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星期天,我在書店買了兩瓶顏色很美的鋼筆墨水,一款名叫“朝顏”,是夏日藍紫色牽牛花的顏色。一款是“深綠”,顧名思義,就是較深的綠色。加上家里剛好有一支新鋼筆,于是我興沖沖地找出20年前買的鋼筆字帖書,用新鋼筆灌上新墨水,練起鋼筆字來。細想起來,我真好久不用鋼筆了!
? ? ? 現在,我和大部分人一樣,日常基本用中性水筆或圓珠筆來書寫。中性筆用得最多,使用方便,出墨流暢恒定,不要擔心堵墨或漏墨,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原因,那字的筆畫比較板、硬。
? ? ? 鋼筆寫起來就和水筆大不一樣,根據按壓的輕重,行筆的緩急,可以表達不同的筆意。當筆尖輕輕滑過紙張,墨跡就流淌到了紙上。當鉤、提時,更是爽快,出鋒銳利、分明。
? ? ? 我又不禁拿這源自西方的鋼筆比較起咱們起源東方的毛筆來。毛筆用動物毛制成,柔軟有彈性,在紙上書寫起來比鋼筆溫柔、緩和很多。正如我們東方審美:含蓄、內斂。毛筆傳說是秦朝大將軍蒙恬發明的,但是毛筆的發明權不能全歸功于蒙恬一個人。1954年,從湖南長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里發掘出來了整套的書寫工具。這證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經有所謂毛筆了。殷墟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中國人主要用毛筆寫字。盡管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資料表明,商代的日常書寫并非‘刀筆文字’,而是與秦漢以后寫在竹簡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樣。商族人的日常書寫是毛筆字。可惜因為書寫材料、毛筆字不能長久保存,唯有刻在堅硬卜骨上的甲骨文保存了下來,見證了商王朝的存在。
? ? 毛筆的歷史真可謂悠久!那什么時候慣用毛筆的東方文人開始用起鋼筆來了呢?其實并不久遠。1809年,美國華脫門金筆廠正式生產鋼筆。20世紀初,美國華脫門、派克等品牌金筆傳入中國。1928年,上海自來水筆廠生產出第一支國產鋼筆,博士、關勒銘等筆是我國解放前的名牌鋼筆。
? ? ? 其實在20世紀初鋼筆打入中國市場后,毛筆也并未一下子被鋼筆所取代,可以從關勒名公司兩則廣告可以看出,人們書寫還是習慣用毛筆。因此國貨品牌既出鋼筆,又出毛筆,而且是改良的毛筆:筆管可以儲墨水,叫自來水毛筆。
? ? ? 漸漸的,鋼筆才取代了毛筆的傳統地位,變成人們日常的書寫工具。再后來鋼筆又被更方便的水筆、圓珠筆給替代。試想未來,可能書寫的機會更會減少,文字被電子化、數碼化了。可是在藝術的殿堂中:毛筆和鋼筆根本沒有步出歷史舞臺,而且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毛筆和鋼筆作為軟筆和硬筆書法的兩大派別,只會不斷發展,不會消亡。或許未來辦公學習再也不需要紙筆,但毛筆、鋼筆還是會留存著。因為現在用毛筆、鋼筆的很多人是為了感受筆尖在紙上舞蹈的美妙,享受書寫的過程和結果,甚至為了毛筆、鋼筆本身的美。
? ? ?