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就有毛筆課,但從沒有好好寫過。現在能有空余時間,又想重新撿起來。
看了小林老師的《要寫一手漂亮的書法,從這里開始》,里面介紹了一些字帖。可以選取其中一個開始練習。所以此處mark下,然后準備購入。
以下內容,均擷取自上文。
1.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楷書
千古以來,入門字帖排行榜第一名,永遠是這個《九成宮》。
歐體工謹嚴整,法度森嚴,結體接近完美無瑕,所以作為初學,十分穩當的。
古人練書法,都是先學歐體,以立規矩,再學顏體,增強筆力。
歐體的缺點是太過完美,入門進展緩慢的話,很容易失去練字信心。
初學唐代楷書,字不要太大,和原帖差不多或稍大即可。這個臨帖打的格子是4cm見方,寫唐楷字的直徑一般不能大于5cm,會引起筆法的變形。
筆用勁健的短鋒狼毫或者兼毫,紙用半生半熟的毛邊紙、煮捶宣或者粉彩紙,不要用生宣,也不要用很光滑的紙。
2. 唐·顏真卿《顏勤禮碑》楷書
顏體是大氣雄強的盛唐氣象,喜歡豪放大氣風格的入門首選。
和顏真卿同時提到的經常還有柳公權,但柳體美術字味道很重,容易寫得板結生硬,而且筆法非常機械繁復,難學難變,并不建議初學者學習。
剛開始學顏體時,字也不要太大,4-5cm的格子就行,熟練了之后可以越寫越大,顏字是越大越好看。寫時字要撐滿格子,章法才飽滿好看。
顏體的用筆精髓是中鋒運筆,顏真卿說他自己寫字是屋脊漏,就是運筆時,好像屋檐上的雨水慢慢地在土墻上流下的感覺,通俗地說,就是有點慢,有點澀,這樣寫出來才夠德高望重。
3. 唐·顏真卿《多寶塔碑》楷書
多寶塔是顏真卿早期的字體,沒有晚期的字那么拙重大氣,還只是帶點婀娜多姿的微胖,十分好看。這個字體也是寫得越大越好,自古進來,是楹聯匾額的題字使用的最愛。
如果你立志練好書法以后寫春聯的話,首選此帖。
打的是3cm*4cm的格子,多寶塔適合字距密行距疏的章法。毛邊紙,兼毫筆,大概20塊錢一支的,剛開始練字不用選太好的筆,浪費,也不要太便宜的幾塊錢的筆,折磨。
4.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的字婀娜多姿,如簪花美女,筆法屬于比較多變靈動的風格,有點行楷的味道,以后學行書會轉變得很容易。
褚字很秀麗,初學很容易寫得軟塌塌的,要注意筆鋒的時刻轉換調整,筆畫才會有力度感和彈性。
格子尺寸4cm,毛邊紙,短鋒狼毫。
5. 五代·智永《真書千字文》楷書
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這個千字文的筆法與蘭亭序如出一轍,屬于行楷的范疇了。
雖然年代很久遠了,這個千字文墨跡還能保存下來,能看到每一筆的起承轉合,非常難得。
千字文的筆法很豐富,熟練掌握所有點畫寫法和變化,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寫順了之后,你會發現寫書法會變得神采飛揚,很爽很有快感~
格子尺寸4cm,毛邊紙,短鋒狼毫。
6. 唐·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楷書
虞世南的風格是端莊平和,如謙謙君子,看起來很普通,但這種中正平和的氣息是很難把握的。
我學習楷書,在這個字帖上花費的時間最多,每次練完之后,都會感覺自己要溫潤如玉起來了~
格子尺寸3.5cm,毛邊紙,短鋒狼毫。
7. 元·趙孟頫《妙嚴寺記》楷書
趙孟頫是后世公認學二王最好的人,也是楷書四大家之一,趙體的特點是勁健秀美,接近行書,是將來要學二王書法適宜的入門書體。
