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事情解決不好,昨晚又跟木木聊哲學到深夜。
“哼,TA這人就是這么自負”“哪哪都有TA”“我覺得我快受不了TA了”。。。。。。
“停,你現在跳出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一下這整個事件,你看到的是什么?”木木在凌晨依然保持了好脾氣地說。
“我看到了一個傻X,一個小丑。”
“誰是那個傻X?”
“我。”
“好,在我看來,你只是匯報了一件事,然后對方給你予以解決。完了。”
我呆了幾秒,好像事情是這么個事情,但我是如何整復雜的呢?如何發展到事情最后已不重要,而是用文中一開始提到的那種語氣,武斷地給工作中的任何人下定義的呢。
因為喜歡學校,所以從老師身上都能發現優點,因為不喜歡工作,所以總能從小事上挑出毛病。自以為掌握了“拒絕”這一利器,所以處處予以還擊,脫離了小綿羊的形象,又變身為一只刺猬,并沒有比之前好多少。
然后發現了一個可怕的問題:我自以為有覺知,自以為對情緒的監督在線,可無形中還是被情緒,被心魔牽走了。情緒不僅能在潛意識里控制人,而且在有意識里也能控制一個人。
“注意你的思想,它會變成你的言語;注意你的言語,它會變成你的行 動;注意你的行動,它會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它會變成你的性格;注意 你的性格,它會變成你的命運。”
幸虧這次通過自己的說話方式,意識到了不良情緒的無孔不入。
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方法是活在當下
叔本華說,人們喜歡和寵物相處,是因為欣賞其活在當下。
因為活在當下,所以只專心于眼前的事,沒有心思想東想西,也就不會被心奴役。
特別欣賞木木的狀態,永遠只活在當下。不想做家務,那就不想,只做,在做的時候認真去做。我想他應該也是不想聽到我抱怨工作中的不順的吧,但他會耐心聽,永遠保持一個中立的旁觀者身份,而不往心里去,所以再多的負能量也影響不到他自己。
木木是一個好的傾聽者,我是一個好的反思者。所以,木木說我活得太明白,我說他活得太逍遙。
然后就此扯上了哲學。
我的價值觀應該是受儒家影響較多。遇到問題,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也會碰壁,也會受挫,但總的方向是積極、進取。
木木的價值觀更偏道家。在他那里,只要我不想,那一切都不是問題。他是蔑視問題,視問題為無物,所以表現出來的像是消極和逃避。
但即使是圣人孔子,也有問道老子的時候,孔子活得很透徹,為什么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呢?許是“為之計深遠”之故吧。想得多,想得遠,憂國憂民,即使是圣人,也有煩惱。
道家是無甚煩惱的,無為,順應,獨于天地精神往來。所以他們關注的才是自己,是人在這個世界上的詩意棲居,關注的是自己當下的狀態,管他外界風云變幻。
活在當下最簡單的辦法是深呼吸
說點后續.....
許是情緒的后遺癥,做了一晚上的噩夢,早上起來睜開眼依然想的是工作。但這時候我的情緒彈窗機制開始起作用了,告訴自己說,親愛的,活在當下,注意不要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然后試著深呼吸,聽音樂,早讀。
因為事情擺在那里,沒有辦法一下子就從昨天的狀態過渡到一個云淡風輕的狀態,所以就沒強求自己從工作思維中脫離出來。
直奔單位,積極解決,找各方溝通,一上午的時間把一切搞定。
中午久違地睡了個好覺,近一個月以來基本都是靠咖啡和濃茶苦撐,今天終于回到之前的狀態了。
復盤一下情緒管理的經歷和體會
1.想不起來在有意識的情況下被情緒牽著走了多久,能查的記錄是最后一次早讀是在21天前;
2.不會拒絕的人初嘗拒絕的甜頭,就像一個暴發戶,并沒有學會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權利;
3.不良情緒的鉆入無孔不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活在當下,認真去做手頭的每一件事,哪怕是喝杯水,哪怕是與朋友聊聊天;
4.工作中的處理方法不止一種,也不只自己的這一種就是最好的,擺正位置,即使別人扯皮,自己也不要違心地羨慕甚至去學別人推諉扯皮,是自己的就積極去做,把扯皮這個思想從潛意識里就抹掉,如果有人因為自己的積極而利用我,而把事情往我這推,這時候明確地拒絕;
5.在工作的時候保持一種工作狀態,不管是同事間的聊天還是工作中的溝通,就事論事,就事論事,就事論事......
6.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摻雜在一起,不要把生活上的事情帶到單位說;
7.在工作中,永遠把自我藏在最后,少說,多聽,言多必失;
8.即使再生氣,也要保持客氣,做不到真誠地服從,客氣是底限,一定一定不能突破這個底線,挽回的成本會很高。注意自己的素質,不要讓自己和不喜歡的品質在同一檔次。
9.不要輕易否定自己,更不要用別人評價自己的標準來評價自己。這句感悟來源于《環太平洋2》。
10.要有一個好老公當參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