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是法學的一個分支。法學以法為研究對象,先有法律,后有法學。法律發展到一定階段,內部出現了因調整對象不同而產生的分工,法學也由此發展為不同的法學學科,法理學是法學體系的基礎。共享:tutvle請備注簡書
法理學是法學的基礎理論,是法學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我國法理學既研究法的一般規律,又著重研究社會主義法的產生、本質、特征、作用、形式、發展、實施,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征、發展道路、主要任務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形成有關法律、法治和法理的基本知識、概念、命題和原理。
學習法理學對樹立馬克思主義法律觀;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培養法律思維、法治思維和法理思維以及實際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導 論 1
第一節 法理學的對象、性質和方法 2
一、法理學的對象 2
二、法理學的性質 4
三、法理學的研究方法 6
四、學習法理學的意義 8
第二節 法理學的歷史 9
一、奴隸社會的法理學思想 9
二、封建社會的法理學思想 11
三、資本主義社會的法理學 14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形成及其意義 16
一、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思想淵源 16
二、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形成 17
三、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19
四、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重大意義 22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中國化 23
一、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法律思想 23
二、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法治理論 25
三、第三次歷史性飛躍: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 新戰略 29
第一章 法的概念與本質 39
第一節 法的概念 39
一、漢語中的“法”“法律”及相關概念 39
二、外文中的“法”“法律”及相關概念 40
第二節 法的本質 41
一、資產階級法學家關于法的本質的論述 41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法的本質的論述 42
三、法的階級本質 44
四、法的本質是由特定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47
第三節 法的基本特征 49
一、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49
二、法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行為規范 50
三、法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 51
四、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 52
第四節 法的要素 53
一、法的要素的特征 54
二、法律概念 54
三、法律規則 56
四、法律原則 59
第二章 法的產生、發展與歷史類型 64
第一節 兩種對立的法的起源觀 64
一、唯心史觀的法的起源理論 64
二、唯物史觀的法的起源理論 67
第二節 法的起源 68
一、原始社會的行為規則 68
二、法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70
三、法產生的一般過程和基本規律 71
第三節 法的歷史類型 75
一、法的歷史類型的概念 75
二、奴隸社會的法 77
三、封建社會的法 78
四、資本主義社會的法 81
五、社會主義社會的法 85
第四節 法系 89
一、法系的概念 89
二、大陸法系 92
三、英美法系 93
四、中華法系 96
第三章 法的價值 100
第一節 法的價值的概念 100
一、馬克思主義關于法的價值的理論 100
二、法的價值的基本特征 102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法的價值體系 103
第二節 法與安全 107
一、安全的概念 107
二、法的安全價值 108
第三節 法與秩序 110
一、秩序的概念 110
二、法的秩序價值 111
第四節 法與自由 113
一、自由的概念 113
二、法的自由價值 115
第五節 法與平等 117
一、平等的概念 117
二、法的平等價值 119
第六節 法與公平正義 120
一、公平正義的概念 121
二、法的公平正義價值 122
第七節 法與人權 124
一、人權的概念 124
二、法的人權價值 126
第四章 法的淵源與效力 132
第一節 法的淵源 132
一、法的淵源的概念 132
二、法的淵源的種類 134
第二節 法的分類 136
一、國內法與國際法 136
二、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136
三、實體法與程序法 137
四、根本法與普通法 137
五、一般法與特別法 137
六、公法與私法 138
七、普通法與衡平法 138
八、聯邦法與聯邦成員法 139
第三節 法的效力 139
一、法的效力的概念 139
二、法的效力范圍 141
三、法的效力沖突及其解決方式 145
第五章 法律關系 148
第一節 法律關系的概念和分類 148
一、法律關系的概念 148
二、法律關系的種類 153
第二節 法律關系主體和客體 155
一、法律關系主體 155
二、法律關系客體 159
第三節 法律關系的內容 161
一、法律關系內容的概念 161
二、權利和義務的概念 162
三、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166
第四節 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和消滅 168
一、法律關系形成、變更和消滅的含義 168
二、法律事實 169
第六章 法律行為 172
第一節 法律行為的概念 172
一、法律行為的界定 172
二、法律行為的特征 176
三、法律行為的分類 180
第二節 法律行為的結構 184
一、法律行為主體 184
二、法律行為的內在方面 186
三、法律行為的外在方面 191
第七章 法律責任 197
第一節 法律責任的概念 197
一、法律責任的含義 197
二、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199
三、法律責任的種類 203
第二節 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 206
一、法律責任認定與歸結的概念 206
二、法律責任認定與歸結的原則 206
第三節 法律責任的承擔 210
一、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 210
二、法律責任的實現形式 211
三、法律責任的減輕與免除 213
第八章 法律方法 217
第一節 法律解釋 217
一、法律解釋的概念 217
二、法律解釋的分類 218
三、法律解釋的原則 221
四、法律解釋的方法 223
第二節 法律推理 225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 225
二、法律推理的原則 225
三、法律推理的方法 226
第三節 法律論證 228
一、法律論證的概念 228
二、法律論證的理由 229
三、法律論證的正當性標準 231
第九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理學的歷史文化基礎 233
第一節 中國傳統法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233
一、法觀念的產生 233
二、夏商西周的法學思想 237
三、春秋戰國的法學思想 239
四、秦至清的法學思想 247
第二節 近代法理學的探索與變革 253
