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是讀完一本書,很快里面的內(nèi)容就不大記得了。讀書時雖然也會做一些讀書筆記,但往往過后就束之高閣了。
所以,今后還是盡量在讀完一本書之后,把書中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部分,或是值得自己吸取學(xué)習(xí)的部分,做一個整理小結(jié),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讓讀到的東西在頭腦中構(gòu)建起一個整體框架。
最近讀的這本書中覺得可以記錄下來的東西:
1、魯迅先生說過大概這樣的話,要認清一個作家,你倒是最好看看他給別人寫的傳,因為在他對別人的評價里很清楚的折射了自己的內(nèi)心,而他的自傳則大體說的是另外一個人。
其實認清一個普通人,也同樣可以多聽聽他對別人的評價。
2、去找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來看看。《東京物語》、《春晚》、《秋刀魚的味道》。
小津的文集《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的藝術(shù)》。
3、有些書是這樣的,......甚至于你只是買了把它放進書架,就此塵封,那么你也是在用這個小小的動作使自己與那樣一個非人的極權(quán)世界遠離了5公分,這5公分不僅是這本書的厚度,也是你的內(nèi)心與那場20世紀(jì)人類最令人發(fā)指的罪行之一應(yīng)該保有的距離。
《古拉格:一部歷史》,早都知道這本書,但一直不忍心去讀,因為里面罪惡和苦難令我無法直視。
4、好想去看話劇《青蛇》。去哪里能看到呢?
《情不重,不生娑婆》,是這本書中寫的最好的文章之一。其它我喜歡的文章還有《章子怡的氣象》,《你看她來勢洶洶》、《對于罪惡我們無法一分為二》,《子彈無法擊落我們的聲音》,《悲智雙運,再造共和》。
5、書中提到的其他一些也許值得一看的書:《讓我去那花花世界》、《那些不值錢的經(jīng)驗》、《正見——佛陀的證悟》、《希區(qū)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