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家對高啟強共情,而真正困難的李青卻視而不見。
只因為高啟強走的是爽文路線,拍出了大多數人心里的陰暗面,想做卻不能做,還有不敢做的事,只能自己在無人的時候意淫。
就從工地上的事情來說,老李的死是真的共情到我了,家里的孩子需要花錢治病,自己這么大歲數還得出去做苦力。
李青的家,大家都看過了吧,破破爛爛的門,家里的漁網隨地亂放,廚房連門都沒有,小桌子破破爛爛,看到桌子上的藥瓶了嗎,奮乃靜,是真的藥。
這樣的人怎么可能讓人不共情,2000年,隨便出去做個小買賣都比上班掙錢,阿強能每個月給妹妹600元,弟弟不算,賣魚的設備好幾萬,你覺得阿強和李青,這兩個家庭能對比嗎。
一碗豬腳面是高家的苦,那奮乃靜就是壓死李家的最后一座大山。
為什么對頌文老師共情,因為他經歷的是底層人的苦,黑幫頭子,反派老大,拍一個火一個,你別不信,中國就是這樣,從杜月笙,華強,祁同偉,高啟強,這些哪個不是拍一個火一個。
但如果按照家庭收入,實際情況來看,李青才是那個最可憐的人。
我極其的不喜歡李宏偉,甚至是討厭,是因為在李青綁架曉晨的時候。
本來刀都已經放下了,他卻在那大喊,你爹死的好慘,李青死后,這群人轉頭就走,甚至都不回頭看一眼。
我可以理解為這是人世間最大的漠視。
只有安欣在那大喊他有罪。
李青只是他們利用的棋子,利用一個真正的窮苦人,達到和高啟強抗衡。
最讓人心疼的是,李順說要自食其力,就這種貧苦的老實人卻被人當作一種發泄的工具。
是李宏偉斷絕了李青新生的希望。
如果說趙立冬是人世間的惡。
高啟強是籠罩一方的混亂
那么李宏偉就是人世間最大的漠視。
如果漠視和混亂相比,漠視就顯得微不足道。
在高啟強身上我看到了純粹的惡與貪婪。如果說前面都是被推著走,從他給泰叔跪下那一刻他的人性暴露無遺。所有的委屈和不平都是他給自己做惡的借口。
說到底是因為狂飆這部劇把非常多的共情點圈在了反派身上,高家欺壓平民霸凌弱小的場景幾乎沒有,正派犧牲感人戲份有但不多,倒是弟弟死了煽情的不行(如果單看那一段cut,就會只關注兄弟情甚至忽略慘死的李響了),觀眾很容易就只關注他們的“慘”,看不到他們手上沾了多少血。不知道編劇是故意的還是怎么樣,我感覺他都沒那么喜歡安欣,只想好好寫高家兄弟然后和他們深深共情。觀眾會被劇情的春秋筆法牽著鼻子走的。
如果說法律失去了公信力,那么肯定會有一部分人,用法律以外的行為來達成某件事情。
喜歡高啟強不至于,但在那個時代,出現高啟強是必然性,社會規律而已。
但編劇的用意卻是夸大了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