一、法律理念與法權意識的萌生 253
二、對傳統法學思想的揚棄 258
第十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本質和作用 264
第一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 264
一、廢除舊法是社會主義法產生的前提 264
二、革命根據地的法是社會主義法的重要來源 266
三、借鑒人類法治文明成果是社會主義法產生的重要條件 270
第二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和作用 271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71
二、反映和維護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273
三、確立和維護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 275
四、確立和維護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 277
五、確立和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 280
六、通過法的立、改、廢、釋,推動社會變革與進步 282
第三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發展的歷史經驗 284
一、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 284
二、法治與民主相互促進 285
三、經濟發展和法律發展相互促進 288
四、社會發展和法律發展相互促進 289
第十一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民主政治 291
第一節 法與民主政治的一般關系 291
一、民主與民主政治 291
二、民主是法治的基礎 294
三、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295
第二節 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國情的選擇 296
一、中國人民選擇民主政治制度的艱難探索 296
二、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根本保證 299
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當家作主 301
四、社會穩定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條件 303
第三節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304
一、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涵 304
二、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307
第十二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經濟、文化、社會、生態 312
第一節 社會主義法與經濟 312
一、法與經濟的一般原理 312
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經濟 313
第二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文化 318
一、法與文化的一般原理 318
二、社會主義法與道德 322
三、社會主義法與宗教 326
四、社會主義法與科技 328
五、社會主義法與法律文化 334
六、社會主義法與文化建設 337
第三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社會 339
一、法與社會治理 340
二、法與社會建設 345
第四節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生態 351
一、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352
二、法與生態文明建設 354
第十三章 中國社會主義立法和法律體系 361
第一節 中國社會主義立法的指導原則 361
一、黨領導立法 361
二、科學立法 362
三、民主立法 363
四、依法立法 364
第二節 中國的立法體制 365
一、統一而又分層次的立法體制 365
二、立法權限的劃分 368
第三節 中國的立法程序 375
一、法律案的提出 376
二、法律案的審議 376
三、法律案的表決 378
四、法律的公布 379
第四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380
一、法律體系的概念 380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 381
三、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386
第五節 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 389
第十四章 中國社會主義法律實施 392
第一節 法律實施的意義 392
一、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 393
二、法律實施是實現立法宗旨和目的的必然要求和 重要保證 397
第二節 法律執行 398
一、法律執行的概念 398
二、法律執行的基本原則 399
三、行政執法與行政責任 401
第三節 法律適用 403
一、法律適用的概念 403
二、法律適用的主要特點 403
三、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 405
四、司法權與司法責任 407
第四節 法律遵守 409
一、法律遵守的概念 409
二、守法的理由與意義 410
三、法律遵守的范圍和條件 411
第五節 法律實施的正當程序 412
一、法律程序概述 412
二、正當法律程序 415
三、程序正義 419
第六節 法律實施的監督 421
一、法律實施監督的原理 421
二、法律實施監督的原則 423
三、法律實施監督的性質和功能 425
第十五章 全面依法治國 建設法治中國 428
第一節 法治的一般原理 428
一、法治與人治 428
二、法治與法制 430
三、法治與德治 431
四、法治與治理 433
五、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 434
第二節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436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性質 436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 437
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440
第三節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443
一、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443
二、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445
三、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446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447
五、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447
第四節 建設法治中國 448
一、法治中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目標 448
二、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449
三、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449
四、法治中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450
參考文獻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