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難的是什么?人人都有自己過不去的坎,但要我說,人生最難的,就是放下。每個人在心里都有自己放不下的東西。有的是一段感情;有的是一個本應該抓住的機遇;有的是一個讓人生截然不同的決定。每個人都一定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是我當初……現在就……”人生就是無數個三岔路口,我們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路的盡頭有什么誰也不知曉。所以我們總會迷惘,總是感嘆到:要是我能從頭再來……
? ? 人生最難放下的不一定是最珍貴的,而是曾經唾手可得卻與自己失之交臂的那些東西。仔細想想那些你無數次懊惱的事是你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嗎?也許你早已找到了代替品,只是并沒有那個好,所以你很懊惱,很沮喪,不明白當初自己為什么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如果那樣選擇的話,人生或許會完全不同,或許會比現在更好。
? ? ? 一個讀者曾給我留言說到:她是一個廣東戶籍的學生,卻在江蘇高考,結果只考了一個普通的非985、211的大學,這個分數如果在廣東,她能夠上中山大學。她說:“要是我去了廣東高考,也許我的人生會完全不一樣。”她常常做夢,夢到在考試或是在復讀,但是她又沒有勇氣重新復讀,所以她一直在懊惱。
? ? ? 而另外一個是我的朋友,她曾經有一個已經談婚論嫁的對象,他們很相愛但最后還是分手了,再見面時,男人儼然變成了一個成功人士,在朋友面前氣度非凡。可她如今嫁的男人資質平平,對比起來還是落差很大。雖然不至于鬧翻離婚的地步,但每次和她聊天時,她總會有幾句關于那個男人的嘆息。好像是在麥田里錯失了那顆最大的麥粒。
? ? ? 而我自己有何嘗沒有難以放下的事呢?我錯失了去看祖父的最后一面,當時家人都圍在他身邊,我是他唯一的孫女,卻沒讓他臨死前握住我的手。這件事我無法去找理由辯解,我再也找不到機會去彌補這件事,去挽回這個結局,所以我放不下,哪怕已經過去了多年,獲知祖父死訊的一切我都記憶猶新。我記得父親的哽咽,我記得我一瞬間的眩暈和耳鳴,我記得我的悲鳴,我無法原諒自己,沒有去見他最后一面。
? ? ? 人生最難放下的不是得到的和已失去的,而是曾經得到卻錯失的和明明能夠得到卻失之交臂的。這讓我們覺得我們與成功、夢想或是幸福,原本只有一步之遙,如今卻相隔千里。路遙說過:“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但影響既然已經發生了,那怎樣才能讓我們能夠放下呢?
? ? ? 首先,我們要具有預判性。這是能夠避免未來再出現讓人無比懊惱的事一個重要的方法了。每當面臨重大決策時,我們應該反復思量,收集信息,想清后果,而不是草率地做決定。比如在高考之前就應該了解高考政策,知道在哪里高考能夠獲得最理想的結果。這樣很多遺憾都是先前就能夠避免的了。
? ? ? 其次,多關注現有的和未來能夠擁有的東西,會讓情緒變得積極起來。人們往往是在失意的時候才會懊惱自己曾經失去的東西,經過深入的思考。我們往往會發現,真正使我們懊惱沮喪的是現在。正是因為對現在的婚姻狀態不滿意才會因為前男友的成功而嘆息,正是因為對自己現在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果不滿意才會一直回想當初高考的決定。想清楚了自己真正在為什么懊惱,才能去著手改變對癥下藥。種一棵樹最好的時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與其為了不存在的樹而嘆息還不如去種一棵新樹,當新樹長成時,你就自然而然地放下了之前那棵了。
? ? ? ? 最后,要去接受,只有接受才能真正放下。在一個日本佛教傳說中,有兩位禪宗和尚正準備過河。一位年輕女人請求他們可否背她過這湍急的水流。這兩個和尚都受過重戒,不可碰觸異性,但其中年長的一位毫不遲疑地將她背了過河。抵達彼岸后,他把女子放下,也不交談就走了。幾個時辰后,年輕的和尚忍不住問道:“我們不是比丘嗎?為何你背那位女子過河呢?”年長的和尚答道:“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怎么還背著她呢?”只有接受結果,才能變得淡然,才能理智冷靜地面對,仔細思考,也許你有時無法放下的結果其實并不像你想的如此完美。我的朋友與她前男友的分手是性格不合而不是她貪慕榮華富貴,如果勉強在一起可能也不會收獲快樂,做一個成功男士的怨婦其實還不如做一個普通男人的妻子更加快樂,如此想想何必在為做出的決定惋惜呢?
? ? ? 人生最難的是放下,通過預判、把握當下和理智接受,我們能夠放下一些困擾我們已久的事。但同樣也有很多是我們難以放下的。人生總是伴隨著遺憾前行,做錯的事,傷害的人,離別的痛,都讓人難以承受。而越是痛,越是讓人放不下?但這種痛不是毫無意義的,它是我們存在過的證明。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收獲,變得成熟,開始新的人生。永遠要記住一句話:只有放下了,才能收獲,收獲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和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