但趙體初學很容易只學到柔媚秀麗,沒學到勁健,學到一定程度要找些雄強的字帖補補氣。趙孟頫的傳世墨跡很多,墨跡能清晰看到用筆細節,這也讓趙體相對來說更為好學。
趙體大楷可以寫稍大一點,長線才拉得開,趙體已經有行楷的意味了,點畫之間的呼應很重要,不然會生硬呆板缺乏精神。
格子尺寸5cm,毛邊紙,兼毫。
8. 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小楷
洛神賦十三行,號稱天下第一小楷,是古代大家閨秀日常練字的必選字帖。
《臥虎藏龍》里面,章子怡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正在花園里臨帖,寫的就是這個玉版十三行。
一般來說,小楷并不太適合入門學習,因為點畫變化只在毫厘之間,新手一般很難把控寫得精美,所以通常要中楷熟習之后,才開始寫小楷。
但如果你非常想寫小楷,也有辦法,就是把小楷放大來寫,這個臨帖就是寫得比原字寫得大一倍,這樣點畫細節比較容易把控,熟練之后,可以越寫越小。
一般小楷的字直徑都在2cm之內,用紙可以是比較光滑細膩的煮捶宣、仿古宣、粉彩紙等。
這張用的仿古蠟箋紙,毛筆是十多塊一支的狼毫小楷筆。
9. 唐·鐘紹京《靈飛經》小楷
靈飛經是唐人寫經的巔峰之作,這個帖子在明代晚期開始大肆流行,當時一個好的木刻印本要賣到幾十兩白銀。
當時讀書人要中舉,考卷上的書法十分重要,靈飛經當時是文人練字的首選,成為后來館閣體的范本。
啟功的書法風格,就是從這個帖子里演變而來。
要寫好靈飛經,寫字速度要嫻熟而速度極快,才會爽利飄逸,因此這個帖子看著很漂亮,但非常不好學,可以先放大寫,熟練之后寫小。
這是原大的臨習,字寬1.5cm。仿古蠟箋紙,仿古小楷筆。
10. 元·趙孟頫《道德經》小楷
趙孟頫的小楷代表作,法度精熟,運筆快捷卻筆筆到位。
使用粉彩烏絲欄紙原大臨寫,欄寬2cm。
11. 魏·鐘繇《宣示表》小楷
晉人的小楷,帶有濃厚的隸書意味,寬博大氣。
這時的楷法還不太完備,所以練起來比較容易入手,會比較快學得像,所以很多人小楷入門喜歡寫這個。
寫好這一路的小楷,適當練習隸書比較重要。
使用粉彩烏絲欄紙原大臨寫,欄寬2cm。
12. 北魏《張猛龍碑》魏碑
張猛龍謹嚴開張,有氣勢有法度。喜歡魏碑的,可以從這個字帖入門,學好之后隨便哪個魏碑字帖都可自由出入。
寫魏碑需要注重方筆、側鋒的使用,和唐楷基本是兩個體系。
毛邊紙臨寫,4cm方格。
13. 唐·王羲之《懷仁集圣教序》行書
圣教序雖然是碑刻,但字數較多,較好保存了王羲之行書的全貌,比起《蘭亭序》來更容易入手。
圣教序是歷朝歷代,學習行書最受歡迎的范本,從此入手,可探二王書風之正脈。
王羲之和他兒子王獻之合稱“二王”,他們的書法風格,引領了中國和日本書法近兩千年,臨習二王的書法熟悉之后,學習后世書法家的字,都會變得比較容易,因為歷朝歷代的人寫字,都在遵循這個體系略加變化。
練好“二王”就好像練了《天龍八部》里的小無相功,演練少林寺七十二絕技都不在話下。
成年人學習書法是否可以從行書開始呢?當然是可以的。
圣教序是行書入門首選,從此出發,彎路最少。
毛邊紙,兼毫筆(還是剛才寫楷書那支),4cm寬烏絲欄。
14.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書法。
蘭亭序筆法十分精密繁復,并不適宜于初學,供在案頭時時觀摩則很有必要,讀帖也是學書法相當重要的一個辦法。
據說蘭亭序學到三成,就可以成為書法家。
15. 唐·陸柬之《文賦》行書
陸柬之是王羲之的好學生,文賦端莊秀美,把王羲之行書的筆法簡化了很多,技術要求不高,而且是墨跡,字數也很多,作為入門學習行書非常適合。
原大臨習,仿古蠟箋紙,狼毫筆。
16. 宋·蔡襄《澄心堂貼》行書
