,自然是對他賺錢沒有益處的。
覺察,不僅僅是覺察“賺不到錢”的現象,更要往下深挖根源
確認自己的意愿,是想賺錢的,是想跟金錢搞好關系的,然后制定策略著手行動
告訴自己:
我有資格擁有錢!
我相信自己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