宋四家,蔡襄是比較傳統的,風格雍容優雅,因此也比較適合初學。
蔡襄的書法融合了二王和顏真卿的特點,因此從顏楷轉過來,會很暢順。
原大臨習,仿古蠟箋紙,狼毫筆。
17. 宋·米芾《蜀素帖》行書
米芾的行書八面出鋒,沉著痛快,非常有個性,而且筆法也非常細膩。
從米字開始學行書,進步會非常神速,但容易產生習氣,終身難改。
學一段時間之后,可以慢慢轉到二王法帖的學習。
米芾的行書個性太強烈,比較容易寫得像,但很容易掉進去終生出不來。
所以只是偶一為之寫寫。
18. 唐·顏真卿《祭侄稿》行書
祭侄稿號稱天下第二行書,通篇感情起伏沉郁,真氣彌漫,學習顏體之后要寫行書,可以從此帖轉換。
19. 元·趙孟頫《洛神賦》行書
趙孟頫的傳世行書很多,比如《閑居賦》、《歸田賦》、《赤壁賦》等,水平相當恒定,所以初入手的話,寫趙孟頫的行書,也是不錯的選擇。
20. 明·文征明《滕王閣序》行書
文征明的行書也是二王一脈,但筆法變得更簡潔沉著,因此作為初學很合適。
明代之后的書法,筆法都做了極大的簡化,追求快速流利的書寫,因此古法減少,但從初學者的角度來說,文征明這一類的行書,筆法簡單,很好入手。
我初學行書時,就是學的文征明,當時覺得很好看啊。
21. 秦·李斯《泰山刻石》和《嶧山刻石》篆書
李斯是小篆書法規范的制定者,因此小篆從李斯的玉箸篆開始學起,最為穩妥,可以上溯大篆和甲骨文,下及隸行楷草。
學書法從篆書學起,再到隸書、楷書、行草,看起來道路漫長而曲折,但從總體學習進程來看,這種方法反而是最快的,因為小篆里蘊含的中鋒運筆是書法的重要原則,能將中鋒運轉無礙,其他書體的技術難度就會變得很小。
學習其他書體的時候,也要時不時回溯到隸篆,以提高點畫質量。
小篆的字型是長方形的,所以打格子時,長方形章法比較好看。
毛邊紙,格子3.5*5cm,短鋒狼毫。
22. 東周《石鼓文》大篆
大篆和甲骨文是逼格最高的書法,寫出來除了玩篆刻的,沒什么人懂。
所以寫大篆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認字。
石鼓文筆力雄強,對提高點畫力度很有幫助,晚清的國畫大師吳昌碩就長年臨習這個帖子,把大篆的筆法融入花鳥畫之中,開一代中國畫的大寫意之風。
毛邊紙,格子4*5cm,短鋒狼毫。
23. 漢《禮器碑》隸書
禮器碑端莊謹嚴,是隸書入門最好的法帖之一。
從隸書開始學習書法,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因為楷書的技法要求比較高,短期內難見效果,練字容易失去信心,而隸書相對簡單,橫平豎直和蠶頭雁尾幾乎就是技巧的全部。
先練隸書,再進而楷行和篆書,是很好的辦法,我當年就是這樣做的,看著自己的字在飛速進步,很爽。
24. 漢《曹全碑》隸書
曹全碑流美遒勁,是隸書入門最好的法帖之一。電腦里常用的隸書字體,就是以曹全碑為基礎的。
隸書打格子時,和篆書一樣,要打成長方形,這樣字距疏行距緊,會很好看。
毛邊紙,4*5cm格子,兼毫筆。
25. 漢《乙瑛碑》隸書
乙瑛碑寬宏飄逸,是隸書入門最好的法帖之一。
曾經很流行的劉炳森的隸書,風格主要就取材于乙瑛碑,后來也成為一種電腦里的字體。
26. 漢《張遷碑》隸書
張遷碑稚拙雄強,是隸書入門最好的法帖之一。
張遷碑拙拙的,看起來很萌,喜歡隨意稚拙風格字體的,可以從這個碑入手。
27. 漢《華山碑》隸書
《禮器》、《曹全》、《乙瑛》、《張遷》是漢隸入門最常見的字帖,任選一款,都可以登堂入室。
這個《華山碑》也很好,風格是飄逸靈動的。
《華山碑》是我書法入門第一課,反復臨習了大概有兩三年時間,當時是覺得楷書太難、行書hold不住,篆書懶得記,所以選擇了隸書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